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的方法有哪些?骨折复位法详解
1,手动还原
手法复位是骨折治疗中最常见、最广泛的方法,也是相对最安全的方法。
注意:手法复位后,必须仔细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的形状和长度,是否已恢复正常。
建议:手法复位并有效固定后,可通过X线透视或CT确认复位结果。如果还原不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正。
2、牵引力复位
牵引复位既是复位的方法,也是复位的主要措施,主要在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时采用,也可用于复位后的不稳定骨折。
3.切开复位术
切开复位是骨折短时间内无法愈合的重要原因。不能随意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根据病人的适应症来使用。是否需要做切开复位可以参考以下适应症。
1,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线。
2、骨折后,由于附着在骨块上的肌肉收缩,骨块移位,不易贴合。
3、骨折端剪切损伤力大,血供差,断骨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如股骨颈囊状骨折。
4.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软组织嵌在骨折断端之间,手法复位失败。
5、一根骨头多处骨折,手法复位困难。
6.对于不满意手法复位,不适合牵引治疗的长骨骨干不稳定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7、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破裂,治疗时应先重建骨支架,如部分或完全截肢。
8、骨折不连接或异常愈合,功能恢复差。
4、触摸心脏将复位的方法
用手触摸心脏是操作前的必要步骤,以便将x光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的位移方向与患者肢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操作者的脑海中形成骨折位移图像。在复位前,必须用手触摸骨折部位。
方法:触摸时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两端相对,以确认触摸端在体内的位置,达到“知其体、知其部,一次临,机触外,巧生,手随意转,法从手来”的目的。
5、拉伸牵引法
拉伸牵引主要是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想合则合,先离则离,离则复合”的原则。
方法:牵引开始时,肢体应保持原位,沿肢体纵轴方向,将穿入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的骨折端缓慢拔出,牵引力以患者肌力为准。
注意:儿童、老人、女性患者不宜过多牵引。相反,肌肉发达的中青年男性患者则需要使用较强的力量。对于肌肉群丰富的肢体,如股骨干,应结合骨牵引帮助纠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然是肌肉性的,但可以在麻醉下通过重叠移位很容易地纠正。如果用力稍大,往往会导致断头分离。拔手的方法可以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在进行其他手法时仍需保持一定的拉力,直到贴好膏药。
6、围绕法律放置
目的:放置包裹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和后移。牵引过程中应用旋转手法,使轴心线从远端到近端对应对齐,自动矫正旋转畸形。
适应症:缠绕手法多用于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顿;
方法:首先强调牵引分离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常可自行松解。然后释放力量牵拉,操作者双手分别握住远、近端骨折段,按原骨折移位方向反向缠绕,引导骨折端相向。从骨折端之间接触音的有无和强弱可以判断,疑似软组织完全松解,背靠背移位的骨折在移位时向相反方向行进,常使骨折端面对面。
7、屈伸法
目的:屈-伸-收缩法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成角畸形。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由于关节附近的短骨折段被肌肉单向牵拉所致。
适应症: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但屈曲型需要在牵引下伸直,延长的股骨髁上骨折可用胫骨结节针屈曲牵拉。但是,在屈曲型中,需要在股骨髁上插入一个销,以将膝盖拉成直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对齐骨折。对于多轴关节(如肩髋关节),一般有三个平面的位移,对于骨折(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在复位时需要改变几个方向,使骨折复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取仰卧位,牵引方向为。
注意:单纯牵引不能矫正这类骨折的畸形,甚至牵引力越大,成角越大。对于单轴关节(肘和膝)附近的骨折,只能通过向近端骨折段指示的方向牵拉远端骨折段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来矫正成角。
8、有角度的折叠车顶法
适应症:当肌肉群横向或锯齿状骨折患者单纯牵引不能完全纠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叠顶。
方法:这是一种省力的方法。破顶时,操作者将拇指压在突出骨折的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绕凹陷骨折的另一端。双手拇指用力向下按压突出的骨折,以增加骨折端的原始角度。根据拇指感觉,估计是骨折近段和远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接,然后突然折回来。此时,环绕骨折另一端的四指会继续向上抬起凹陷的骨折端,而拇指仍会用力突出。
注意: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始重叠位移,力的方向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斜的。单纯前后重叠移位可使顶部向前折叠,同时侧向移位可使顶部斜向折叠。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校正重叠位移,而且可以校正横向位移。前臂中下段1/3骨折通常分为骨和断顶,可以获得成功复位。
9、端部挤压法
方法:在矫正重叠、旋转和成角后,外侧移位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对于侧向移位,可以用拇指直接在骨折断端施力,迫使其就位。以人体轴线为界,通过末端挤压完成内侧和外侧位移(即左右位移),通过上提下压完成前后位移(即上下位移)。操作时,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托住骨折远端或外端,向上挤压或提起,向下按压。
注意:位置要准,力度要合适,焦点要稳。
10,通过夹紧和挤压使骨头裂开
桡骨尺骨、胫骨、腓骨等两骨并置处的所有骨折,由于骨间膜的收缩而相互靠近。复位时,以双手拇指为一侧,食、中指、无名指为另一侧,在骨折部位反方向挤压骨间隙,使塌陷、断端靠在一起的分开,使远、近骨折段分别稳定,双骨折可像单骨折一样复位。
11,摇摆触摸法
一般骨折经上述手法治疗后,可基本恢复,但横向或锯齿状骨折断端间仍可能有裂隙,摆动触摸手法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操作者双手固定骨折,助手在牵引的维持下,轻微左右或上下摆动骨折远端,使骨摩擦音变小直至消失。骨折面可以紧密吻合。当干骺端与实体骨交界处发生横向骨折时,骨折复位固定后,可以一手轻敲骨折远端,另一手轻敲,使骨折段紧密插入,复位可以更稳定。
12,骨折禁忌注意事项
1忌:多吃骨头。
有人认为骨折后应该多吃骨头,让骨折早点愈合。其实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骨折患者多吃骨头,不但不会早愈合,反而会延缓骨折愈合。因为受损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髓和骨膜的作用,而骨髓和骨膜只有在骨胶原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肉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
如果吃太多排骨,骨折后喝骨头汤,会促进骨中无机成分增加,导致骨中有机质失衡。所以会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但新鲜的排骨、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的作用,骨折患者可以适当少吃。
2忌:多补钙。
钙是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认为骨折后补钙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其实这是大多数人认识中的一个误区。骨折不是骨质疏松,骨折病人也不缺钙。当然,即使是骨质疏松也不能乱补钙。而且,增加钙的摄入并不能加速骨折的愈合,反而对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有增加血钙的潜在危险。
对于骨折患者来说,体内并不缺钙。只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尽早运动,就可以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骼的愈合,尤其是对于骨折后卧床的患者,盲目补钙是有害的。
3忌:少喝水
床上骨折的患者,尤其是脊柱、骨盆、下肢骨折的患者,行动非常不便,应尽量少喝水,减少排尿次数。这样虽然减少了排尿的次数,但是也产生了更多的麻烦,比如卧床患者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减弱,饮水量减少,就容易导致便秘,长期卧床,尿潴留,以及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所以骨折卧床患者一定不能少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