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泉生平简介
1992年9月13日,拒绝了美国两所大学和导师的善意挽留的刘友泉,正式到河南化工厂(后来的开普集团)工作,家乡用温暖的怀抱欢迎归来的游子。为了照顾好刘友泉的生活,河南化工厂从他的工资待遇、户口、科研经费、家庭工作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但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后,对个人生活要求非常低,不需要什么特殊照顾。只有一份“礼物”刘友泉欣然接受:工厂决定拨款25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尽快建成科研大楼。
开普集团的干部职工说,刘博士工作两个字:忘了我吧。
1993那个春寒料峭的春天,刘友泉带着10的助手,来到昌平县山区的北京防化学院,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白天,刘佑全和助手泡在图书馆里;深夜,他坐在灯下翻阅助手们摘抄的资料,筛选出每一项技术和产品的优点,按照研究课题进行分类。助手们看不懂法、日、德、俄四国的资料,刘佑全就抽空为他们把相关资料翻译成中文。
在河南化工厂,刘友泉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刻苦的钻研和无私的奉献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化工产品。记者面前的一份1993《河南化工厂化工研究所应用开发与研究工作汇报提纲》显示,短短一年时间,刘友泉带领助手取得了1项世界第一,7项国内外最新技术,5项国内外领先,3项国内空白,2项国内外领先,这只是刘友泉在开普集团全部科研成果的一部分。1994被化工部授予“全国化工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被化工部授予“跨世纪化工拔尖人才”称号,还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高强度的忘我工作,让刘佑全积劳成疾。从65438到0995,刘友泉被诊断为重度肝硬化腹水。海角集团领导劝说刘友泉工作休息半天。然而,刘佑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一上班就忘记了自己虚弱的身体,把医生的嘱咐抛在了脑后。
病后不久,他以第一投稿人的身份完成了论文《原子上具有手性的锆络合物的合成》,获1996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作为第一发明人,开发了“烷基糖苷合成新工艺”,1999年2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年生产规模2000吨。他指导完成了国家计委下达的银杏叶提取黄酮苷试点项目,建成了年产20吨的生产厂,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1999 165438+10月,组织决定刘友泉回老家夏邑县担任科技副县长。他以企业改革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提出了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精心设计组织全县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县属首富酒厂、啤酒厂、化工厂、烷基化公司、皮革厂等企业制定一厂一策的改革方案。他和县招商局的同志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招商引资。不到半年时间,为夏邑县签约合作项目76个,到位资金1.1.5亿元。晚上还为夏邑烷基化公司设计了6款下游产品,为夏邑博大食品有限公司研究配制了新型高能营养保健饮料,并制作了样品。
2000年6月初,刘友泉从上海出差回来后,病倒了。他发高烧,并开始腹痛。然而,他躺在病床上,打电话给香港高德利集团,谈论投资的最后运作。又打电话给桑?副乡长和开普集团负责β-胡萝卜素生产项目的同志安排去北京招商。在场的人都背过身去,不忍心让眼泪影响他的心情,打断他清晰的思路。
6月9日,刘佑全忍着腹痛,在病床上为一家法国公司起草传真文件。护士要给他打针,他说:“我写完就打电话。”传真起草完毕后,他告诉妻子王月英,在躺下接受治疗之前,赶紧找人把传真发过来。
6月9日下午6时许,刘友泉病情恶化,被紧急送往郑州抢救。带队的县长哭着对医生说:“请救救刘县长。我代表夏邑县654.38+0万人民求求你们!”然而,为时已晚。
6月9日22: 15,刘佑全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经过一天的僵化,它仍然漂浮在绿醇的历史中”。刘佑全实现了他生前在诗中表达的抱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财富。
昂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