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功?
成功只是为了享受成功那一刻的快乐吗?成功只是一种快乐的心情吗?
谁给了成功的标准?
文·(本刊编辑)
上帝听说世界正处于巅峰,所有人都前所未有地崇拜成功,暗自高兴,并决定找出真相。他召集了一些凡人,问道:“你认为什么是成功?”
张三说:“成功就是像有钱人一样有闲有钱。”
李四回答:“成功就是要像明星一样有格调,有钱。”
单身汉大喊:“成功就是要像名人一样显赫。”
上帝摇摇头,禁止他们使用“像某某人”这种句式。大家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上帝简单地问:“谁给了成功的标准?”
大家小声说:不管他是谁,反正不是我!
上帝不愿意并决心继续他的调查。
首先,他成了一个有钱人。在花园里,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对着不远处玩耍的孩子和老人微笑。他走上去说,我是个有钱人。你认为谁更成功,你还是我?
女人笑着回答:“我是孩子的好妈妈,父母的好女儿,丈夫的好妻子,单位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而你只是有钱。你觉得谁更成功?”
“有钱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有钱人给的吗?”
女人说:“那上帝创造我们是为了什么?”
上帝满意地走了。
然后他成了明星。在路边,他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悠闲地蹬着自行车。他跟他打招呼说,我是明星。你认为谁更成功,你还是我?
男的乐了,回了一句:“我过着开放自由的生活,你只是一个不敢承认自己没结婚的明星。你觉得谁更成功?”
“明星”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明星给的吗?”
男的说:“这个世界不是和娱乐圈一样无聊吗?”
上帝满意地走了。
他终于成了名人。在稻田里,他看见一个老农在远处耕作。他走上去说:“我是名人。你觉得你和我谁更成功?”
老农擦了擦汗,想了想,答道:“我不知道什么是成功,我只知道我供四个孩子都读书。”
“名人”不屑地说,“我可以提供40个宝宝。”
老农说:“但是你有我这样的骄傲吗?”
“名人”继续问:“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这些名人给的吗?
老农说:“你没有给我给宝宝读书的乐趣。”
上帝有点困惑。他反复思考老农的话,说:“成功不就是为了享受成功那一刻的快乐吗?”成功只是一种快乐的心情吗?”于是——他接着形而上地想:成功只是一种审美趣味?他带着问题去找马克思,马克思说:“上帝先生,美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你这是什么意思?通俗点。”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的内心,就会获得美好的愉悦。”
上帝明白,成功也明白。
成功可以证明很多,但不能证明一切。说到底,“属于上帝的,属于撒旦的”才是我们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成功真的能掩盖一切吗?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事物变化的速度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成功”成了几乎所有人的梦想。不管是忍气吞声还是韬光养晦,一个人只要成功,都是出头的日子。难道你没看到,“田舍郎在晨,皇上在朝”,鲜花和掌声足以淹没一切。更何况,为了取得成功,过去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旦翻盘,这些事都可以被抹得无影无踪。即使有人揭发、揭发,依然会“稳坐钓鱼台”。不是世界的无情,而是成功带来的“效应”太吸引人,成功引来了无限的羡慕、崇拜、追求和嫉妒,让一个人的成功被无限神化。
同时,“成功”带来的“最优惠待遇”也颇具吸引力——不管一个人有多坏,可以有多平庸,也不管他为了一己私欲做了什么、还在继续做着什么破坏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只要此时他依然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就可能在很多事情上一路“绿灯”,畅通无阻。金钱和地位所代表的成功,足以让当事人身价百倍,让人民群众区别对待,另眼相看。因为成功,过去的劣迹不再丑陋;因为成功,今天的缺陷甚至污点并不损害光辉的形象,甚至成为胜利者的“特殊品质”。没有人会认为“成功”是伊甸园里的果实,但它却成了追求的宝藏。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揭开成功人士的“伤疤”来辱骂他们。一个人的成功,总会有自己的努力和优势,即使有错,也可以回头浪子回头,不换钱。然而,当我们仰望成功的时候,却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人无完人,即使他是一个“成功者”,他也仍然只是一个人性复杂的人。
但实际上,“一白遮百丑”似乎成了默认公理,“胜利者”的满脸都是“成功”和“成功”的光环。经济大潮势不可挡,媒体不断书写一夜成名暴富的“神话”。“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因为要脱贫,要致富,要出名,我们身边也是充满“淘金梦”的人。成功,成功,再成功,只有这样,在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瞬间,才能用成功抹去和取代一切,给自己镀上一层“纯金”
我们不需要海誓山盟,肉体可以出卖,灵魂可以抛弃,爱情可以成为成功的奴隶;没有必要遵守内心的道德标准。为了成功,你可以假冒伪劣,欺行霸市,践踏法律。为了成功,人生没有底线,可以无限沉沦;人生没有约束,成功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成功真的能涵盖一切吗?
