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利规避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目前国内的车企,比如长城哈弗、吉利、长安、奇瑞、传祺、荣威等。,加起来至少有几十辆车在用双离合器。自主销量前十的SUV或者轿车中,有一半以上使用双离合变速箱,这让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不使用口碑更好的AT变速箱。
AT变速箱不香吗?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at变速箱成本太高。如果真的要自主研发AT变速箱,还是有一些专利技术壁垒要避开的,比如德国的ZF,日本的爱信,日本的Gatco,韩国的沃泰等他们都拥有许多专利技术。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万一用了某个同名品牌的技术,交专利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成本真的很高。
当然,中国也有AT变速箱制造商,如东安汽车和山东盛瑞。在盛瑞发布的8AT确实引起了轰动。而盛瑞的产能根本跟不上上车下车的速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抹杀了本地低价的优势。
此外,盛瑞缺乏技术是一个根本问题。陆风X7搭载盛瑞8AT的变速箱一直问题百出。即使开发了盛瑞的第二代产品,陆风X7变速箱的声誉也没有明显改变。修理厂里停放着许多汽车。可以说,陆风X7的失败,除了抄袭,变速箱问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盛瑞和东安的AT变速箱,应该说只是从零开始解决了问题,这些变速箱的可靠性距离国内其他车企敢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厂家不喜欢变速箱,就买。以长安CS75 PLUS为例。在长安购买一台爱信6AT变速箱的费用在8000元左右,购买爱信8AT的费用在65,438+0万元出头,对整车定价肯定有提升。
其实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
目前,爱信和ZF是自主品牌最热衷采购的主要变速箱制造商。比如广汽传祺GS4/GS5/GS8/GM6/GM8,长安cs35 Plus/CS55 Plus/CS75 Plus/CS85,以及部分吉利车型都使用爱信变速箱,而长城等自主品牌皮卡更多使用ZF变速箱。
这么多独立车型在用,产量和规模自然更大,成本不是问题。而且这两大厂商竞争关系明显,也会推出更好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但是,如果你总是用别人的变速箱,你的发展就很容易受到限制。现在使用这两家厂商变速箱的自主品牌可以和其他合资厂商一较高下,比如吉利和长安去年销量都进了前十,而丰田在国内合资两家都排在10之后。
这已经对丰田构成了明显的威胁。更何况丰田是爱信的大股东,具有支配性优势。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丰田要想控制局面,肯定会收紧变速箱的供应。
所以国产自主品牌在与爱信的合作中总是磕磕绊绊,传祺被爱信卡住了脖子。当时上市的传祺GS8还挺火的,2017一季度月销量过万,比当时的广汽丰田汉兰达还要火。
而爱信变速箱产能跟不上,积压了大量的交付订单,错失了冲击更高销量的机会。当时几乎都是用自己的双离合。很多业内人士一度认为产能问题是一方面,“采购难”才是重点。
为什么当时长安率先采用爱信变速箱?爱信在放入中国企业方面一直比较小气,但长安和爱信的关系其实远超其他自主品牌,因为长安铃木、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都和爱信有合作关系,而且基本上都用爱信变速箱,所以长安和爱信的合作比其他品牌更顺畅。但是长安和爱信的谈判并不容易,在资金比例上做了很大的妥协,最终达成了合作。
2065438+2008年,吉利、广汽与爱信签约成立两家合资公司。爱信股份最多,话语权还在他们手里。所以爱信愿意2020年在中国投资大型6AT变速箱,年产能40万台。这两年的差距,显然是为了吊起自主品牌的胃口。还有一个原因是6AT正在逐渐被8AT取代,所以爱信愿意在这个时候把有点落后的6AT拿出来在国内大规模投产。
自主品牌被牵着鼻子走,毫无办法,因为爱信是为数不多的能自己开发AT变速箱的供应商。技术可靠,成本比ZF低,产品根本不愁卖。拖延了又能怎么样?
双离合变速箱解决了自主品牌的燃眉之急。
从市场环境来看,双离合变速箱的市场地位确实发生了变化,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也在欧洲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宝马UKL前轮平台车型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麦格纳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欧洲很多车企也开始研发双离合变速箱。
但是6AT的市场份额在逐渐下滑,去年已经下降到9%。6AT市场份额最高的时候占了1/4的市场,而双离合市场已经从10%增长到20%。越来越多的厂商选择双离合变速箱,自主品牌自然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而且博格华纳也帮助过很多自主品牌。当国内自主品牌面临使用AT-free变速箱的尴尬时,博格华纳伸出橄榄枝,愿意与国内自主品牌* * *,共同投资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发,一来是为了提升自主品牌的口碑,二来是帮助处于技术空白期的自主品牌提升技术实力。
此外,大众的双离合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虽然前期污点很多,但在今天,就看双离合谁最强了,大众的呼声还是最高的。自主品牌前期研发双离合变速箱的过程中,很多人参考的是大众。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还是有一些成绩的。
最重要的是,双离合的优点适合现在自主品牌的发展,双离合的传动效率是其他变速箱无法企及的。据相关统计,双离合的换挡速度一般在80ms左右,最快AT变速箱的换挡速度为150ms,缩短了换挡动力的中断时间,提高了效率,自然降低了油耗,也更容易解决自主品牌的环保问题。
此外,在电气化转型的这几年,混动车逐渐增多,如吉利约伯/佳吉/星月、比亚迪唐DM/宋DM等。为了更好的匹配电机,这些车企也会选择匹配更小的变速箱,双离合显然是最合适的。
双离合变速箱体积比AT和CVT变速箱小,机械结构也很简单。在有限的机舱内,双离合变速箱的混动系统显然比传统的AT和CVT更方便布置,匹配和调校的难度也会小很多。
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双离合变速箱的零件都是国际厂商的。比如长城哈弗从2017开始就一直在用格特拉克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个变速箱里的157个零件,只有15个零件是独立生产的。当时自主性不高,但双离合模块基本都是用其他品牌的相同产品,比如UKL平台的宝马。
吉利也是Gertrak变速箱的支持者,但自从收购沃尔沃后,吉利也吸收了沃尔沃双离合变速箱的技术,开发了自己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而且他们和博格华纳也有技术合作,变速箱模块也是德国舍弗勒的。硬件配置和其他汽车厂商一样,尤其是比亚迪、奇瑞、荣威。
写在最后
自主品牌使用双离合可以说是无奈,但也是偶然的机会。在没有AT变速箱之前,自主品牌确实要靠别人来实现技术支持,销量也有限。但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后,至少从零开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的品牌在技术上发展到一定高度,也能看到自己优秀的变速箱厂商。不管是趋势还是无奈,自主研发产品是好事。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