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如何?

第一,早在1999,我国就开始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的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第二,在世界传感器网络领域,中国是标准领先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专利;

第三,中国是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的高覆盖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第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支撑物联网的发展。

大学研究

我国高校对物联网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于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了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根据协议,无锡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主要以传感器网络为主,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

广泛的工作也包括在议程中。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及物联网建设,保持和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座谈会,适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和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中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走访了南邮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这里与物联网打了五六年交道。在实验室里,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具规模。此外,南邮还有一系列推进物联网建设研究的措施:设立物联网专项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建设校园物联网示范区。

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芯片

2012年,重庆邮电大学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国际工业无线标准的物联网核心芯片——uz/cy 2420,在重庆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工业物联网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首家物联网工程学院

2065438年6月10日,江南大学将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物联网工程学院”,这也是国内首家,为进一步整合相关学科资源,促进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

网络工程学院。

2012年6月,教育权威数据在物联网爱好者论坛建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学校查询系统,旨在服务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方便大家查询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建立情况。

科学公园

2011年4月,长安大学与Xi长安浐灞生态区共建长安大学科技园,加快特色大学建设,促进陕西省(国家物联网中心)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它也是中国第一所直接服务于物联网领域的国立大学。

项目描述:占地8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长安大学将与技术改造实力强的企业联合建设物联网产业园。依托Xi安的综合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重点发展超高频RFID和高端传感器,以及技术转化和转移,打造物联网设备集散、物联网产业应用解决方案聚集、物联网产品展示、R&D办公和商业设施。

目标投资企业(项目):该项目主要吸引从事物联网集成技术、软件开发和产品销售的企业入区经营;吸引智能物流、环保、交通、电网、安防、家居六大类R&D服务企业和项目。

开源项目

开源软件无线电技术对无线电行业影响深远,对物联网的研究也不例外。GNU Radio是一个免费的软件开发工具套件。它提供信号运算和处理模块,可用于在易于制造的低成本射频硬件和通用微处理器上实现软件无线电。该套件被业余爱好者、学术机构和商业组织广泛用于研究和构建无线通信系统。GNU Radio的应用主要是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的。但它的核心信号处理模块是用C++建立在浮点运算的微处理器上的。因此,开发者可以简单快速地构建实时、高容量的无线通信系统。虽然它的主要功能不是仿真器,但GNU Radio支持在没有RF硬件组件的情况下,对预存和(信号发生器)生成的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

政府措施

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这些措施包括:

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的特点,在突破关键技术时,要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研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制定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络节点和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与物联网相关的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推进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发展,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传感器网络在公共服务和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建立应用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消除制约传感器网络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深度开发物联网采集的信息资源,提升物联网应用过程中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行业需求,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协调互动机制。聚焦关键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仿真等标准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市场。

专项基金

日前,有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首批5亿元物联网专项资金申请工作已经启动,已有600多家企业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筛选出65,438+000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物联网专项基金总额50亿元,预计5年内发放。

4月,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管理办法。该基金将重点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标准制定和公共服务四大工程。基本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小,但传感器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综合服务差距较大。中国大陆有450多家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制造商,但外资企业占67%。据介绍,首批申请物联网专项资金的企业多为中资企业。在物联网专项基金的引导下,有关部门希望培育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快产业培育和发展。

三角形平台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依托其庞大的行业和高校资源,为中国物联网打造了* * *共赢圈-三角平台。这里有三个角色:学生/失业者,老师/大学,企业/猎头。任何想了解或涉足物联网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定位和需求。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以先进的物联网理念,以让每个人都受益为目标,希望在中国营造良好、健康、可持续的物联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