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保护的自我保护
让消费者识别品牌。
现在假货遍布全国,大有泛滥之势。各种假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对企业品牌的打击很大。企业品牌经营者不能完全指望政府提供保护,也不能对消费者的认知度持观望态度。而是要主动出击,做好防范,全力保护自己的品牌。
(一)积极开发和应用专业防伪技术。
一些品牌和包装的技术含量低,使得造假者很容易造假,这是一些品牌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采用高科技防伪技术来有效保护企业品牌。
1.防伪技术的概念、分类和技术类型
所谓防伪技术,是指能够增加加工难度、降低制造仿真度的技术措施或手段。
防伪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可分为保真防伪和辨假防伪,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积极防伪和消极防伪;二是从应用领域分为产品防伪、标识防伪、信息防伪;三、防伪技术的使用和识别防伪技术可分为三种:公开防伪(公开防御)、专业防伪(隐蔽防御)和特殊防伪。
防伪技术的主要类型:一是物理防伪技术,即应用物理学中的结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声学和计算机辅助识别系统建立的防伪技术。二是化学防伪技术,即在防伪标签中加入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三是生物防伪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固有的特异性和象征性来防止假冒的措施。第四,多学科防伪技术,也就是说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方法来防止假冒。五是商标防伪的综合防伪技术。
2.企业开发和应用防伪技术的有效途径
1)企业自主研发应用防伪技术。
2)企业与专门的防伪技术部门合作,开发应用防伪技术。
3)企业直接向防伪专业部门订购开发的防伪技术产品。
无论哪种防伪方法都是有效的,都可以采用,或者说现代高科技防伪技术的结合是有效保护品牌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品牌经营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前沿技术,让普通人难以模仿。比如娃哈哈纯净水就采用了电子打码、激光防伪、暗纹等多种防伪技术。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采用了各种防伪标识,这对保护品牌本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拥有防伪技术并不是一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有警察就有小偷,警察技术高超的时候小偷往往会变成高智商犯罪。有防伪技术,有防伪技术,有造假技术。在我国的产品市场上,防伪技术的应用混乱,防伪技术的专业企业良莠不齐,管理失控,让这个本应严格保密的行业失去了监控。很多防伪产品陷入了防伪、反防伪、再防伪的恶性循环,迫使一些企业频繁更换防伪标识,消费者难以识别,无所适从,监管部门也难以监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防伪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使其真正成为防止假冒和保护名优产品的有力武器。即便如此,打假也是不够的,企业要积极打假,打假结合。
(二)使用合法武器参与斗殴
1.提高认识,立足打假。假冒伪劣作为一种社会公害,将长期存在。打假人不可能你一说打假就退出市场。打假绝对是一场长期持久的战役,我们企业经营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2.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打假,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云南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卷烟,在中国被称为“万宝路”,深受消费者欢迎。然而,除了西藏和新疆,全国各地都发现了假冒的“红塔山”香烟。从6月1992到6月11,工厂花在打假上的钱多达500万。Xi食品集团公司生产的“太阳”牌锅巴曾畅销全国。1990年,锅巴产值已达65438+8500万元,利税达3000万元。随着大量假冒“太阳”牌锅巴的出现,正宗“太阳”牌锅巴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月销量从每月3000吨骤降至300吨。为了更新防伪技术,该公司每两年花了近600万元分四次进行。所以打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3.成立打假办公室,有组织地进行打假。假冒伪劣商品一直是毒瘤,渗透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一定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负责打假,其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鉴于此,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吸取打假教训,成立专门打假机构,配备专职打假人员,积极参与打假,取得显著成效。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为维护公司商标权和名誉权,保护名牌产品,于5月1993成立打假办公室,积极配合政府执法部门的打假工作,为公司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为有效防范假冒,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查处假冒产品办公室,由副经理担任办公室主任,配备5名专职人员,有力打击了假冒健力宝的违法行为。
