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新校区科研概况
郑州大学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69个。其中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国家研究中心1,钙镁磷复合肥技术国家研究推广中心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0,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1,65438+。
近年来,郑州大学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00余项。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589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申长雨教授主持的“橡塑制品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及计算方法”和刘敏山教授、董教授主持的“新型高效纵列式壳程换热器现代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赵教授主持的“十二烷二酸合成尼龙1212的工业化生产研究”获杜邦科技创新奖。2006年,郑州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级政府项目656项,科研经费金额达8500多万元。2005年SC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8位,EI收录论文138篇。自2003年以来,学校申请了177项专利,其中包括95项发明专利。“乙醇汽油关键技术”、“生物柴油技术”、“橡胶模具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和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有力促进了河南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郑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郑州大学学术氛围活跃,对外交流广泛,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香港、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8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