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外观专利查询电话
城市概况(江阴之一)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经120 16 ',北纬31 53 ',面积98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7800。北邻长江,南临太湖,西接常州、南京,东临苏州、上海。它是上海第一个沿江港口城市。江阴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
交通江阴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集水、公铁、江、湖、海于一体。江阴到上海、南京150公里,以江阴为中心,160公里半径内有6个机场。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度钢悬索桥,是连接同三(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和北京、上海的跨江“咽喉”。连接沪宁高速和童宁一级公路的西成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沿江高速公路穿过江阴。新长铁路(江苏新沂-浙江长兴)取道江阴,连接陇海和浙江、江西两条铁路大动脉。江阴的锡澄运河连接着长江和太湖。
2002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超过46.92万门,固定电话69.79万门,移动电话用户37.5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0.28%。
综合实力(换句话说,江阴二中)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人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在十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2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41亿元,财政收入45.09亿元,连续三年居全省县(市)之首。2002年,江阴在新一轮全国百强县(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名列前茅。
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江阴工业已形成特色冶金、高档纺织、精密机械、造纸、彩印包装、精细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00.54亿元。支柱产业初具规模,88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53.49亿元,利税55.38亿元。阳光、华西、兴成、三房巷、成兴、法尔胜等6家大型企业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全市28个省级名牌产品中,有20个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规模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资本的裂变式扩张,全市有13家上市公司,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现象。
农业江阴农业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专业化养殖、区域化生产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江阴第三产业全面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特色旅游业、新兴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1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1%。
对外开放(换句话说,江阴三)
江阴外资投资环境优越,备受外商青睐。外国投资倾向于大项目和高技术。2002年,全市合同外资增加6.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目前,全市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5438多家+0570家,实际利用外资30.43亿美元。50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落户江阴。
江阴有212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2002年,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654.38+0.865亿美元,进出口市场覆盖654.38+0.46个国家和地区。江阴有76家境外企业。
国际交流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江阴的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前来参观、观光和友好交流的外宾络绎不绝。目前,江阴已与巴西贝洛奥里藏特、日本群马县藤冈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沿江开发(江阴第四)
江阴经济开发区江阴位于长江末端,沿长江深水岸线35公里,被专家称为黄金水道的黄金段。江阴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江阴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已成为沿江开发建设的主阵地。江阴经济开发区享有国家级开发区相应的经济审批权限和行政级别,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对投资极具吸引力。截至2002年,共批准项目713个,总投资285100万元,其中外资项目654380+065个(超1000万美元项目7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654380+02亿美元。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力、石化、包装、IT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园、新型包装材料产业园、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园、石化产业园、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特色主题产业园初具规模,并配有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一批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正式投产。今年,亚洲包装制造中心已落户该地区。
港口建设江阴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自盛唐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1992年5月,江阴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经过多年建设,江阴港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独立检验机构和长江引航中心、外轮代理、外轮供应等服务机构配备齐全,建成各类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1个,形成了石化产品、集装箱、杂货、煤炭、粮食五大支柱组成的港口群,建成了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储运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2002年,江阴港吞吐量超过1780万吨,正在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基地。
社会事业(江阴第五)
江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各类厂办科研机构130余个,专业技术人员67800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与全国10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26个。2002年,全市获得专利126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13项。该市已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国家沿江新材料产业带。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
教育全市基本普及十二年教育,初步建立起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初、中、高中衔接,经、科、教、文相互促进的具有江阴地方特色的区域性现代教育体系。通过多年努力,全市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示范、特色学校70多所,基本实现了区域教育高水平均等化和现代化,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文化江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小戏之乡”、“故事之乡”,是唯一获得“全国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的地方政府。江阴文艺创作繁荣,先后出版文艺作品70余部,有17部作品获国家奖。藁城墩良渚文化遗址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藁城墩良渚文化遗址、岐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佘城遗址三处古文化遗址,全面展示了江阴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正在建设中的天华文化中心,总投资4亿多元,占地6.3万平方米,是我市一座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文化设施。
江阴市有卫生、体育、新闻医院34所,市人民医院是“全国百强医院”,农村中医药工作被树立为全国样板。群众体育活动经久不衰,20个镇全部进入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镇行列。2002年,他们获得了23枚省级以上金牌,新建的市级体育馆投资近亿元。新闻业发展迅速。全市有1家日报,1家电视台,1家广播电台。
人民生活(第六届江阴)
江阴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2002年,全市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1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6元。200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54.38+069.76亿元,人均储蓄为654.38+04.68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6.3平方米。159076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观光(第七次在江阴)
江阴依山傍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华夏一村(华西村)、中华一墙(500罗汉墙);江阴三绝:徐霞客,千古奇人,海中奇红豆树,世界心碑;江阴刘三姐: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鹅鼻公园是观赏大桥雄姿、聆听惊涛骇浪、观赏青山美景的绝佳去处。
近年来,江阴还开辟了以杨胜园林、徐霞客故居为重点的人文景观游,以江南华西村、向阳村为重点的田园风光游,以阳光集团、蓝海集团等重点企业为重点的工业考察游。新建的人民路步行街“一街八景”,增添了独特的风格。江苏郑雪办事处遗址、钟山公园、兴国公园成为江阴旅游的新亮点。2002年,全市共吸引中外游客23565438+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