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为什么叫拼图游戏?
现代“智力拼图”又称现代智力拼图,是在传统拼图的基础上,参考现代高等数学的几何学、拓扑学、线性规划原理设计而成的。由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角形不规则图形(也叫直角板)、圆形不规则图形(也叫大板)七种不规则板组成。如图:规则:翻转放置七块板的位置,完成拼图。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图游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传统七巧板由宋代的《晏几图》演变而来,其设计原理来源于西周的“毕达哥拉斯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最终于明末清初成熟。唐拉姆于19世纪初首次引入欧洲。欧洲人称之为“七巧板”和“唐图”,意为“中国的画板”。1805年,欧洲出版了一本书《新中国儿童之谜》,向人们介绍了拼图游戏。后来传入美国。1817年后,英、美、法等国相继出版了致力于拼图游戏的作品。因为能启迪智慧,美国人至今还流行着全国性的“全国益智锦标赛”。据官方统计,超过85%的家庭积极参与这项活动,首富比尔·盖茨和前总统卡特都是这项活动的狂热粉丝。美国的一位计算机专家为此开发了一个拼图游戏程序。七巧板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玩具。
而传统拼图中的三角形太多,重复的三角形越多,变化越少,影响和限制了它的拼图功能。为了拓展拼图游戏的功能,图学研究者楼·祝丘在传统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高等数学的几何学、拓扑学和线性规划原理,设计出了现代的“智力拼图游戏”。它外表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与传统的拼图游戏有很大的不同。集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无限的世界,是无限的神秘。因此在广大青少年中迅速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产品。
现代拼图与传统拼图相比,外观各不相同,但都有非常相似和严谨的数学规律。假设一块板的边长是1,其他边长是1和√2的加减组合,每个内角是45度的整数倍...这些都体现了现代七巧板和传统七巧板数学原理的统一。
现代智力拼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拼图图案少、图像单调、无弧线等缺点,被国家专利局评选为“中国优秀专利”。目前,“七巧板”已经能够拼出2000多个生动活泼的图案,而且新的图案还在不断涌现。开展“智力七巧板”系列科普活动,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启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在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创造教育的今天,“智力拼图”的出现受到了众多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赞誉。
“智力七巧板”活动的普及,必将对丰富学校科技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起到催化作用。
注:历史记载摘自《中国民间玩具简史》(136-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