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三个研究生拿到了几百万的创业项目。

杜康、杨、何伟忠即将从天津大学精益学院毕业,这让他们的创业信心陡增。最近他们三个忙的不得了。他们忙着毕业答辩,忙着成立公司。“现在,我们稍微有些尴尬,但也有很多困难。一步一步来。”面对几百万“项目投资”的惊喜,三人平静地说。

其实年前,他们都在忙着找工作。“从本科开始,我们就跟着老师在实验室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参与了很多实验室委托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已经获得了专利。创业的想法可以说是来自实验室。”说起创业的最初想法,杜康说自己从5438年6月到去年10月一直在广州做毕业设计。“当时因为金融危机,大家都觉得工作可能不好找,我就把做研发精密仪器公司的想法和导师说了,没想到他特别支持。”在导师的支持下,杜康找到了同学杨和何伟忠,成功组建了创业团队。

获得第一笔20万的研究经费

有了创业团队,杜康开始和同学一起跑项目。在实验室积累的一些人脉和导师的支持下,他们很快找到了几家合作企业。先是北京一家卖仪器的公司委托他们开发农药残留的分析仪器;然后,北京的另一家分析仪器厂也给了他们一个项目,并支付了第一笔20万元的科研经费。“西方也有医院做信息系统。现在合作意向已经明确了。如果具体细节谈妥,项目很快就会进行。”如今,他们已经吸引了近百万的“项目投资”,他们三人都非常看好创业前景。

“我对他们的期望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成长为国内知名的精密仪器研发企业。这个期望值挺高的。”三名学生的导师王刚说,之所以支持这些学生创业,是因为他们可以依托天大精密仪器的科研优势,为国家研制高水平的精密仪器。因为国内很多领域使用的精密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国内这类企业的研发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空间很大。

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5月中旬,他们开始跑成立公司的手续。杜康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我们先去了就业指导中心,问老师大学生创业注册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扶持政策?”何伟忠说,“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优惠政策,但真正找相关部门办理的并不多。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我们不仅要建立公司,更重要的是要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