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增加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如何计提折旧?
1、出售无形资产,根据实际转让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款:银行存款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已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相关应交税费)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
2、出租无形资产,根据出租收入,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和租赁无形资产成本的会计分录是:
借:其他业务费用
贷款: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摊销,其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款:无形资产
扩展数据: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所以表现为一些法律上的权利或技术。但无形资产在会计上通常是狭义的理解,即专利权、商标权称为无形资产。
计量会计
(1)无形资产的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无形资产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予以确认: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项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核算以历史成本法为基础。但从投入价值来看,有些无形资产可能根本没有投入价值;虽然有些可能有原始投入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维护发展,实际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与投入价值相差甚远,不再适用。
因此,历史成本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形态的需要,已经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及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大大低估了企业的价值。然而,以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表仅仅反映了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不能为使用者提供当前和未来的真实信息。
同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是不确定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无形资产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贬值;如果企业在竞争中没有被淘汰,也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进现有技术,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
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反映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待摊费用,不能反映其价值的变化,因而不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会根据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企业盈利能力等信息做出不利决策。
产值是以产品或服务通过交换最终离开企业时所能获得的现金或其等价物为基础的。根据产值,适应反映无形资产的要求。但是,无形资产没有物理实体,是无形资产,但这种资产往往可以通过一定的实体来体现。
(2)无形资产的核算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研发费用资本化。
企业无形资产的取得主要包括外购、自创和接受其他单位投资三种方式。购买和投资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相对容易。对于自创无形资产,按照现行规定,只计入取得登记时发生的登记费和律师费,而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作为费用处理。
这种处理的结果将导致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甚至导致知识产品的成本计量严重失真,这对于投资者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将自己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
由于研究费用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生产或使用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之间确定性较差,应在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在以后会计期间确认为资产。
对于研究活动——初步智力成果,采取费用化处理;由于开发项目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应采用资本化方式。例如,一些与固定资产硬件系统一起投资的软件系统(如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考虑与固定资产硬件系统合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
2.专利、专有技术等使用寿命明确的无形资产,在加速摊销法中采用年限总和法进行摊销。无限期的非专利技术不需要摊销。为了补偿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来规范管理和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
具有无限寿命的无形资产,如购买的商誉,不应摊销。外包商誉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很难区分其在各个方面作用的轻重。对于这类无形资产,应采用定期评估的方法,定期调整账面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无形资产,百度百科: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