万家灯火的繁华掩盖不了灯火阑珊的孤独,不择手段的成功掩盖不了人本身的所有缺陷。瑕不掩瑜。同样,“于”也掩饰不了“缺陷”。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他的奋斗和辉煌会受到尊重和羡慕,但他内在的弱点和缺陷不会因为他的成功而被完全美化,一些成功人士的缺陷不会也不应该被掩盖和忽略而不脱离自己。成功可以证明很多,但不能证明一切。说到底,“属于上帝的,属于撒旦的”才是我们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在功利越来越多的今天,成功掩盖的不是不择手段赢得成功的丑恶和丑陋,而是蒙蔽了我们平和健康的心灵。对成功的盲目追求和自我放弃,让我们更愿意穿上那双“红色舞鞋”,一直跳舞到生命的尽头。我们还是要知道,成功不能涵盖一切,因为永远没有永远的虚假;成功不能掩盖一切,否则成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当价值的迷雾散去,人们回过味来,成功或许会回到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
财富不是成功的唯一表现。
“成功”是个美好的词,对成功的渴望应该是所有人相同的心理走向。而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热衷于宣扬“成功”。随便逛逛书店,就会发现大量成功的书籍。有一本书《××决定成败》长期高居畅销书榜首,类似的“克隆版”已经铺天盖地。“成功”这个概念本来很无辜,人人有份,但自从几年前“成功人士”这个词出来后,味道就变了。就像只有有钱人才能加入一些俱乐部,只有有钱人才能参加一些游戏一样,如今的“成功”似乎已经成了有钱人的垄断。
如果“成功人士”只是一群有钱人,他们未必有条件抢夺“成功”的名号。问题是,如今几乎所有人都一心要富,这就为培养富人的优越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被视为时代的骄傲,在资源和心理上都有绝对优势。有钱人不仅在经济上自我感觉更好,在身份上,甚至在文化风格和审美情趣上都更好。赢家通吃。他们实现了“腰缠万贯”的目标,向往“骑鹤去扬州”的优雅。如果你留心的话,可以发现与富人消费活动相关的描述,总有一种审美上的傲慢。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心情和闲暇去锻炼,所以可能身材更健美;他们更方便欣赏昂贵的音乐会,所以感觉品味更高雅;他们加入高尔夫俱乐部或俱乐部,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更精致;他们有机会环游世界,所以视野更开阔,演讲也更吸引人...于是,有钱人似乎果然成了“成功”的代言人。
对于那些不能致富的人来说,“成功”的通道变得极其狭窄。圣经上说,进入天国的“窄门”很难,富人进入天国就像把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但今天的情况不同了。不能或不想赚取足够财富的人,无论多么清高冷漠,在今天的语言氛围下,都只能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谁敢轻视金钱?那一定是仇富和酸葡萄心理。自力更生,有自尊就好。典型的阿q心理。安稳的生活能叫成功吗?你在开玩笑吗?
成功的概念正在被富人修改,而要实现成功概念的意义,富人自己很难开口。别人的意图很重要。一个歌手没有千千万万尖叫的粉丝是不可能牛气的。富人之所以膨胀为“成功人士”,并通过广告媒体锁定为一种最具渗透性和吸引力的价值符号,是因为符号背后有无数双饥渴的眼睛。太多人参与了“致富即成功”神话的构建。只要你羡慕有钱人,只要你哀叹自己不够有钱,你就会帮助有钱人建立起“成功人士”的自豪感,进一步把自己降为失败者。
但是,说到底,所谓的“成功人士”不过是地位修辞的产物,就像化妆一样,再光鲜亮丽,也只是给人在现场看的。卸妆后,终将露出其庸俗平庸的本来面目。“成功”的概念很简单,它从来不属于化装舞会上的虚荣女王,也不属于名利战场上骄傲的胜利者。那些擅长“聚财之术”却无心“散财之道”的有钱人,被宠溺的太多了。不过网语说得好,“出来混,总要还的”,被透支的羡慕和尊重也会被追回。当价值的迷雾散去,人们回过味来,成功或许会回到一个更接近其本义的位置,就像英文单词fulfillment:努力之后的一种充实感和实现感。这样,渴望成功的人就会从心底里尊重劳动,哪怕是很卑微的劳动;会尊重创造,哪怕那个创造不一定能致富;会尊重自由,即使自由的代价什么都不是。
对成功的误解
神话1:成功意味着成为一个人,拥有地位和金钱。
其实这只是成功的副产品,不应该是主要目标。在任何时代,总有少数人处于社会的顶端,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获得幸福和成功。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相对于外在的金钱和地位,最大的财富应该是内心的充实和自信。这种幸福的感觉来自于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过着适合自己的,自我满足的生活。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只有性格和快乐的区别。
误区二:成功靠自己。
这只说对了一半。伟大的道路是与他人同行。在这个“合作为王”的时代,一个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激励,进而与他人一起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助于组织和个人的成长。
误区三:越努力,越成功。
有学者说“懒人”更容易成功,这不无道理。勤奋当然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勤奋要用对地方。换句话说,成功的关键是做正确的事情。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成功无关的人和事,如果牵扯太多精力,就会离自己的成功越来越远。很多时候,与其匆忙,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