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为什么叫XX姬?

中国古代的嫔妃制度是世界的一大奇迹。这种制度从母系氏族消失的那一天开始萌芽,然后兴盛起来,势不可挡。

在现代人看来,中国式的“妾制”是一种极其不人道、残酷的制度。因为它把“阶级”带进了家庭,带进了同床共枕的人,带进了手足之情,强行把血缘相连的家庭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两类。这真是对人性的极大嘲讽。从制度意义上讲,妾制甚至不如阿拉伯国家的“四妻制”。不能不说这是“仁恕”原则背后的黑色幽默。

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妾制提出了异议。易经说:“当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时,她们的愿望并不一致,所以她们是不同的。”

然而,远见卓识和人类平等胜过享乐主义和独裁,小妾制度仍然存在,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则。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对的。如果你真的生在古代就说这种话,绝对会被认为是一个没礼貌的人。中国古代还是一夫一妻制,姬妾不能算合法配偶。如果一定要这么说,那只能是“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

氏族社会时期,国家有“婚姻制度”,是只有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儿出嫁,岳家必须有同姓侄女陪同。嫁过去的姐妹或奴隶自然属于妾,姐妹妾的身份高于奴隶,就不用说了。

后来“妃子”正式出现。家庭中的妾,虽然承担生儿育女的义务,但不能享受“妻子”的待遇。为什么?最初的原因很简单——妻子的家庭背景高于妾。嫔妃一般来自卑微的家庭,甚至是战败方的礼物。

所以,妻是“嫁”,妾是“受”。妻子出嫁时送给岳家的财物叫“嫁妆”,而取妾时给的财物叫“买妾钱”。

《谷亮传》:“不要做我的妻子”。也就是说,妾是没有资格做老婆的,有妾没有老婆的男人还是未婚的“光棍”。第一个老婆死了,就算老公有满屋的小妾,也是个没老婆的鳏夫,应该另找个好人家把第一个老婆雇来。

妾的身份至此已成定局,在唐宋时期已成铁律。《唐律略论》明确规定:“我是贱人”,“我懂得买卖”,“我是有客女一年半的妻子。”

如果我被提拔做老婆,那就是触犯刑法了。一旦事件发生,这对夫妇将不得不在监狱里一起服刑一年半,他们仍将不得不离婚。在这样的法律下,做了妾的女人就不再是人了,丈夫或第一任妻子虐待小妾是常事。

《慧远》:“妾取之,可遇君子而不可求夫妻。”原来嫔妃只是为了男女交接。她们只能和丈夫称兄道弟,却没有资格称之为夫妻。

《礼记》:“妾买者,与其贱同财产。”同样是和老公同枕,为老公生孩子,而我小妾的身份只是一个买来的物品。

况且中国古代是绝对的阶级社会和宗法社会,子女的婚姻由父母决定。也许为了从根本上杜绝青年男女之间,尤其是不同阶层之间的自由恋爱,法律条文应该严格规定妻妾的划分。

《礼记》:“奔跑者为妾,父母皆贱”,“物美价廉不结婚”。也就是说,如果年幼子女自由恋爱受阻,相约私奔,女方没有资格做妻子,双方家庭都只认为她只是一个妾。

唐代白居易就“跑者为妾”的社会现状写了一首长诗《井底银瓶》:井底银瓶,银瓶欲上索顶。玉石做的簪子放在石头上,玉簪磨来磨去却从中间折断。花瓶玉簪怎么会掉到井底的玉簪里?就像我的日子和和君的分别。说到一个家庭的旧时光,人们都说动作之间有一个美丽的影子。头发梳成美丽的发髻,像秋蝉的翅膀,将眉毛像远山一般动人地婉转。在后花园一起笑着笑着,此时我还没有与和君相遇。我在矮墙上玩青梅树枝,在柳树边上玩骑白马的先生。我在墙上你在直系远亲望,一见君知已有断肠之德。知道你断肠的话,你的终南山松柏树。情动则心如松柏,暗想着要结起一对桓想随王去。当你回家到五六点的时候,你的父母经常有事情要告诉我。官妻是妻,私奔是妾,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终于知道,国王的家不能住,但不离开家,但没有地方。我没有父母吗?我的家乡也是一家人。因为和君私奔这么久没有和家乡通消息,现在悲愤羞愧不能回家。对君来说,不过一天的婚姻,却耽误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经验,告诉年轻人对女儿的爱,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结交一辈子。

一个好女人,就因为和情人私奔,从此失去了做妻子的资格。“在你家住了五六年,你家大人频繁说话。如果你被录用了,你就是一个妻子和一个妾。你不忍心被主崇拜。”伺候公婆老公五六年,得不到老公的认可。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的儿子也不是夫家的首选继承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妾制度蹂躏的不仅仅是这些错过生命的女人,还有爱她却没有自主权的男人和她的儿子们。一个男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和第一任妻子,陌生的同床异梦,被父母认可,成为第一任妻子的生育工具。

另一个角度:妾制,前提是男尊女卑。为什么女人私奔就成了小妾,男人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道理?再说,这种情况下成为男人第一任妻子的女人能有多幸福?

