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精神导师。

一个下午读完陶继新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精神导师》这本书,我感触良多。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付出。优秀的孩子背后,有同样优秀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精神导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1.老咪咪的故事。老米五岁开始写诗,六岁在报纸上发表作品,八岁出版第一本诗集《因为太阳》,65,438+03岁出版第二本诗集《把风雨做成标本》,65,438+08岁出版诗集《你去哪里》,伦敦皇家大学留学。

读书心得:比读书更值得读的东西太多了,但你要读书才能更好地理解读书以外的东西。

教孩子经验: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在他们生命的前六年,我们已经消灭了他们的本性。教育必须从孩子出生开始,而不是从学校开始。教育必须挖掘儿童的天赋和灵性。

摒弃短视和单一的教育行为,将家庭教育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2.林曦的故事。2岁识字,4岁学画,11岁参加成人高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毕业。

教学经验: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力和专注力;教育孩子要有孝顺的美德和持家的能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充满爱;理性地爱孩子;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意实验室。他们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无尽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其实孩子的潜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我们忽略了这种潜力的存在,甚至无意中扼杀了它。

3.思想的故事。“中国十大少先队员”,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华东中学生作曲比赛一等奖,赴美学习古典音乐,获埃斯本学校全额奖学金。

教给孩子经验:只要孩子有能力做一件事,就让她学会去做;做家务不是父母的专利,而是提高孩子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形式;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哭闹,家长一定要理智;节俭意识是从小培养的;让孩子承担错误的责任;父母的榜样在先,才会有孩子的良好行为。

4.孙岩的故事。他3岁学习钢琴,6岁开始表演。2003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毕业。他是一个失明的男孩。

教学心得:要面对现实,超越现实。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与其抱怨,不如改变现实。不要轻易放弃。

目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父母深爱造成的。大部分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也缺乏培养孩子阳光心态的实践。孩子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容忍,要么打架,让本来就有问题的孩子更有问题。

动词 (verb的缩写)杨霞的故事。杨霞博士,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教学经验: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让每一个时空都有教育意义;课外是更大的学习课堂。

父母的榜样层出不穷。"如果你靠近朱者赤,你会是黑色的,如果你靠近墨西哥."对孩子未来影响最直接的是父母。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认为孩子聪明,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充分发掘孩子身上隐藏的潜力,过上精彩的人生,应该是父母最大的使命。

看了这些故事,感觉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天才,我把自己的天才孩子都埋没了。我后悔了。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教育方法,但是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性的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老子有言:“人随地,地随天,天随道,道随自然。”跟随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自然。自然不是孩子的无知,而是激发了孩子巨大的内在潜力,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