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来体保存液?

外泌体样本是对外泌体进行实验的基础,很多童靴认为这是最简单的。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采集样本有不同的要求,一个比一个重要。那么我们如何选择我们的实验样本呢?采样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保存分离出来的外来体?

一、外来体样本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不同的实验样本在采集时需要注意的点不同。你在研究什么样的样本,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看下面的解释:

1,细胞上清液

选择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外来体分离的实验材料,不会像血液样本一样存在样本量限制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可以直接离心。但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污染、培养时间、细胞死亡率和FBS。和所有的细胞实验一样,培养过程中不允许污染,但有些培养的细胞本身携带病毒基因组,在培养过程中会释放出病毒颗粒,这就要看病毒颗粒是否会影响后续的实验。

一般来说,细胞在培养24-48h后可以分离出外来体。特殊情况下,如果在培养基中加入特殊的化学物质,培养15-60min后即可收集。因为细胞死亡会分泌小体,所以在研究外来体时,细胞死亡率必须控制在5%以内。未处理的FBS中含有大量的外来体,因此必须使用处理过的无外来体的FBS进行细胞培养。

2.唾液

唾液的成分会随着取样的位置和时间而变化,所以需要像血样一样固定和定时。唾液主要由舌下腺、颌下腺和腮腺分泌,所以不同位置的唾液成分不同,收集时需要固定位置或收集全部唾液。不同时间段唾液成分会有所不同,需要定期服用。其他的,比如抽烟,吃东西,都是被禁止的。一般来说,建议采样1h内不要吃东西,包括饮料,也不要剧烈运动,在平静的状态下采样。最后,不要刷牙。

3.血

在第一次外分泌课程中,许多学生就血清和血浆的选择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血浆=血液-血细胞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

如果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找出血清的来源就能牢牢记住。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收集的液体,所以缺乏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大量凝血产物。纤维蛋白原可转化为纤维蛋白,具有凝血功能。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外来体,有研究发现血清中有近50%的外来体来自额外分泌。所以一般实验都选择等离子。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血小板相关疾病的研究,当然血清更合适。

受样本限制,血样一般为2ml。抽血需要注意什么?在研究外来体的血液样本时,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是针头的大小。抽血过程中,血液流经针头时,会产生剪切力。如果针太细,剪切力大,会使细胞破裂或刺激血小板分泌外泌体,影响后续实验。有文献报道21号针头更适合用于外分泌研究的血样采集。其他如采血地点、人体生理周期、饮食周期、时间周期(24h)等都会影响样本中的外泌体。所以采样的时候,尽量做到固定,定时。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样本应在采血后30分钟内进行处理,因为血液在采集管中采集时,血细胞和血小板也会分泌外泌体。

4、流鼻涕

研究鼻涕有一个特殊的价值,可以探索治疗性的外来体。什么是治疗性外来体?在脑部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将药物作为外泌体注入鼻腔,使药物避开血脑屏障。鼻涕的收集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如年龄、季节、性别、城市、过敏史、职业风险等。鼻涕的采集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保证所有样本采样方式一致即可。

5.尿

在尿液取样中,除了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点就是尿液的新鲜度,是指尿液在膀胱内存在的时间。

6.牛奶

乳汁中的外来体和抗体会影响新生儿的发育,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泌乳的阶段、胎次、饮食、产奶量、哺乳、母亲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都会影响外泌体的分泌。需要注意的是,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脂蛋白,会影响后期外泌体的分离。

7.脑脊髓液

脑脊液研究的难点主要在样本的获取,样本中缺乏外泌体,使其雪上加霜。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国外可以购买商业正常样本,也可以使用其他疾病样本作为对照。

第二,外来体的保存

对于外泌体的保存,和其他分子样品一样,提取的外泌体可以低温保存,可以短时间(一周内)放在4度,长时间放在-20或-80。有人认为放在4度比较好,怕低温冻融影响外泌体的完整性,但目前还没有定论,多数文献认为没有影响。那应该放多少度呢?有一招,分包-20或者-80,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