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经历
关于孩子的教育经验1,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不是天生的。
高尔基有句名言:?爱孩子是一只老母鸡都会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是国家的大事,需要天赋和一切生活知识?。
2.区分不同的爱:
一位英国女心理学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快从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要想清楚这一点,就必须愿意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求助,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家庭和学校要做好分工。学校负责教书,家庭负责育人。两者缺一不可。
我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刘老师有一些经典的话送给家长: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不一样的时候,主要是指这个父母和那个父母的区别。?
?一次考试的分数是偶然的,但家长是否负责,必然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教师的平等待遇永远是相对的。教育责任感强,又能和老师紧密合作的家长,自然要对孩子格外关注?这是公平的。因为没有家庭的配合,老师的努力完全没有用。?
4.孩子要改变,父母首先要改变。
父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成长。
家长要不断自省,总结经验。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怎么看的问题。
父母应该经常思考以下问题:
1),你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
2)父母是经常发现你的优点鼓励你,还是总是对你的缺点吹毛求疵?你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3)你对父母的教育有什么感受?
4)你希望你的孩子像你一样吗?你现在的感受就是你的孩子将来的感受,那你该怎么办?
5.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为了他明天的快乐而牺牲今天的快乐和幸福,而是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快乐,让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和幸福。
(1)什么事?变成?什么事?回来了?
变成?为了孩子?为什么?、习惯养成、性格、情商等。应该全力以赴。
回来了?父母要弱势,把舞台留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你的孩子多大了?家长在小学和孩子玩的时候要保持童心。
(3)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最终目的(善良、感恩、发现他人优点、奉献、积极乐观?。)
6.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孩子们多大了,你多大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不要把孩子想当然。
比如什么?调皮不听话?等待是你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在体验快乐。
7.生活中充满了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通过生活琐事之间的潜移默化,给孩子带来正能量。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机会,就看你怎么看了。这也跟美国教育家杜威?生活就是教育?的概念。
8.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一个是主导,一个是合作。夫妻的教育一定要一致。
9.好的关系大于好的方法。好的关系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孩子。没有吗?管?孩子,但是?陪伴?他长大了。
10,爱一个孩子,就要尊重他。
每个人内心最本质的需求是被别人关心、认可、尊重、理解,不分年龄、性别、种族。
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自尊、自信、积极、有爱心、有责任心、讲道理,同时也能尊重和理解他人。
孙瑞雪曾经说过:只有当孩子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情。他们不需要参与读后感,揣测大人心思等。,专心探索各种事物。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思维是活跃的。孩子的智力、专注力、记忆力都会得到提高,个人力量也会增强,为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一个在经常被训斥、挨打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对事物特别敏感,会以警惕、不安的心态看待事物,失去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探索,导致概念不清、认知不清、思维僵化、僵化。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不理想。
11,遵循爱情的顺序。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感知的隐藏动机,在操纵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爱情的顺序。如果我们按照爱的顺序,和家人相处,我们的关系会很好,大家都会快乐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忽视了它,我们的家庭就会受到困扰。
中国女人和孩子的粘连已经成为血液里的本能。生完孩子,孩子是第一个。在孩子小的时候,母子关系已经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这个时候家庭也容易出现危机。比如丈夫觉得被冷落导致出轨;孩子长大后,想摆脱母子的亲密关系,脱离母亲的控制,于是出现了叛逆等情况。西方人比我们更遵守家庭中的爱情秩序。他们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其次是孩子和父母。因此,西方人更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12,父母要过?内修?变得自信。
除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注重仪态、有良好生活习惯的正面榜样之外,根本的改变是什么?父母内心真的要变得自信。家长的自信本质上是可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的源泉。父母的自信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安,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不会把孩子的成败与自己的面子和尊严结合在一起,让各种所谓都能出现在孩子身上。问题?保持平和的心态,然后放?问题?把它变成成长的机会。
关于孩子的教育经历1,学习无处不在。
父母的一言一行,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孩子都在不断吸收。你是如何对待长辈或与人相处的?你家的布局,你在厨房做的家务,你端上桌的菜;你打扫房间,把东西放回原处;你平常穿的衣服,你说的和做的一切。孩子们从会走路和说话开始就一直在向你学习。所以今天的孩子怎么学,基本上是你前十年潜移默化的结果。
2.教育是缓慢的,成长是终身的。
君子三代。不仅仅是这个孩子,还有好几代人。我们的眼睛不仅要看到孩子一生的成长,还要看到下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以上。这样才能保证百年后,你的家庭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高贵。父母是有学问的。等你的孩子二三十年后当了父母,你当了爷爷奶奶,下一代孩子自然从小就接受了高得多的教育。两三代之后呢?
