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轩逸经典发动机怎么样?
“科技日产”的广告大家都听说过,日产在发动机方面的造诣也是非常丰富的。
还有一代名机。
和本田、丰田一样,日产在发动机领域也有很多“第一代名机”。
以前GT-R上有个经典的RB26DETT。
比如车迷们津津乐道的“战神GT-R”上使用的RB26DETT直列6缸发动机。
“RB”代表“赛车基金会”;“26”代表“2.6L排量”;“D”代表“DOHC(双顶置凸轮轴)”。
“e”代表“电子喷油”;“TT”的意思是“双涡轮增压”。
这么长的一串代码,也可以看出日产在这款发动机上积累和宣传了很多技术。
就好像我们刚毕业写简历的时候,真的把能想到的都写了。我们当班长,当宿舍主管,是不是都应该写下来?
虽然原厂宣称RB26DETT发动机只有280马力。但是稍微提高涡轮增压值就可以轻松达到350马力,突破所谓的“君子协定”。
而且原厂特别加厚的铸铁缸体,不需要加固也能承受1300马力的输出,给后期改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铸铁缸体也不是没有缺点。《头D》里没有桥段:“唉”车头太重,这一个打不过我FC。正确。也是这个问题。
《现代VQ》系列也每年获奖。
除了性能车和赛车的发动机,日产在民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技术也榜上有名。
比如连续14年的“沃德十佳发动机”都有VQ系列V6发动机,这个获奖记录甚至比宝马的直6发动机还要厉害。
日产VQ发动机的研发从1983开始,1994推出,1995马上获奖。
“沃德十佳”的点评是这样写的:地球上最平稳最安静的V6发动机。加上“最”。
相比前面提到的RB系列,VQ系列在国内的知名度要高很多:日产的老款,天籁,英国菲尼迪的G25,G37都用过。
事实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日产一样在智6和V6上都有建树的厂商。人们通常会做一个。
1983之前,由于技术封锁,日系车企无法制造V6发动机。直到日产推出VG系列发动机,才成功突破技术壁垒。
刚才提到的VQ是在VG系列的基础上开发的。
也有能叫出名字的代表性技术。
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发动机代码非常复杂,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很难理解。但是一些可以宣传又好记的制度。
丰田的混合动力,本田的地球梦,马自达的蓝天等等,对吧?很好记。大家都觉得很有名。
相比之下,日产似乎没什么好叫的吧?
以前有C-VTC,现在有VVEL,也是行业标杆。
众所周知,本田有非常强大的VTEC,日产其实也有,比如C-VTC和VVEL。
我们来关注一下VVEL,中文叫“连续可变气门升程”。低速时,VVEL会缩短气门开启时间,防止油气回流,提高扭矩性能。
在高速时,气门升程增加,进气流量增加,达到最佳扭矩输出。
比如我们跑步、慢跑、跑步的时候,呼吸的频率和幅度是不一样的。
VVEL可以调整这个东西。当你需要呼吸时,你需要缓慢而对称地呼吸。
日产的系统和本田的VTEC相比有什么优势?“连续”这个词!
对于本田的VTEC来说,转速需要达到一定数值,所以气门升程会增大,动力会突然爆发,所以有人称之为“TEC爆炸”、“啊哈哈哈”。
专业上这种结构叫“两级可调”,有点像开关,但日产生产的VVEL是“无级可调”。
相当于不管速度如何都实时匹配阀门的状态。就我们真实的呼吸来说,更接近,更容易使用。
目前宝马的Valvetronic技术是世界上唯一像日产一样的“连续可调”技术。
相比之下,宝马会用更多的车型,从1系到7系。
日产的VVEL比用的车型少一点,所以我们不熟悉,知名度也没有其他厂家高。
日产独有的秘密:缸孔喷射技术
除了气门控制技术,日产在发动机制造方面也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专家:“镜筒熔孔技术。”可能你没听说过。
该技术利用等离子喷涂和珩磨技术,在气缸内形成0.2毫米厚的喷膜,替代普通发动机的气缸套。
圆柱体的内壁看起来像镜子一样明亮。
因为气缸套变成了导热性能更好的薄膜,可以降低爆炸的概率,设计出压缩比更高的发动机。
此外,这种薄膜还可以减少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耐用性。
这项技术最早用于GT-R,现在已经推广到新的小排量发动机上。这是新轩逸HR16DE的第三代发动机。
新一代发动机技术也正在开发中。
除了以上,日产新一代发动机技术也不错。市场上唯一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也是日产制造的。
压缩比为8:1-14:1的2.0L VC-TURBO发动机连续两年获得“十佳病房”称号。
为什么需要“可变压缩比”
我们在之前的视频中说过,提高压缩比是近几年的趋势,但并不是说压缩比越高越好。
吉林大学硕士论文《变压缩比直喷汽油机性能提升及机构设计研究》。
在部分负荷工况下,提高汽油的压缩比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
在大负荷工况下,为了避免爆炸,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压缩比来避免汽油机的异常燃烧。
考虑到不同的工况,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也是有的,不容易出问题。
和我们相比,这个技术还是很实用的。
日产的“可变压缩比”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80年代后期,萨博开始研究“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并在1990申请了相关专利。
之后很多厂商开始寻找和琢磨“可变压缩比”。
福特和现代都研究过,但最后都没有量产。只有日产坚持到了最后。
日产的“可变压缩比”计划始于1998,从最初的构思到第一代结构原理的开发,历时四年。短。
但后续的结构设计优化、性能和耐久性提升、进一步小型化、量产规划等等。用了16年。
最近有点像电饭煲蒸蛋糕。看完之后,我们也想去做。学习步骤相当简单有趣。
只是在开始时,我们才意识到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真的不是把它们扔进去,盖上,按“开始”然后拿出来那么简单。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科技日产”真的有技术。
总的来说,“科技日产”确实很有技术含量,但是和本田、丰田甚至马自达相比,在技术普及和宣传上确实不怎么样。
尤其是CEO,他现在不是还在和别人争论吗?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的日产发动机往往是在旧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难免让你觉得“新瓶装旧酒”、“老技术”被重新打磨过,换上了新的包装盒。
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发动机HR16DE从2005年就开始使用了。它看起来很旧。15年,为什么不换?正确的
只是感觉稍微改一下就只能达到国六B的标准了吧?
怎么会这样一方面给我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就是你没有上进心。
另一方面,你也应该这样想:15之前的发动机是可以达到国六要求的!刚开始的时候,基础真的很强!
毕竟我们这款家用车是65438+万买的,不可能15年后再用50万换掉。成本也在另一边,真的很惊人。
当然是“哈哈哈”。我最近说日产的技术、销量和“战神GT-R”都打不过CEO卡洛斯·戈恩轰动一时的“逃亡剧”,剧本也不敢这么写。
差点破产的日产是如何做到世界第1的?
不久前,日产其实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差点破产。当时卡洛斯·戈恩直接从泥潭中走出来,被委以拯救日产的重任。
为什么一个外国人在法国工作很好,去日本做这个?人家是怎么跪下来求他帮忙的?
后面,他是用什么手腕救的?这会不会和你现在反目成仇有关?这就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日系车的性能互相竞争。为什么10年只有一辆GT-R没换过?
牛王陌新款Supra为什么开始用宝马发动机?日产性能车会从世界上消失吗?
其实我在这里做过很多和爱车人士有关的轶事,或者历史文化故事。
关键词:日系车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不妨关注“备胎谈车”,回复关键词“日系车”就能看到。
每天给大家一个实用的干车,包括文字,音频,视频。选自己喜欢的就好。备胎谈车等你来玩。
百万购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