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专利
在去年的日本秋季耳机节上,发烧音响品牌轻谐以当时ALO音响的Campfire为蓝本,展示了一款名为阿斯忒瑞亚A1的入耳式耳机,但最终阿斯忒瑞亚A1无疾而终。而是介绍Stella这款新设计的入耳式耳机。乍一看似乎和之前的阿斯忒瑞亚A1有些相似,但是Stella除了颜色和阿斯忒瑞亚A1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仔细看设计和结构的话。
斯特拉的包裹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纸盒子。打开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张星系照片与Stella组成的保修卡衬纸相匹配。纸盒里放着蓝色的耳机本体、耳塞和软皮收纳袋,还有两组3.5mm单端和2.5mm四极平衡的线。Stella的蓝色也是Larry Ho和他的团队精心挑选的蓝色,是与德国豪华房车的蓝色相同的深金属蓝,与Stella的星夜女神相呼应。
双方合作的阿斯忒瑞亚A1失败的原因相当复杂。然而,斯特拉的出现最初是由光谐计划的,甚至在它接触到营火之前。虽然结构设计是耳绕和箍铁混合结构,但设计理念完全不同,独特的外观是Stella的精髓之一。
Stella拥有独特的六边形外观,这不仅仅是为了造型设计,而是因为专利的HBCC腔体结构设计。HBCC采用自然界最有弹性、最稳定的六边形结构,美国加州生产的铝、铜、镁混合材质的腔体,让动圈单体在其中自然反射,相比传统圆形可以大大减少多余的腔体振动,号称让动圈单体的声音更加自然细腻。
此外,为了让动圈和不同特性的平衡衔铁自然融合,轻和声选择了厚度为3.5um的9mm铍振膜动圈,结合双平衡衔铁,并配合轻和声研发的两大关键技术:零相位误差分频器、ESSD半透明双音腔技术,辅以铜合金金属阻尼的CAAD前置声嘴(即闪亮导管)。
分频技术对于多单元耳机来说一直是一个相当大的学问,因为入耳式耳机没有扬声器那么大的空间可以配置,如何做出合理的分频电路是影响声音的关键,尤其是不同调性的环铁混合耳机更容易因为分频而产生不同声音之间的不协调感。光谐波采用美国Vishay MMCU高精密电阻和日本精密电容材料组成分频电路。
此外,与常见的环铁混合耳机通常为平衡电枢和动圈单体使用独立的导音管不同,Stella通过使用专利的ESDD半混合双腔扩散结构,将平衡电枢和动圈发出的声音自然融合,同时,凭借其特殊的分频方式,Stella的声音不会有传统环铁混合耳机的不和谐感;同时,通过采用CAAD铜合金技术的导管,消除了电枢高频特有的频率穿刺感,使声音协调自然。
由于作者的播放器是索尼系统,4.4mm的摆轮中使用了一根基于Oyaide 102SSC的手动线,只有一端配的是Stella原装线材。Stella原厂线材是古河电机株式会社的无氧铜线体,端子和分电器有Stella色和HBCC技术的蓝色六边形处理。端子部分虽然是MMCX,但采用定制组件,摩擦力更强,比一般端子更难旋转。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tella附送了一套海绵和一套硅胶耳塞,分别以红色和灰色区分,但由于Stella采用了比普通入耳式耳机更大的导管直径,用于ESDD和CAAD技术,目前还没有更合适的硅胶耳塞。原厂表示,硅胶耳塞原本是为运动耳机开发的,正面开口很小,并不是轻谐想要呈现的声音外观。建议搭配海绵。
Stella的佩戴是标准的环绕式设计,但是由于导管比一般的入耳式耳机要大,对于耳洞小的用户来说可能很难佩戴。如果普通入耳式耳机即使带S码耳塞使用也有点困难,建议先问问有没有地方可以试戴。其次,电线端子的角度稍有特殊,第一次需要试几次,端子倾斜45度左右不会有干扰。
用原厂的标准古河OFC单端线听的时候,整体声音比较湿润饱满,人声的位置稍微后退,整体听起来不会有侵略性的感觉。低频声音相当不错,丰富而没有压迫感,高频表现略被低频盖过,但你还是能感受到不错的延伸感,但最重要的是Stella的圈铁几乎听不到干扰,圈铁声音的自然融合是Stella的重点特点。
通过更换基于Oyade102 SSC的4芯平衡线,我们可以感觉到线材特性对Stella来说相当明显,中频的湿润感变成了比较直白的声音,但低频风格变得更加强烈,略显霸气,但高频变得更加突出,音场变得广阔。不过因为ZX300单端和均衡的声音并不* *。
但是,不得不称赞Stella的工作效率和抗噪能力之高。在过去,这两种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拉锯。灵敏度高、易驱动的耳机往往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而不易反射噪音的耳机不容易被便携设备驱动。至少使用手机或者ZX300的单端部分可以轻松达到合适的听音音量。ZX300的单端输出在20左右,Stella的音量相当大。
但是,隔音会是作者批评Stella的地方。即使已经使用了海绵耳塞,Stella在笔者的工作环境下,还是很容易被附近同事的聊天声打扰。只有索尼MDR-EX1000搭配原装耳塞才有隔音效果,对于听音环境嘈杂的用户来说会有些别扭。
另外,虽然原厂接线性能还不错,但是想要发掘耳机潜力的玩家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搭配不同的接线来改变和解放细节表达。原丝趋于湿润的特性会让低频感太多,高频表现不好,细节表现容易被较粗的声音盖过。不过这毕竟是原调风格,也有可能以原丝的声音趋势为基准,找到信息更详细的丝。
Stella的整体性能确实达到了近几年旗舰入耳式耳机的水准,但定价部分依然是高价精品导向。中国提供的价格大概是新台币4.5万元左右,但一方面也是由于Stella的定位是光谐的发烧品牌,配件和包装也很有质感,可以理解。
但是,原来的音频产品是无法量化的。我也听说过单价远高于Stella的耳机,但声音表现甚至不如Westone UM50。但是因为调音特性,还是有很多死忠支持者。毕竟高价耳机或者音响是不能理性看待的。一切都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Stella的声音付出这样的代价。
据Light Harmonic报道,Stella只是他们耳机项目的开始。对于拉里·何来说,斯特拉还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极致。未来会有比Stella更全面的超旗舰入耳式耳机诞生,会有新的便携DAC产品诞生,这将是Geek Out的第三代产品,但由于品牌重组计划,它会有一个全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