此外,在礼仪上,对嫔妃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

《礼记》规定:“天子六宫,三夫人,九妻,二十七妻,八十一御”。

《李周》:“王志飞有一百二十人:末一,三夫人,九夫人,二十七夫人,八十一夫人。”

天子可以有以皇后为首的120个女人,皇后是大老婆,她有资格单独和皇帝相处。其他嫔妃和嫔妃不能单独和丈夫在一起,是否陪伴必须得到女王的批准。——这一制度在明清皇宫中走得更远:皇帝选定熟睡的妃子后,将名单送皇后审核,若皇后同意,则加盖皇后印章。如果皇后坚决不盖这个印章,皇帝往往也没办法。如果要废掉官职,取而代之,往往会影响到身后皇帝的名声。除了昏君,没人愿意冒这个险。

皇帝是天子,他的妃子最多。天子以下,妃嫔的数量在礼仪上急剧下降:

大夫只能带两个妾,士族只能带一个妾。普通有钱人在第一任妻子五十多岁且无子女之前,是不能纳妾的。而且,所有嫔妃都不允许整夜陪着丈夫。在她们的丈夫睡着后,她必须离开。

这个规则也适用于后妃。

但是,规则归规则,很少有人愿意遵守。

妾制原本是拥有财富特权的男人享乐的一种方式。他们怎么能让规则束缚手脚呢?

所以除了“妃子”,还多了“姬”、“丫鬟”、“艺妓”等称呼。每一个名字后,都有一群活在痛苦中的女人。

“吉麦夫艺妓”,她们其实是嫔妃,但因为没有合法身份,她们的遭遇甚至比嫔妃还惨。

在唐朝的笔记小说中,有一个叫霍小玉的女人。她的父亲是霍王,母亲只是太子的“宠妃”。所以她父亲去世后,她就被剥夺了女儿的资格。母女俩被霍王官妃及其子女赶出宫外,沦为妓女,最终遇到了一个薄情的情人。

由于法律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男人并不把自己的“嫔妃婢女”当回事。与现代人的平等观念相反,如果平等对待小妾,就会成为被嘲笑的对象,认为他自我放纵,无能。

唐朝时,乔爱上了他的婢女糜娘。由于她的地位低下,乔作为一名官员,不愿意娶她。结果,艳娘被吴彦思抢走,和乔的情诗一起投井自尽。吴延思把气撒在乔知止身上,诬陷他入狱,毁了他的家庭。——如果当时的环境不允许,如果乔能够娶到他的母亲,也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在当时的人眼里,娶妻和纳妾是两个概念。人们在指责吴延思的时候,觉得乔为了一个丫鬟和妾而破家是没有意义的。

宋代大文豪苏轼,风格豪迈,一代伟人。很多人都知道他迷恋老婆王,一首《江城子》让人落泪。但如果考察他对待宫女嫔妃的态度,就足以让现代人目瞪口呆,不得不对他的深情形象做出另一种评价。

苏东坡一生妃嫔众多,风流韵事也不少,但他对这些妃嫔的态度基本上是没心没肺,无心插柳,就像宗法制一样,他只是把她们当成了私人物品。

苏东坡被贬时,把身边的嫔妃都送人了。据说其中两个怀孕了,他忙着问(床边的人把他们送人了,甚至还问肚子里有没有孩子。他是什么态度?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实诚和翰林学士孙硕都自称是苏东坡妃子所生的苏轼的儿子。即使是苏东坡认的儿子,也没有否认这种情况,反而与梁、孙走得很近。据说梁世成很照顾兄弟情,甚至对家里的收银员说:“萧肃少爷消费不到一万元就不用告我了,付钱就行。”

送人胎儿的妃子是幸运的,更凄凉的是一个叫春娘的妃子。苏东坡的朋友姜来为他送行。他偶然见到春娘,大为钦佩,对苏东坡说:“我有一匹白马,愿与学士交换一个美丽的妃子。”苏东坡觉得用名驹换妾很值得,马上点头。但春娘闻讯,这位才貌双全的妃子拒绝了,指责苏东坡说,晏婴连马都知道不能得罪人。你是高贵的苏,美其名曰“喜玉”,却要以人换马!一怒之下,春娘撞树,当场死亡。——虽然是小妾,但也是女人。女人被自己爱的男人当成马屁精真的很无聊。

