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直接决定了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为了使PC组件的工作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除了保证PC工作环境的温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还需要对准并进行散热。随着PC计算能力的增强,功耗和散热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般来说,个人电脑中的主要热源包括CPU、主板、显卡和硬盘等其他组件。,而它们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有相当一部分会转化为未加热的热量。尤其是现在的高端显卡,功耗随时可以达到200W,其内部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也不容小觑。要保证其稳定工作,就必须有效散热。1995 165438+10月,巫毒显卡诞生,将我们的视野带入了3D世界。从此,PC拥有了几乎和街机一样的3D处理能力,从而开创了真正的3D处理技术时代。此后,图形芯片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核心工作频率从100MHz提升到现在的900MHz,纹理填充率从每秒1亿飙升到今天的每秒420亿(GTX480)。面对如此大的性能变化,发热量可想而知,风冷、热管、半导体制冷片等散热装置也被应用到显卡上。今天我就向他介绍一下主流显卡散热设备的发展和趋势。

巫毒显卡刚推出的时候,没有散热设施,核心参数赤裸裸的摆在我们面前。相对于现在的主流显卡,那时候还没有GPU。显卡上主核心芯片的处理能力甚至弱于现在的网卡,所以发热量几乎为零,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散热设备。TNT2的发布就像一颗沉重的子弹击中了3dfx的心脏。核心频率为150MHz,支持当时几乎所有的3D加速特性,包括32位渲染、24位Z缓冲、各向异性滤波、全景反走样、硬件凹凸贴图等。性能的提升意味着核心发热的增加,但是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进步,依然是0.25微米,所以被动的散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主动散热方式已经正式进入显卡阶段。

采用李泰专利散热系统TwinTurbo-II(第二代全覆盖双涡轮散热风扇),散热片完全覆盖整个卡。启动时,空气会通过两个风扇单向进出,能有效快速带走芯片和内存的热量。而且两个滚珠轴承风扇能有效降低噪音,金属散热网让寿命更长。

虽然高速风扇是解决散热问题的最佳方式,但有些朋友在享受3D游戏无穷乐趣的同时,却无法忍受油烟机般的噪音。好在热管技术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由一个核心吸热块,一个背面吸热块,两个大面积的热沉和一根热管组成。热管作为一种被动导热装置,通过内部工作流体的相变将热量从吸热段快速传递到散热段,再借助内部毛细结构回流到吸热段,循环往复,无功耗、无噪音,导热能力强,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快速传热的有效手段,从而增加散热面积,大大提高被动散热效果。不过这种散热方式还是有缺点的,因为散热能力不够强,只能用在中档卡上。如果高端卡想采用这种技术,就要加一个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