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团结协作,作风严谨,务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研室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同时组织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机器人与自动机机理、机械模糊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优化设计、机械技术史、虚拟设计等方向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初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方向。
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助教1人。博士、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生6人,本科生4人。4人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2人仍在国外学习。
10年来,教研室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完成10多项教研课题,获得15项省、高校奖励。多人被评为校级、院级先进教师;2001 ~ 2002年,女工在“两个文明创建活动”竞赛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集体。
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开设的课程和教学要求,所有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的国家通用教材均被采用。与西北工业大学、Xi交通大学等机构合作编写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编写的扩展资料有: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机械原理作业集、机械原理作业集参考解、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课件、机械设计多媒体课件等。
近10年来,教研室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1;其中部分项目已成功转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获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银奖1;获1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审判二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系统、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图教研部的所有老师都了解先进制造和设计工程的发展。在传统图形学的基础上,将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设计、计算机虚拟现实和计算机网络有机融合,使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得到了全面改革。
制图教研室现有教师22人,其中{\\ lang 1033 ,}áááááááááááá
近年来教研室编写出版的教材有:Solid Edge V12三维设计课程、AutoCAD 2000(中文)基础课程、计算机绘图基础- AutoCAD R14、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等。承担的教改研究项目有:工程制图与CAD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制图课程引入三维CA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全体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制图教研室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勤奋,任劳任怨,获省、校级奖励20余项。昆明理工大学金工教研室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昆明理工大学早期。金工教研室位于昆明理工大学莲花校区,主要承担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金工理论课、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工实习课的教学任务。目前金工实习的工种有车床、数控车床、铣床、数控铣床、刨床、铸工、焊工、锻工、钳工、热处理、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等十余种。
金工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博士2人,博士2人,硕士5人,硕士1人。
金工教研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材料加工的计算机仿真、机电控制技术等。指导14研究生。
金工教研室承担的课程有: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互换性技术测量等。
金工教研室编写了由陈君若教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金工实习教材《制造技术工程实习》,已用于本科教学两次。机械设计教研室是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专业教研室之一。该教研室的教师不仅负责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部分基础课程和课外课程,还负责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虚拟测试仪器及其自动化三个毕业设计模块的模块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
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学位结构为:1个博士,9个硕士,1个研究生。硕士生导师5人,培养了数十名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部分已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博士生。三位教师担任过国家相关专业学会理事、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核心期刊编辑。本教研室教师在机械设计与理论、机电设备CAD/CAE/CAM、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测试、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设备故障诊断、机电设备自动化与技术改造等方面实力雄厚,学术水平高。
我院教研室教师在培养高素质本科和研究生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书育人奖等9个奖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部长主编教材8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国家核心期刊上阅读发表论文100余篇。机械制造教研室由原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教研室于1999年6月和10年6月合并而成。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2人。主要负责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PLC控制原理及应用、液压传动与控制、科技文献检索、专业外语、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同时还负责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制造技术和模具设计制造。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负责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工程等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教研室教师在培养高素质本科和研究生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主要研究领域:机械CAD/CAM、CIMS、CAPP、液压传动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控制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助教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生13人,博士生4人。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近两年完成多项科研项目,总科研经费654.38+0.37万元。近年来获第七届全国发明展金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并拥有“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每年招收20多名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教研室开展的科研工作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磨粒磨损过程的数字仿真及磨粒磨损机理研究”、云南省校企教育合作项目“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学科建设”、云南省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分散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云南省电子与信息计划项目“计算机辅助工程(摩擦磨损CAE)的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高水头大流量混流式水轮机叶片流致振动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成环境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虚拟样机的构建与实现”、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开放式智能微机数控系统开发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废钢破碎机理研究”, 省教育厅联合检测基金重点项目“内燃机气缸套摩擦表面形貌分析及磨损机理研究”、企业委托项目“30T立式钢卷夹虚拟制造”、企业委托项目“立式数控铣削虚拟设计平台研发”、企业委托项目“XK640立式数控铣削虚拟制造”、企业委托项目“1360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企业委托项目“950同步电机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有两个模块:虚拟制造与数字工程和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材料成型及控制教研室和材料加工学科,前身为昆明理工大学铸造教研室和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成立于1960,是云南省成立较早、学术水平较高、科技服务能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的教研室和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在云南省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材料液态成型领域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材料加工学科经过多年的调整、组合、拓宽、完善和发展,适应了最新的国家学科和专业目录及社会需求,已覆盖了原有的铸造、焊接、锻造、热处理四个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博士后、工程博士、工程硕士、工程硕士、本科多层次、完整系列的教育体系。为云南国家和地方建设培养了400多名本科生、130名硕士、10名博士,其中大部分成为材料加工领域的骨干。
材料成型与控制教研室拥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3人,博士6人,且多有出国留学或合作研究经历。目前,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是校长周蓉教授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表面工程)现有研究生70余人,博士生8人,本科生90余人。
多年来,教研室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省内企业的技术难题,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我国和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承担了国家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云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会和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的项目200多项。自1998年以来,获得***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近200篇,撰写高水平著作5部。目前在研的重大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创新基金、省属高校合作项目、省重点科技项目等20余项。2003年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在长期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形成了耐磨、耐腐蚀、耐热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加工与制备、金属材料半固态成形技术、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加工过程模拟、模具材料与加工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教研室和材料加工学科具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基础。我们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都有长期的合作交流,每年都有著名教授来讲学。工程院特聘院士、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百成教授,Xi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材料学院院长邢建东博士为兼职教授。近年来,有近10人出国学习、研究、访问和攻读学位。与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是云南省铸造学会、热处理学会、锻造学会和耐磨、耐腐蚀、耐热材料协会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