除了春娘的惨死,苏东坡最著名的妃子是王朝云。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苏东坡送走,能够陪他流放岭南的妃子。然而,尽管当时苏东坡已经守寡,尽管王朝云与他同甘共苦,尽管王朝云为他生儿育女,她仍然不能成为他的妻子。她死后,苏东坡仍然只是在她的墓碑上写了“积仁”二字。——因为她出生在一个卑微的家庭,因为以妾为妻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禁忌。这个聪明的女人,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她虽然精通经史,却无力改变人生。

另外,妾虽贱,妓更贱,这也是文人的观念。虽然她们和名妓一起唱歌,和名人一起浪漫,但她们心里鄙视她们,从来没有真正在意或珍惜过她们的人生经历。苏东坡曾称妓女为“知己”,但最后还是爱惜名声,不肯收她为妾。一个名妓只能在绝望中出家。

苏东坡对待嫔妃的方式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非常典型。他是出了名的大胆和开明,对他的情妇来说也不过如此。世界上有多少女人会愿意做小妾?

做妾是女人的一大不幸。她们甚至没有资格表达对丈夫的爱。

如果哪个男人对小妾有很深的感情,会让他笑掉大牙。

《国语》:春秋时期,鲁国公父文博博士去世。他的母亲警告他的嫔妃:当有外人在典礼上时,你不准哭,不准皱眉,不准露眼睛!我不能丢我儿子的脸,让外人说他和小妾有染!

只是和小妾没有感情,那也行,况且越来越多的男人把小妾当成取乐的工具,可以随意打骂。

颜廷之最宠爱的妃子玄英对她的第一个儿子严武非常不满,他在玄英睡觉时用锤子砸碎了她的头。颜廷智惩罚过儿子吗?不要!他惊叹儿子小小年纪就有杀人的勇气!后来,严武真的成了我们的时代,他要严格就更骄傲了。玄英就这样死了,他还“爱妾”,所以我不在乎。

南宋名将杨铮杀嫔妃的次数更多:“嫔妃有几十个,个个都有琴艺,但小的一定是棍杀的,要剥了她们的皮,降服在她们的脚下,钉在墙上,扔到水里,直到干硬为止。”我非常害怕,以至于我的员工说不出话来。

清代风流才子董小宛冒险越界纳妾,称之为风流韵事。其实,董小宛在他眼里不过是个挨打挨骂的东西。战争中,他冒着举家逃亡的危险,冒险越境帮助母亲和妻子,却骂董小宛拖他后腿,就是明证。董小婉治病的时候,她冒险越过边境,对她颐指气使,打骂她,说她病了。——既然失常,董小宛为什么又是打骂?千万不要打骂你的母亲或者你的第一任妻子?很简单,他心里早就认定了,小妾只是可以打骂的东西。

本该相亲相爱的丈夫还这样对待自己的小妾,大老婆当然不客气。

这方面无需举例。翻开史书,几乎都是坑坑洼洼。

别说普通人,就算是皇宫,给的也不算多。王美人,汉献帝的生母,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中郎将的孙女。她原本是贵族小姐,却嫁给了皇帝,不幸成了妃子,所以只能认她原配和皇后手下的奴婢。她为丈夫汉灵帝生下儿子刘勰,令皇后嫉妒。她还没从产床上下来就被一杯毒药毒死了。

作为丈夫,灵帝并没有把王美人当回事。她只是一个妃子,所以何皇后差点没考上。虽然他在献完皇帝后当上了皇帝,但他从未真正为母亲报仇:何皇后是他的第一个母亲,就算他死了,刘勰也拿她没办法。王美人(实际上,当她死时,她还是个孩子)默默地死去了。

北魏皇室把杀公主视为理所当然。按照规矩,王子的生母必须自杀。自然没有皇后会想死,无辜的人都是小妾。在北魏的皇宫里,嫔妃不仅成为了前妻的代孕工具,也成为了前妻的替罪羊。

明朝有贵妃殉难制度。这些殉难的女人是嫔妃,从来没有皇后。清代努尔哈赤大公主阿巴海下葬,成为史书上的奇闻。大家都在说皇太极逼死后母,抱怨阿巴海——其实是努尔哈赤的两个妃子同时被逼死。你见过多少次有人关注自己的名字和经历,为自己的委屈求情?阿巴海,妻子,冤死。她们当小妾就该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