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那些事。
早上醒来,我要翻两页。吃饭的时候随身带本书;卫生间里还有一本书陪你;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几页,不然可能会失眠。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我能一边洗澡一边看书,那该多舒服啊。我试过,但是书的纸张非常怕水,经常把书弄得乱七八糟。我曾经幻想过,如果我发明了洗澡书,肯定会有专利权。这种幻想只持续了一个月,然后我放弃了,因为我发现我可以用眼睛阅读。耳朵也能阅读。
读书有什么用?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然后渐渐觉得在世俗的世界里读书应该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一流的读书人,是通过书籍来寻求内心,提升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重新认识。通过这种重新认识的过程,我可以启发我内心对社会、自然和人的更新的灵感。比如哲学的开端,科学发现等等。
中专生谋生。通过阅读,你可以让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通过阅读,你可以找到更丰富的工作回报。比如技术工作,管理工作。
劣质读者是为了好玩。这个时候,知识只是一个发挥的媒介。所有的知识都围绕着玩耍、艺术、运动、放松、娱乐甚至吹牛。
反观这些,虽然我那么爱读书,但只接触过一点点中产阶级读者,大部分都是为了好玩而读书。一个求玩的劣等读者,如何让自己的戏更精彩。这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
不能说我不是为了成为大家的想法才真的想要理想的。但是我的自信已经反复很多次了,我的自信一般最多不超过三个月,所以我经常找借口,因为我不改我的俏皮。我读过史记,解读过金刚经,背诵过《道德经》,《论语》,《诗经》。我甚至读过柏拉图的《理想国》(未完成)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不可读)。弗洛伊德的释梦(一知半解)。最后成了和别人狡辩的证据,引经据典把流氓发挥的淋漓尽致。老九,曾经被称为老夫子,非常生气,他几乎变成了金范。
而谋生的书往往看一遍就说能很好的理解牛。有一点知识,经常摸头,就医。我害怕感染,不得不剃光头。往往旧伤未愈,新伤又接踵而至。头发没有长满,剃刀在头骨周围刮。刮得太多会让我的大脑活跃。所以,我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所以我剃了个光头。当我把这个绝妙的想法告诉我的朋友时,他们说我被学习害了。头发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的身体是父母的精华赋予的。像弃身忘祖一样弃发,真是大不敬,不孝。
有时候我也在想,既然那些把我打得头破血流,让我不敬不孝的人都这样对待我,我为什么不让你尝尝自己的药呢?除了寻求某种东西,其背后的东西难道不能也成为东西吗?这背后的东西就是阴,阴谋和阴合起来就是一个阴谋。我查了三十六计,三国演义,还有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然后拟定了一个详细的,天衣无缝的害人情节。当天晚上正准备实施。我在河边,看到了他们家三口和谐的天水色。夕阳在他们身上洒下红黄相间的光彩,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笑声在河面上欢快地回荡。我想如果我真的执行了我的情节,孩子就再也不会笑了。心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计划书扔进壁炉烧掉。几天来看到他在工作,我很内疚。有一次我酒后说实话,我朋友骂我。你的书已经读到狗肚子里了。你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害人。
《谋生之书》在狗肚子里读是读不好的。所以,我去学习是为了好玩。不要小看这一招。到了极致,就会突然变成一招。牛顿在苹果树下研究取乐,却从烂苹果落地中获得灵感,万有引力理论成为科学;瓦特在清闲煮咖啡的时候,看到热水的蒸汽掀开了锅盖,蒸汽机的时代就来了。当毕加索在抹布上涂鸦时,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愤怒。由此,他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画家。
当然,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会变异。因为如果你想玩,你必须全神贯注。半心半意的玩会有功利心。任何一个玩功利心的人,永远不会洒脱。而你享受不到玩乐的乐趣。
说你真的做到了,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你在一个群体中间,所有群体都会被领导,被领导。而真正的玩家才是领袖。政客是最大的玩家。玩着玩着你就无所适从,被卖了你还在给别人数钱。
玩你,卖你,给别人数钱,这种玩家一般都是利用戏后面的情节。根据孔子的君子小人论,我觉得这个游戏也应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一流的人,如作家、音乐家、运动员和画家,应该被称为家。等等,艺术或者和艺术有关的东西。
应该玩什么无害的游戏作为消遣?
而下等人谋戏,估计最遭人鄙视,却最令人羡慕。这种游戏是为了个人的成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你会不择手段。这种人抛弃一切伦理道德,或者以假伦理道德为名,做无耻的事情。这种行为比较容易把事情做好,所以心稍有错误的人就会往这个方向倾斜。大个子变成了希特勒那样的人物,小个子变成了时不时动一动的人。
当然,我们最初学习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一等读者,或者二等读者。时代造就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18号雾月很晴朗。
但说实话,虽然我说了这么多,但我心里并不这么想。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既然你读书不怎么好,那你在读什么书呢?不如把书换成几斤肉,美美地吃一顿?多美好啊。但是,我有一个怪毛病,借钱容易,借书难。丢了一本书就像丢了灵魂,几天无精打采。如果真的有人把我的书换成红烧肉,估计我会跟他拼命。
我老婆有一次跟我说,你是不是每天都读书,读出来什么东西?我说读起来很有趣。她说,好玩的有饭吃吗?我对她笑了笑,转过头,又去看书了。因为我知道,对于不爱书的人来说,你跟她谈书,就是对牛弹琴。但是当我放下书,端起饭碗的时候,我觉得这份快乐和这本书不是一顿饭,真的解决不了胃的问题。
所以,读书在这一刻成了谋生的手段。不过话说回来,书只是一种媒介。真正谋生的是心,而不是书。
历代都有否定书籍的时期。读书无用论经常在我耳边回响。甚至老子说,读书越多,越会把大家的思想搞混。上个世纪中后期不是叫书生臭老九吗?这种反复思考也让我很困惑。读书有什么用?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老人坐在一棵老槐树下,常年读书。他的表情如此专注,你可以从他脸上的表情读出书中的故事。于是我走过去问老人,你为什么要读书?老人抬头看着我,笑着问我,你为什么要吃饭?我说,因为我饿了。老人说,是的,我饿了。然后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书世界里了。
饿了。是的,饿了就想吃;饿了就吃。我恍然大悟,这是人类的本能习惯,没有任何理由。
是的,我全错了。为什么不学习?没有那么多上中下。这只是为了充实你的精神。读者无论是自吹自擂,还是狭义相对论,都各有各的乐趣。
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