当然,对于现在这个孩子,小学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加注。培养习惯,慢慢培养。培养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态度,培养正直的人,培养善良公正的品质。如果这些都是培养出来的,那孩子长大了你还担心什么?
3.明思小姐告诉家长,先读书,爱学习。
不自学,怎么能要求孩子学习呢?你自己都不爱学习,怎么能要求孩子爱学习?就在开家长会之前,有几个家长没有和老师打招呼就走进了教室。如果你自己都很粗鲁,你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呢?所以不要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责怪他们,请先检讨自己。
4.朗读,大声朗读,反复朗读。这是学习汉语,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
一定要让孩子每天晚上大声朗读。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这都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方式。不要害羞。如果孩子不愿意,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任何一个能带着感情大声朗读的孩子,语文和作文肯定不会差。
5、多陪伴,好孩子有时候也有人陪。
一直自觉,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大多是受到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负责任的教育影响。不省人事的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有家长的陪伴。父母一定要多陪陪他们。真的要留点时间给孩子。不管你有多忙,你都应该多陪陪你的孩子。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你也在旁边读书;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也在旁边看书;孩子们在那里背诵,你还可以看书。他的作业你不需要问太多,静静陪着他就好。工作忙累都不是理由。你只有一个孩子,唯一的一个。
6.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你不能总是批评你的孩子。以后,你的孩子慢慢长大,总有一天,你会批评不了他。总是批评,孩子会反抗,总有一天会反抗。相信孩子的一点点进步,不要着急。信任孩子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获得别人的信任更能促进你的进步了。
7.多沟通,平等对话,用心对待孩子。
每天花点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关注他们的表现。如果因为忙不能和孩子面对面交流,可以用纸笔和他们交流。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用书信交流了。比如你回到家,孩子已经休息了,我建议你写几句话,表达你的歉意和关心。不是长度和质量,而是你对你孩子的全心全意。孩子是敏感的,我们对孩子的每一次关心,都会被他们深深记住。
关于孩子教育的一个教训是,老师需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人有想法才会有魅力,尤其是老师。有魅力的老师是快乐的,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同事的尊重。有很多老师会是?想法?这两个字吓得我以为这是大师的专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大师有大师的思想,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他有普通老师的思想;师父的思想像火把,我们的思想可以是蜡烛;火把可以照亮更广阔的空间,蜡烛至少可以照亮一个教室的灵魂,可以让平庸无处藏身。教师的灵魂只有透彻,才能引导学生的灵魂更高更远地健康发展,学生思想的进步才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其次,教师需要有自己的教育人格。有个性的老师,一定是有自己人生哲学,拒绝从众的老师。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准则的精神状态,不会被社会浅薄的流行观念和世俗意识所干扰!
第三,教师需要塑造自己的风采。如果说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是教师的精神形象,那么优雅只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外在形象。当然,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是统一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照亮了许多灿烂的光环,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和定义的变化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风采体现了教师的形象魅力和内在气质,自然会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成为教师快乐的源泉之一。
第四,教师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生活的多种多样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形式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当这样的影响变成关乎我们的精神时,我们就会失去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这种差距如果不及时扭转,可能会导致我们精神观念的偏差。如何真正避免这样的心理落差?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家独立安静,可以排除世间的烦恼,坚持自己的主见,生活在圈子之外,有棱角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当我们的生存压力导致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精神空间,来安抚我们伤痕累累的灵魂。一般来说,这个空间只对精神相同的人开放。
最后,我想说,任何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勤奋的汗水和泪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和苍老的额头。当一切都成为过去时,如果我们能坦然地迎接每一个我们教育过的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