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性格成就

他出版了3本书,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国内论文60余篇;指导和培养多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参与制定国家《茶黄素进出口国家标准》和《茶多酚行业标准》;与美国、日本和德国有良好的国际合作。申请并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2次,优秀奖多次;两次获得浙江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优秀论文奖。

主持和参与了30多个国际合作、国家、省、厂合作项目。主要项目包括茶黄素酶法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茶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与表达、茶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变化的根本原因、三峡库区茶叶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老茶园嫁接与改造、茶叶与香花香气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速溶茶转化技术、茶叶发酵饮料开发、 茶多酚的生产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鲜茶叶及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茶饮料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吸收代谢机理研究,紧压茶对胰酶的促进作用研究。

成功开发生产了多种茶多酚、茶黄素、速溶茶产品,如药用茶多酚、食品茶多酚抗氧化剂和各种茶饮料,生产高纯度茶黄素、发酵茶酒、茶可乐、桃茶、橙茶、绿茶水、牛奶红茶等产品;在微生物的培养和大规模生产、茶多酚的物理化学形态、茶多酚的生产、茶饮料的生产等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完成了茶黄素固定化酶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展了茶黄素单体的多种色谱分离,研究了多种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茶叶综合利用和茶叶活性成分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

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

吴觉农思想研究会理事。茶叶提取物的开发与利用

完成国家科技部项目“体外催化茶多酚氧化生产茶黄素”,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体外催化茶多酚氧化生产茶黄素”,与多家企业合作,在提高速溶红茶品质和茶黄素生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2002-2004年完成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茶黄素单体,并对多种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进行了研究。2005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SCI论文5篇,在国内一、二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

废弃茶渣的开发

首次利用茶制品厂的废弃茶渣生产出“有机无机复合肥”,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再利用问题,并于2002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微生物在茶产品研究中的应用

浙江省自然基金“绿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的代谢机制及生物活性研究”完成期间,发表论文8篇,“儿茶素在低pH下聚合,高pH下解聚”的观点引起了众多茶科学家的关注。紧压茶加工工艺对茶叶有效成分的影响以及紧压茶有效成分对人体食物代谢的影响正在研究中。

茶树花的开发与利用

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三年,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

茶叶中酶与香气的关系

在日本留学期间(1999-2000)首次从茉莉花中分离到芳樟醇β-D葡萄糖苷酶,并应用该原理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绿茶风味前体物质及其对RTD茶香气和滋味影响的研究”,为提高茶饮料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与日本等国建立了合作研究渠道,合作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并将固定化酶技术、微生物资源和茶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跨学科优势互补。1.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和输入机制,国家自然基金2006-2008

2苦丁茶生产技术发展研究浙江省科技厅2004-2006

3苦丁茶加工技术企业横向2005-2007

4固定化多酚酶法生产茶黄素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2002-2004

2002-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绿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代谢机理及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6海水网箱防污涂料的开发与应用浙江省科技厅2003-2004

7利用茶渣发展茶园有机肥企业横向2002-2005

8茶色素生产企业横向2002-2004

9绿茶香气前体物及其对RDT茶叶香气和滋味的影响国际合作2003-2004

10茶多酚生产技术企业横向2002

11茶树嫁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浙江省科技厅1998-2000

12鱿鱼丝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浙江省科技厅1996-1998

13绿茶饮料沉淀形成机理企业横向2001-2002

14从鱼制品厂下脚料中提取复合氨基酸浙江海洋局1999-2001

15茶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反义基因的转化国家自然基金2001-2003

16三峡库区茶叶产业化新技术研究;浙江省科技厅1998-2001

17绿茶软包装饮料质量保证机制及新产品开发研究:浙江省科技厅1998-2000

18茶香花卉作物香气释放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1997-1999

19涪陵市茶叶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研究;浙江省科技厅1997-1999 1。绿茶软包装饮料质量保证机制及产品开发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05438+0。

2.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催化高纯度茶多酚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02136983.8 2004.4

3.三峡库区茶叶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2003年5月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4.涪陵市茶叶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研究,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6。

5.固定化多酚氧化酶调控茶黄素合成及其在茶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9。

6.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的科研训练实践。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438+02。

7.“利用茶渣发酵生产茶园专用复合肥”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403416);

8.“利用废弃茶渣发酵生产茶园专用有机肥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709837)。

9.2003年“茶渣发酵生产茶园专用肥”获浙江省教委、团委、科协特别奖。

10.鱿鱼丝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成果奖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