企业必须加强对知名品牌和商标的管理,制定专门的商标管理制度,将商标管理纳入全面质量管理。商标的使用、标志的印制、废弃标志的入库和销毁应严格管理。为加强企业内部商标管理,企业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商标档案,设立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配备熟悉商标知识和商标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使其成为品牌维护者。
此外,还可以向消费者普及品牌知识,让消费者了解正宗的品牌产品;并与消费者结成联盟,协助相关部门打假,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保护体系。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用美国作家彼得·希方特的话说,“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竞争和全球发展的关键,谁能掌握它,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很能说明问题,甚至可以说信息比资产更重要。和平时期,经济情报成为商业间谍的主要目标,现实要求品牌经营者树立信息观念,高度整顿,保护好自己品牌的秘密,防止丢失。
(一)有保密意识
当今社会,各类间谍技术高超,信息手段发达,品牌机密难以保守。一不小心就会给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时候重要信息被盗是因为没有保密意识的无意识行为。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成功发射一箭多弹火箭,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外国情报机构已指派情报人员收集相关信息。与此同时,我国一位工程师在一家全国性报纸上撰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发射。情报间谍喜出望外,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相关情报。
与上述情况相反,旭日冰茶的配方保存极为完好。河北旭日集团从一个乡镇小企业一跃成为中国茶饮料龙头,其秘诀就在于其旭日系列茶饮料找到了一条新路。公司没有按照专利法规定的年限申请产品专利,而是采取了全员只知道部分流程、配方锁在公司金库、钥匙由两人负责等措施,使品牌配方得以保存。也正因为如此,旭日系列茶饮料才能在中国饮料界异军突起,成为茶饮料企业的明星。
(二)谢绝参观和学习技术。
据调查,世界上每一个新技术、新发明领域,都有40%左右的内容是通过各种情报手段获取的,很多经济间谍打着拜访的幌子窃取信息,所以品牌商有必要拒绝技术拜访和检查。
对于不能拒绝参观的,企业通常需要专人陪同,进行监控,防止技术机密泄露。一次,一群日本客人参观了法国一家著名的摄影器材厂。在观看新的显影溶液时,一名游客俯身在装有溶液的容器上。精明的押运员发现日本人的铁龙已经沾上了溶液,马上给一个服务员下了命令。当日本人走出实验室大门时,服务员立刻走上前说:“先生,您的领带脏了,请换一条新的。”然后交了一条全新的领带,保留着新开发的配方。
(3)谨防家贼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品牌机密的丢失往往是自己一家干的。国内的小偷分为两种:一种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卧底,一种是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为了更高的待遇跳槽到竞争对手。针对这两种情况,必须严格限制接触品牌秘密的人员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1992年中国发生中原大战,1993年演变成矿泉壶战,1997年VCD战,1999年水产品战,2001年地产品牌战。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公平竞争手段的前提下,避免品牌是绝对必要的。
(1)绝不相互进行降价竞争。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消费者往往通过价格来判断商品的好坏。降价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促销手段,可以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中国的民族企业把它作为杀手锏。有没有发现格兰仕几乎每天都来降价清洗整个微波炉市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联想集团和清华紫光用降价占领了笔记本市场?你没看到国美的发展壮大是靠价格战赢来的吗?但是,价格绝不是万能的,它很容易摧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让品牌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
1992的中原商战,最后演变成了降价较量。先是紫荆商城推出“全市同类商品最低价”,然后商城大楼把价格降到不能再低了。华联和商厦都不愿意加入战局,亚洲甚至变成了只要你比我低就降价。于是,郑州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战斗的结果是利润下降,声誉受损。如果后来商贾没有醒悟,恐怕都要全军覆没了。
(2)千万不要攻击对方。
品牌经营者不应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击竞争品牌,更不应该互相诋毁,否则很容易两败俱伤,成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几年前,麦当劳快餐店在荷兰各地推出了一系列促销广告,其中一条广告上写着“不!不要!不吃中国饭!”这一反常举动立即引起了荷兰华人社区的严重抗议。他们联系了法律顾问,准备诉诸法律。这次袭击对麦当劳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