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起源于什么时候?
出现时间不晚于商周,最早出土于战国中期。
弩出现的时间应该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成为常用兵器。在《孙子兵法》中,弩和甲盾已经被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到了战国时期,弩在军事上被广泛使用,而且从战国初期,孙膑的《孙子兵法》中就说,这种弩“发于两肩之间,百步之外杀人”;战国晚期弩张,如汉魏十二石弩(射六百步)。因为这些弩要用更强的力才能开,所以要求弩机更强,在弩机外面加了“青铜椁”来加强机器。在这个时期,弩在战争中更常用。比如韩国的精锐士兵,被称为“身披坚甲,锲而不舍督”(对弩的一种称呼);魏宣武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持十二石弩。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比较完整的弩,出土于战国中期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这把弩非常精美。弩机是铜制的。木弩臂末端装有交错排列的铜弩踵,前端装有交错排列的银蛇形铜弓接收器。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用骨头和蚌类制作的原始挂刀,以及建国前鄂伦春族、纳西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使用的木弩的形制,推测原始弩应该远比这把简单,所以在战国以前应该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古代文献中也有一些旁证。如《礼记》引用太甲的话说:“忧机,往省则放。”《韩非子·上林篇》说:“你持鞅持竿,以弓关电。”两处提到的“机”应该解释为弩机。记载的日期都是商周以前,说明中国发明原始木弩的时间不晚于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