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苗克彦:混合云平台战略是企业赢得未来的重要选择。
苗克彦
IBM副总裁,大中华区云计算和认知软件事业部总经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像一座大山一样到来,如果它走了,全球经济将忽冷忽热。
IDC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从“新非正常状态”到“新常态”的几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企业的核心关注点也不同。在冠状病毒肺炎-19爆发的关键时刻,企业关注业务能否继续;当经济下滑速度放缓时,企业开始考虑成本优化;在经济衰退的底部,业务的灵活性非常重要;在回归增长之前,是一个关键的平台期,也是一个分水岭。
很多人都在苦苦思考如何在不确定、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经营。疫情暴露了与企业数字化准备相关的各种漏洞。许多企业领导人将加快数字化重塑提上了首要议程,希望既能实现短期应对,又能实现长期战略规划,堵塞漏洞,成为竞争中最聪明、反应最敏捷的企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技术、商业模式、生态的选择。虽然很多公司已经对业务的很多方面进行了数字化,但是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有机地编织出智能运营、柔性反应、生产力柔性优化等数字化方案,从而实现企业的大规模数字化重塑。此时此刻,企业在做出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重要选择时,应系统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一、如何将智能运营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应用和系统?
二、如何灵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突发危机?
第三,如何做到灵活机动,让企业自由选择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数码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成本效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四、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如何通过自动化工具和大规模创新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重塑?所谓大规模创新,是指企业整体的、有序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局部的创新。
混合云的敏捷性,贯穿企业应用和系统的智能,是企业面向未来智慧转型,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每个人都在谈论云,尝试不同的云,但真正好的云平台战略并不简单。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经营策略,与企业的数据、安全、智能、移动等策略保持一致。
上云是大势所趋,但企业80%的关键业务负载还没有上云,难度远大于已经完成的20%。就像搬家一样,容易的部分被搬了,最难的部分是最贵的家具,包括关键的应用和运行在原有架构上的有价值的数据。今天,企业是全部搬迁到新家,还是利用好以前宝贵的财产?疫情下,企业希望找到性价比好的能做好这件事的技术合作伙伴。不仅如此,搬新家还需要遵守新世界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这些都让企业接下来的云转型更加艰难。
IBM收购Red Hat后,领先的企业级开源技术Red Hat OpenShift成为IBM所有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基础。OpenShift是6个IBM Cloud Paks的核心;IBM Cloud、IBM Z、LinuxOne、IBM Power Systems、IBM Cloud Satellite都运行在OpenShift上;IBM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也是基于OpenShift构建的。基于这一基础,IBM可以帮助企业在任何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保护和优化他们过去的IT投资,并帮助企业以更好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迁移到新的云世界。在搬家的过程中,如果你想尝试其他“设计公司”,选择其他云厂商,没问题——IBM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企业级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基于红帽OpenShift的技术基础,帮助客户实现平稳过渡;同时结合其他云厂商的优势,可以无限扩展而不被锁定,真正做到无处不跑,无处不集成。
IBM的混合云平台基于Red Hat OpenShift,可以连接任何IT环境(公有云、私有云、本地和边缘)和不同的公有云厂商,从数据中心到边缘。向上是基于IBM Cloud Paks、Watson AI应用,以及红帽和IBM开放ISV合作伙伴生态的解决方案的混合云软件。经验丰富的IBM专家服务团队提供端到端的混合云转型和创新服务。OpenShift作为新世界混合云环境下的通用语言,连接IBM、客户、各类合作伙伴、不同供应商,可以无限扩展,成为开放架构的生态纽带。
未来三年,IBM将投资6543.8+0亿美元,构建更广泛、更开放的混合云生态系统,具备无限扩展和定制能力,推动基于OpenShift混合云平台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上市和落地,惠及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户。
在中国,我们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例如,我们与神州数码和红帽联手,推动IBM混合云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本地化。我们也和国内重要的公有云厂商合作。不久前,我们将阿里云加入了“IBM认证公共云”的名单,这意味着购买IBM Cloud Paks产品的客户现在可以选择在阿里云部署和实现IBM Cloud Paks的容器化产品。同时,阿里云的客户也可以选择IBM Cloud Paks作为其混合云、原生云部署的PaaS平台,开启下一阶段的云智能之旅。这是IBM混合云平台“到处跑”价值取向的最佳体现,也是IBM在中国拓展混合云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的目标是满足中国各类型、各企业的云转型需求,同时为那些渴望以平台战略取胜的客户打造“1(客户)+1(IBM)+N(客户的生态伙伴)”的创新模式,为中国企业的灾后重建提供新技术、新思路、新价值。
在过去的100年里,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的背后,都少不了IBM的身影。IBM或许不是最耀眼的公司,但在生死与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时刻,IBM总能以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引领自身转型,推动社会进步。
2003年左右,互联网泡沫破裂,IBM前瞻性地提出了“e-business on demand”,倡导企业现代化使用信息技术,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倡导在扁平化全球化时代构建互联互通、仪表化、智能化的世界。如今,与“智慧地球”息息相关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2012年,IBM提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企业的未来,加大了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投入。2015年,IBM明确表示,公司要转型为提供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的公司。如今,IBM的云营收已经排名全球第三(数据来源:恩德乐集团),AI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数据来源:IDC),云计算专利数量自2012年以来已经达到11000多项,全球第一。
2019年,IBM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收购,以340亿美元收购了领先的开源技术公司Red Hat,进一步明确了IBM的混合云平台战略。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当企业迫切需要选择一个灵活、安全、智能、高性价比、创新的技术架构和生态来加速数字化转型时,IBM和红帽搭建的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台成为企业的首选。
事实上,IBM在收购红帽之前就已经是领先的云计算公司。以公有云为例。IBM公有云建立在开源软件、安全领先和企业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19个国家建立了60多个云数据中心,以满足性能和部署需求。IBM公有云提供超过190个云原生API(应用接口),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去年,IBM宣布与美国银行合作,设计全球首个面向金融服务的公有云,构建全球金融云生态系统,帮助解决金融服务机构在合规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方面的具体需求;不久前,法国巴黎银行也加入进来,30多家金融科技服务公司也加入了这个不断壮大的生态系统。
面对混合云高达65,438美元+0.2万亿的市场机遇,IBM正在集结全公司的力量,打造一个贯穿企业级AI能力的开放、安全的混合云平台,并称之为“第四平台”。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认为,“IBM的第四平台将成为继主机、服务、中间件三大平台之后不可或缺的、持久的、无处不在的平台,它将成为推动客户和世界不断创新的强大催化剂。”我很赞同这个观点。IBM的原创平台能力源于其百年的技术创新和变革经验,以及强大的生态运营能力。在“平台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IBM强大的平台能力也是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信任的关键。事实上,规模越大,平台法的价值优势越显著。
所有的过去都是序章,所有的未来都是可以预测的。我们期待,借助IBM混合云的敏捷和企业级AI提供的智能,借助IBM开放的生态系统,可以让企业“云上用智能”之路变得更容易。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轻松获得所需的智能、弹性和灵活性,都能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