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台湾联合推广靶向抗癌新药。
图/国卫所与泰威生物技术DBPR115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完成。
产学合作的“亚太生物技术制药R&D产业中心”首个项目DBPR115,是NIH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所自2012开始,在“经济部企业科学特别计划”支持下产生的研发成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美国分子靶向技术公司的授权下,推出了一种独特的可以识别肿瘤的Zn-DPA给药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抗癌新药的开发。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所的团队开发了可以有效连接给药系统和药物的接头技术,并衍生了新的专利。为推动国内厂商应用发展此项技术,2014年7月,国立卫生研究院公布台湾省生物技术月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并征求合作厂商。次年12月,与泰威生物科技缔结产学合作,* * *共同开展R&D工作,刚刚获得经济部法人科技成就奖2016“技术成就奖”。今天(8/18),DBPR115的技术正式转让给泰威生物科技。泰威生物科技与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合作研发抗癌新药DBPR115今日(8/18)在台湾省推广“亚太生物科技与医药R&D产业中心”项目。这种技术合作模式是国家卫生研究院第一个结合国际和国内产学合作的成功案例。
泰威生物科技是中国石化(1314)与美国Taivex (LLC)于2011年2月合资成立的新药开发公司,与联合体生物科技中心* * *,共同开发,并获得。泰维表示,公司的运营模式是继续“产学研合作开发”,帮助整合推广潜在新药,缩短研发时间,以尽快将潜在新药推向市场,惠及更多患者。如今,技术转移到这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抗癌新药上,并接手后续的临床前试验开发,有望在人体试验完成后惠及癌症患者。
只有1/5剂量对大肠癌和胰腺癌有明显反应。与使用抗体或纳米颗粒作为递送系统的商业化靶向药物相比,它具有高稳定性和低生产成本。目前,实验结果表明,DBPR115对大肠癌和胰腺癌有显著疗效,其用量是市场上原有抗癌药物的1/5,具有高达数倍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由于近8年来大肠癌在我国常见癌症患者人数中排名第一,DBPR115的研发将为我国大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质量”、“速度”、“价值”三大核心强化国际竞争力。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技术与药物研究所以质量、速度、价值为核心,强化新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以成为“亚洲创新药物发现卓越中心(CEIDDA)”为愿景,* * *助力* *打造“亚太生物技术与药物研发产业”。
主题:国家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