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无人机商业化成功的关键
DJI作为无人机领域的独角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顶尖的。
仅消费级无人机(用于消费和娱乐的无人机)就已经占到全球的70%。
一方面与其专业的智能技术有关,更重要的是其商业拓展。
目前,DJI的业务主要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占大多数,且逐年增加。
在混沌大学的一门课程中,李志飞老师提到商业化的扩展关键是要有可控的应用场景,这有四个必要条件。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DJI的商业化。
第一,拥有一套核心技术,在这个领域保持持续的领先。
DJI是一家专注于工程师文化的科技公司,重视并不断发展科学研究,拥有8000名员工,其中25%从事R&D和工程。
从2014-2017,到2018年4月中旬公布的专利数量也达到了288件,可见DJI在无人机技术方面强大的R&D能力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
第二,围绕这项技术快速做出端到端的2C产品或2B解决方案。
目前DJI的主营业务主要是2c产品,无人机多用于航拍、旅游、聚会等。开发相关场景后,结合强大的实力,每年都有一款新品发售,迅速占领市场。
在2b端,DJI致力于工业和军用无人机的研发,用于警务、城市管理、地质勘探、空中救援等。
第三,用户规模和营收要足以支撑自我开发迭代,抵御外来竞争,形成竞争壁垒。
DJI的吸金能力逐年提升,经历了前期的积累,在确定了消费导向的发展方向后,最近两年迎来了大发展。
良好的吸金能力保证了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的研发,这也是每年专利申请量能保证这么多的原因。
第四,尽快建立技术、产品、商业的闭环,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拓展业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循环迭代。
DJI的技术、产品、业务闭环非常清晰,通过核心技术不断向市场推出优质产品。
现有产品不断优化迭代的同时,由于DJI体量较大,很难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因此,未来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方面发展增量用户,另一方面继续开发现有用户的价值,积极拓展新的场景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农业植保市场的大力发展,为后续的无人机播种和航拍大规模扩张提供了可能。
这次以DJI为个案,用李志飞老师的理论来分析,算是一种倒推。
当然,DJI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为创新产品开发可控的应用场景,实现成功商业化,确实是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