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用定量的方式描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经济系统内生变量的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数量扩张改变了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和科学技术本身的社会功能。
根据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理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量,其核算公式为:经济增长% =劳动增长%+资本增长%。这个公式表明,劳动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但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如果按照这个公式计算,这些国家全部国民收入的增长减去这些因素的增长,还是有很大的“结余”。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的研究表明,美国国民总收入从1948增长到1969,减去所有要素投入的增长,仍有45.5%的“结余”,其中30.9%是科技进步造成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的GNP从1948-1981年均增长3.2%,其中投入贡献占1.1%,资本和劳动力分别占0.5%和0.6%。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占2.1%,其中教育占0.6%,知识等要素进步占1.5%。这些事实表明,科技和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和经济系统中宏观经济变化的基本因素。
关于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系统内生变量的定量表达和计量,数学家查尔斯?科布和经济学家鲍尔?道格拉斯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无约束形式,区分了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同因素,为研究科技与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方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增长率方程,其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可以定量衡量:科技进步的速度(%) A = y-α k-β L。
。其中,A是科技进步的平均增长率,Y是产出的平均年增长率,K是资本的平均年增长率,α是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β是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可以计算出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为:E=a/Y×100%。
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直接体现在巨大的经济效益上。如果以每公斤产品出厂价计算,如果钢筋1,汽车5,彩电30,电脑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据统计,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只有5%-20%来自科学技术。50年代以后,60%-80%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达到1/3,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达到14.7%。科技与经济过程的融合不再是一种定性的表达,而是一种定量的确定形式。
其次,用创新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微观和宏观转化机制,动态地解释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过程。一方面说明科技与经济融合在发展机制上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其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科技与经济融合的量化体现是以它们之间存在质的转化机制为条件的。熊彼特用技术创新理论解释了这一机制。熊彼特认为,所谓技术创新,就是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配置,或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把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具体内容是:
(1)推出新产品,产品新品质;
(二)引进新技术或者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3)开拓新市场;
(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料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熊彼特正是从这五个环节揭示了科技与经济融合在企业层面的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熊彼特进一步阐释了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宏观转化机制。他认为,随着一些企业出现创新,另一些企业为了分享创新的好处,模仿和推广新的产品、技术和组织,这就造成了技术创新的浪潮,所以经济在上升。因此,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熊彼特周期性地描述了这种动态功能:创新导致模仿形成第一波创新和繁荣;创新浪潮导致需求增加,促进了“过度投资行为”,盈利机会逐渐消失,导致经济衰退;因为没有新的创新推动,产品价格再次被生产成本主导,经济走向不平衡阶段——萧条;之后过度投资行为得到调整,转为复苏,为创新和新的繁荣做准备。因此,熊彼特所说的创新过程是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过程,是经济的成长过程,或者说是科技与经济内在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创新理论对经济增长过程的解释一方面证明了科学技术确实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另一方面也解释了科学技术的“质量”如何转化为经济的“质量”。在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迅速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实。近几十年来,随着高技术的快速产业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出现了IT产业、电子产业、光学产业、高分子产业、新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新的科技发明或发现也是经济领域新质的出现。这是科技与经济发展在质量上的统一。
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是一个历史过程,其转化机制的成熟和表达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据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大致为18世纪100年,19世纪50年,20世纪40年代后约7年。现在在计算机行业,产品更新周期已经降到了3-6个月。这反映了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历史趋势,也解释了20世纪以来科技与经济融合理论逐渐成熟的原因。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1987年,英国技术经济学家弗里曼在总结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时,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创新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辅的系统创新。199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国家创新体系》报告,该报告指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的组织结构网络。他们的活动和互动决定了国家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绩效和经济发展绩效。最近有人提出,创新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包括概念、创意、专利和许可,将变得比成熟的技术更重要。
第三,科技与经济融合的现代结果是所谓网络经济的出现。网络经济或新经济的概念反映了这种经济的基本特征。新经济或者说网络经济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确实是科技与经济融合的质的飞跃。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从二者统一的角度来解释,其运行规律也有新的内容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