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音乐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行者黎锦晖先生的音乐活动出发,以他的封建岳明戏曲社为线索,首创《三只蝴蝶》、《麻雀》、《孩子》等儿童音乐剧;开始了《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歌舞表演,随后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情歌,即流行歌曲《毛毛的雨》、《姐姐我爱你》、《桃花江》、《特快》。这个问题随着岳明歌剧协会音乐小组的解散而结束,大多数歌手进入了电影业。

这一期的唱法不是很美,经常用类似声音呐喊的唱法。

代表歌手有赖昌星、王、、、胡佳、颜飞、殷殷、许、蔡、钱钟秀、张贤林等。

作曲家包括黎锦晖、阎公尚、徐如辉和任光。

词作家有黎锦晖、高天骐、安鄂、王干白和韦如辉。

发展的第二阶段:

前期:1937-1949(上海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影坛后,在电影《街头天使》、《唱吧少女》和《四季歌》中演唱的两首插曲传遍全国。她开创的一代歌风影响了整个中国乐坛,可以用委婉、温柔、轻松、甜美来形容。但是体积和强度都不大。

这一期音乐的整个情况就是没有歌舞表演团表演。只有少数歌手专门从事录音和电台广播。歌手大多以拍电影为主,唱电影插曲的影歌以两栖形式出现。本期,建国后,主要代表歌手大多移居香港发展。

代表歌手有周璇、白虹、龚、姚莉、严华、姚敏、、李丽华、柏光、、、黄斐然、黄源尹、吴莹莹、欧阳飞影、梁平、伊敏、曲、金易、白云、邓白英、Penny、张怡雯、韩景清。

作曲家包括黎锦光、陈歌辛、姚敏、严华、李厚祥、严哲熙、严歌苓、梁、陈瑞珍、、严公尚、刘雪庵、何绿汀、张春及章昊。

词人有吴村、陈、李涓清、范燕桥、田汉、叶、张准、和鲍毅。

后期:1950-1969(香港期)

这一期从姚敏、姚莉开始,很多主唱都搬到了香港。刚开始是以影和歌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手比例越来越大。影片中的间奏不是演员自己唱的,还邀请了专业歌手伴奏,但依然没有明显有影响力的歌舞团体表演。

演唱风格变化不大,柔美婉约的特点有所减少,趋于自然平淡。此外,由于白光的影响,具有中音特征的歌手通过在低音范围内演唱有所增加;受李香兰的影响,用西方传统唱法或借用西方传统唱法的歌手数量也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末,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逐渐衰落,而粤语歌曲却兴盛起来,占据了乐坛的主导地位。主要代表是许冠杰。

、崔萍、张璐、葛兰、、、、敬亭、、董、、、夏梦、石慧、姜岩、杨光、石林等。

作曲家包括李平、杨龙、李明、王福龄、周蓝萍、顾嘉辉、艾格尼丝、夏端苓(日本作曲家服部哲龙一)、江石、叶春枝、曹天和林玉。

、杜青、、陆、、司景明等。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省时期)。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台湾省的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逐渐没落的香港乐坛地位。它的标志是谢磊的一首歌《玛丽》和姚苏蓉的一首歌《今天不要回家》,这两首歌风靡东南亚,奠定了台湾省流行乐坛的龙头地位。

此前在台湾省乐坛演出的歌曲有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和香港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歌曲。后来,他逐渐在上海流行歌曲和现代都市流行歌曲之间,创作了一首具有自己特色的时光歌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80年代初才逐渐没落,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省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校园民谣运动。学生发起创作和演唱,影响深远,甚至波及到香港和内地乐坛。直到80年代初,流行音乐才被引进并共同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代表歌手谢磊、青山、刘家昌、万沙浪、孙情、李逸、斯蒂芬·刘、费玉清、潘安邦、姚苏蓉、杨小平、龙亚、冯菲菲、邓丽君、龙飘飘、崔泰庆、黄晓君、陈淑华、蔡琴、蔡杏娟等。

作曲家包括罗、、古月(左宏远)、托尼(翁清溪)、李和青。

词人有申智、庄奴、孙膑和林煌坤。

第四发展阶段:1982之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省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因为罗大佑的专辑《你是谁》紧接着朱莉的专辑《坐错车》,改变了台省乐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这一期的歌曲风格与国内原有传统相去甚远,深受欧美影响。以台湾省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这个时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被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商业化趋势更加明显,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一种中国流行歌曲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的景象。再加上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市场经济,流行音乐也发展起来了。这样它的市场就更广阔了,形成了分众的多元化格局。

这一时期听众分化明显,流行音乐几乎成了年轻人的专利,大多数老年听众无法接受。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民间音乐和严肃音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与年轻人和老年人享受咸宜和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这一期主要代表歌手和作曲家。

1.台湾省:

代表歌手:童安格、、齐秦、、、吴、、、、李茂、张宏亮、张浩哲、周华健、张信哲、太正晓、郑志华、林志颖、金城武、张宇、任贤齐、王力宏、苏睿、任贤齐。

作曲:罗大佑、谭健常、李宗盛、Bug(陈焕章)、李子恒、陈志远、陈耀川、李泰祥、郭子、周志平、林龙轩、曹军红、马昭君、刘志红、薛思明等。

2.大陆:

代表歌手:崔健、张伟进、屠洪刚、常宽、井冈山、张行、刘欢、孙国庆、蔡国庆、解晓东、洪都、毛宁、高林生、黄格选、林依轮、满文军、罗中旭、孙楠、程方远、程琳、胡悦、张强、田震、段品章、李玲。

作曲:谷建芬、福临、徐沛东、温中甲、李海鹰、张全福、谢程强、李汉颖、毕晓时、陈小奇、三宝、郭峰、边祥年、冯孝全、高晓松等。

3.香港

代表歌手:、、、、、张学友、李克勤、房鹿、郭富城、刘德华、黎明、徐志安、古巨基、陈晓东、郑中基、谢霆锋、珍妮、叶丽仪、席秀兰、徐晓峰、叶倩雯、陈慧娴、邝美云、林。

作曲:黄舒骏、林车松、涂慧媛、叶良俊、陈光荣、戚小恋及徐嘉良。

4.新加坡

代表歌手:岳雷、康桥、秦永、翁淑英、韩宝仪、谢采妘、许美静、蔡健雅、斯蒂芬妮等。

作曲家:李伟菘、李偲菘、李福辉等。

5.马来西亚

代表歌手:罗宾、庄学思、巫启贤、刘秋仪、张筱膺、兰英、柯以敏等。

6.日本:欧阳菲菲,翁倩玉,陈美玲,露露。

7.美国:洛杉矶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