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杨士忠:

头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与国家

211项目和985项目“载波测控和

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

首席科学家。

社会兼职:总参军事科技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

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

杨士忠教授1960毕业于重庆大学,1997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211工程”车辆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学科,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师洋长期致力于通信、测控领域,在通信、测控、遥感信息传输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曾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六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此外,他还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和光华科学技术奖,具有很高的学术威望。7项部级科技奖;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和设计报告100余篇。曾获航天部一等功,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奖章,2005年获何李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奖,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获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主要结果如下:

“专用通信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卫星传输CCD电视遥感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统一扩频测控及图像传输系统”(国家发明三等奖)

“精密跟踪系统中频率截获的新方法”(国家发明三等奖)

“飞行器统一测控综合终端装置”(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单双频多普勒频率截获接收机”(全国科学大会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

“光华科学技术奖”

七个省级奖项中的代表项目是:

“卫星数据发射机和卫星语言通信器”

“再入测量中扩频技术的关键方法研究”

“相干扩频系统快速捕获和锁定保护的新方法和理论”

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无载波统一扩频测控及图像传输系统”,国家发明专利(88105951);PN码快速捕获方法及装置,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2107012.8);静电电容无绳广播方法,国家发明专利(92108267)。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科学高峰,以渊博的知识和孜孜不倦的师德为国家培养了100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刘宗航

出生日期:1942 65438+二月。

职称: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教育部电子科学与电气信息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

“全国高等院校电路、信号与系统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专业:电气理论和新技术,电路和系统。

从1982开始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他曾两次讲授教改班的“电路”。在过去的三年中,直接向本科生教授了478个小时。作为主持教授,《电路原理》课程通过了2001重庆市重点课程验收。2005年被授予“教学优秀教师”称号。现为教育部“电子科学与电气信息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路、信号与系统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负责并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部级三等奖。培养20名硕士和3名博士。分布参数电路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国内电工理论界的肯定。

起草教学指导性文件《电路理论基础课基本教学要求》,审议定稿后上报教育部。在“教学委员会”组织、高教社出版的《信号、电路与系统资料集》中,他承担了非线性电路的工作。根据新的基础教学要求,《电路》教材已经编写完毕。

校内外培养的13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负责国家级教学基地建设。提出“两条主线、三个平台、三个层次”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成果纳入面向21世纪的教改项目。建立了拥有11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中心。他承担了三项教改项目,其中两项已通过验收。发表教学改革论文7篇,获2001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