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设计报告

在最近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记者采访了德尔福、博世、伊顿、博格华纳等国外零部件企业的相关人士。交谈时,他们总是反复向记者提到一个词:“设计解决方案。”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零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发展。目前国内企业还在强调为主机厂提供零部件,国外在零部件设计解决方案上已经领先。

外企:先设计解决方案

发达国家零部件产品往往与整车同步开发,甚至领先于整车开发。很有可能整车企业刚刚有了概念,零部件企业就参与进来,共同发展。零配件企业不仅为汽车厂商提供零配件,还为其提供整体产品设计和问题解决方案。

“我们经常主动给主机厂提供设计方案,我们做产品定位、开发等一系列工作。”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集团客户经理吴勇说。

博格华纳总裁沈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博格华纳五大技术中心的所有研究都是同步进行的,以实现协同效应,从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组件。

“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同步发展,合作发展。双方技术需求非常一致,开发更加精准快速,双方共担风险。当然,这是建立在主机厂和元器件公司互信互利的基础上的,对元器件公司的R&D实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说。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欧美国家对知识产权非常重视,国外零部件企业能够与整车厂平等合作,有时甚至占据一定的主导权,这与他们掌握一定的发明专利和独特技术是分不开的。

本地企业:主要提供配件。

当记者问及产品设计方案时,当地多家零部件公司均表示没有太多这方面的考虑,也有人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我们生产相对成熟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制造工艺简单。通常的做法是,主机厂提出技术要求,我们提供产品。”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滕伯乐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并不和谐,整车厂主导地位明显,零部件企业话语权有限。“我们常说,零部件产业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本土零部件企业与国外的差距依然明显。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发展的较少。产品集中在中低端。”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教授认为,在国外,供应商和整车厂商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共同发展,* * *共担风险是非常可行的。而国内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实力不强,往往受制于整车企业,很难与整车企业进行平等对话。这种情况的改变有赖于中国零部件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毕竟造车的关键是零部件不在整车里。只有零部件行业整体实力提升,民族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强大。

我们应该有“拿来主义”的精神

专家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要想加快发展,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要有“乘势而上”的精神,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零部件公司从单纯支持主机厂转变为提供设计方案,这在国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在国内才刚刚开始。

个人认为这种做法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值得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教授徐向阳说。

重庆綦江齿轮公司副总工程师戴作元告诉记者,国内一些R&D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试图与汽车厂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配件,加强与汽车厂在产品开发和解决技术问题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徐向阳认为,采用该设计方案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不仅有利于零部件企业,也有利于整车企业,可以实现双赢。“目前国内新车型发展非常快,不可能所有环节都由汽车厂商完成。这就需要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合,让他们承担一些任务。而且零部件公司在某个领域往往比汽车制造商更专业,这对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