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的构图

据悉,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在赵阳区进行,神舟九号飞船采取倒飞姿态,天宫一号采取正飞姿态。

此前,3名航天员已按计划成功退出天宫一号,依次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神舟九号轨道舱和返回舱舱门,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就座。

昨天11点12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按照地面指令分离,神舟九号自动撤离到距离天宫一号400米的系泊点。

随后,神舟九号以匀速、稳定的姿态逐渐向天宫一号靠拢。

据新华社报道,手控交会对接相当于“百里穿针”,需要航天员手眼协调、操作精细、心理稳定。

刘王操作控制手柄

昨日11时47分,神舟九号抵达140米停靠点时,地面技术人员对两个航天器的飞行状态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

12: 38,神舟九号飞船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坐在中间椅子上的航天员刘旺操作平移和姿态控制手柄,控制神舟九号飞船缓慢接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密切监视飞船的仪器参数和对接目标。

12: 48,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经过捕获、缓冲修正、拉回和锁定四个过程,在12: 55,两个航天器紧紧地连接成一个组合体。

新华社报道,航天员系统总体办公室主任刘伟波评价手动对接:“对接漂亮,精度高,对接时间很快,不到7分钟,而自动对接大约需要10分钟。节省下来的这三分多钟,是人脑相对于计算机的先天优势。”

■在现场

对接成功。四只手紧握

据新华社报道,昨天,随着天宫神九成功手动对接,刘旺将景海鹏和刘洋分别抱在左右两侧,四手高举。在成功完成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后,三名航天员于昨日16时再次进入天宫。

刚刚以“飞行员”身份将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刘旺,第一个打开天宫一号前舱门,游入天宫一号。

与第一次打开天宫大门相比,这次开门似乎容易多了。留在神舟九号轨道舱的景海鹏手持相机,实时记录了这一过程。

接着,景海鹏和刘洋上前伸出双手,依次进入天宫一号。当他们第一次进入“家”时,他们不得不依靠舱壁上的限制器来固定身体。现在,三个人来去自如。

停下来,站好,三个人并排站着,对着镜头挥手。

“神舟九号按计划顺利完成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再次进入天宫一号。感谢各位领导同志的关心,我们将再接再厉,坚决完成后续任务。敬礼!”刘旺的声音清晰地从太空回到了地面。

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的刘旺站在中间,左右分别站着景海鹏和刘洋。三名中国宇航员一起举起右臂向祖国和人民致敬。

■计划

撤离飞船将由人工控制。

新华社电手动交会对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具备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补给物资的能力。“截至今天,宇航员已经完成了一轮重大实验项目。有些实验需要重复,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这样才能利用微重力和真空环境发现新的特征和规律。”昨天,航天员系统总体办公室主任刘伟波表示,3名航天员将继续在天宫一号开展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验。

针对媒体对女航天员状态的关注,刘伟波表示,消耗大量体力的实验项目并不多,所以女航天员的表现并不比男航天员差,女性的细心和耐心也为任务带来了很多好处。

根据计划,飞船的撤离也是由宇航员手动进行的。到他们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将完成神舟九号任务,并创下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最长飞行时间的纪录。

手动交会对接的三个阶段

1分离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飞船自动撤离至约400米的锚定点。准备与天宫一号再次交会对接。

2自动接近

停留2分钟后,神九将通过地面测控支持的自动交会接近120米。

3手动对接

航天员在地面授权下控制交会对接过程,调整相对位置和姿态,通过操作平移控制手柄实现对接。此时,航天员要根据实时数据,如距离、高度、轴差等,计算决定变速方案。

换一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