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三个音乐家为什么不逃命?
八位音乐家在最后时刻一直在静静地演奏音乐,飞舞的音符体现了人类至死都不会向大自然的凶猛低头的尊严和高贵。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打败他的身体,但不能打败他的灵魂。那些追逐鲨鱼的人可以把老渔翁的船拖来的大鱼啃到骨头,却啃不走这个水手的无敌精神。这是人类灵魂和意志的火焰,整个大海都扑灭不了。”
9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惊叹于泰坦尼克号的乐手和船员们,在面临海水即将灭绝、突然死亡的情况下,如何能有如此大的勇气,坚守自己的职责。你怎么能有如此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操,把救生艇让给儿童和妇女,把最后一刻留给自己?事后统计,76%的船员遇难,超过了船上所有一等舱、二等舱、三等舱乘客的比例。船上的船员比乘客更有资格逃生,却把机会给了别人,把无望留给了自己。而且,不是一个船员、两个水手这样做,而是900多名船员、服务员、消防员,甚至厨师都是这样选择的;这么大的群体能做到这一点。今天看来,就像那艘巨轮的神秘沉没一样,人的精神永远浮出水面,简直是奇迹!
根据后来的调查,当时只有6号和2号救生艇的船员跳了进去,但他们立即被那里的负责官员发现,并告诉他们出来。他们什么也没说,服从命令,回到甲板上。
《永不沉没》的作者丹尼·艾伦·巴特勒感叹道:“这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有这样的理想,即责任比其他考虑更重要,责任和纪律是同义词。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几个小时里,这种责任和纪律的理想被证明是最强大的气质,无法被侵蚀。”
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消防员法曼·卡维尔(farman Cavell)在觉得自己可能走得有点早的时候,又回到4号锅炉房,看看有没有其他锅炉工被困在那里。正是这种责任感,让通信兵罗恩在甲板上不停地发射信号弹、晃动莫尔斯信号灯,不管看起来多么无望。正是这种责任感,让分配到救生艇当划手的锅炉工Hemming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在最后时刻卸下帆布船;正是这种责任感,让话务员菲利普斯和布拉德坚持到了电报室的最后一刻。史密斯船长告诉他们可以弃船,但他们还是没有去。他们继续敲着键盘,敲着生命结束的一秒一秒,发着电报,还有最后的希望。正是这种责任感,让贝尔轮机长和所有轮机员在机舱里努力工作,即使他们知道已经没有时间登上甲板,失去任何逃生的机会。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乐队指挥亨利·哈特利和其他音乐人演奏着轻快的爵士乐和庄严的宗教圣歌《上帝与我们同在》,直到大海把他们的生命和歌声带到大西洋海底...
当时,亿万富翁约翰·雅各布·阿斯德(John Jacob Asd)问负责救生艇的官员,他是否可以陪同怀孕的妻子马德琳上船。在水手说了一句“女人和孩子先走”后,他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样回到甲板上,静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船沉了,船上倒下的烟囱把他砸进了大西洋。当时,Asd拥有超过8700万美元的资产,加上他的发明专利,价值超过1亿美元。他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亿万富翁,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资产可以建造11泰坦尼克号。
据历史学家介绍,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阿斯特将玛德琳扶到4号救生艇边,并向船员解释说,他的妻子身体很虚弱,可以和她一起上船照顾吗?船员回答说:“不行,先生,除非所有女士都先上船,否则男士不准上船。”阿斯特一言不发,脱下手套扔给妻子。然后他退到甲板上,看着怀孕五个月的年轻妻子上船。当船漂向远方时,他站在甲板上点燃了一支雪茄。船上幸存的理发师奥古斯特·韦克曼(Auguste Wakeman)后来回忆说,他和阿斯德先生在甲板上呆了一会儿,他们聊了一些只有在理发椅上才会聊的小事。离开时,瓦克曼问阿斯德:“你介意我握你的手吗?”Asd说:“我很开心。”这是乘客从亿万富翁口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史密斯和船上几乎所有的富豪私交都很好,很多都是他的好朋友,包括Asd。但是Asd根本没有去找史密斯船长“走后门”通融一下,让他上船。如果他去找船长,还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他的妻子怀孕五个月了。但是Asd没有这样做,或者说根本不认为应该这样做。那是一个没有“后门”概念的时代,一个做君子,做真正男人的时代。
几天后,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大西洋上,人们发现了约翰·雅各布·阿斯德的尸体,他浑身沾满了烟灰,摔得粉碎。人们猜测他可能是被船上倒下的烟囱击中了。在他的外套口袋里,他兑现了一张2500美元的支票。这2500美元对船员来说是天文数字,而船上一名水手的月薪还不到20美元。但Asd没有用这笔钱贿赂任何船员逃离船上。即使他这么做了,可能也没有水手会接受。
泰坦尼克号上的另一位财富,仅次于阿斯特,是美国梅西百货公司的创始人斯特劳斯。他和他的妻子也在船上。海难发生94年后的今天,“梅西百货”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位于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
施特劳斯夫妇还自己带了十几个服务员和侍者,以防船上服务员不够或不方便。可想而知他们的财富和风格。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施特劳斯夫人差点登上8号救生艇,但脚刚要踩到边上。她突然改变主意,回来和施特劳斯先生在一起,说:“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她把自己在船上的位置让给了一个年轻的女仆,并把她的皮大衣扔给了那个女仆,说:“我不再需要它了!”"
当有人问67岁的施特劳斯先生,“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像你这样的老人上救生艇……”施特劳斯坚定地回答说:“我永远不会比别人先登上救生艇。”然后,一对老夫妇挽着63岁的妻子艾达的胳膊,走到甲板上的藤椅前坐下,像一对鸳鸯一样安详地栖息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世界著名的管道大亨本杰明·古根海姆(Benjamin Guggenheim)知道自己没有得救的机会后,穿上了最华丽的晚礼服,说:“我想体面地死去,像一个绅士。”他留给妻子的纸条上写着:“不会有任何女人留在这艘船的甲板上,因为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我不会像野兽一样死去,而是像一个真正的人。”
安德鲁斯是船上的第三号高级经理和造船师,他没有逃跑的想法。在最后一刻,他遗憾地对一位女服务员说:“孩子,我没有给你造一艘不沉的船。”虽然他不是设计师,但是沉船不是他的责任。但是面对那么多女人,孩子,船员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有拯救责任的男人,他不能再活下去了。他想表达他的悔恨,他的尊严和他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如此巨大的生命代价负责到底。
默多克家族的史密斯船长和许多官员、水手、普通雇员和侍者也体现了男子汉精神...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能如此守纪律,坚守岗位,充满自我牺牲精神。《永不沉没》的作者丹尼·艾伦·巴特勒(Danny Alan Butler)分析说,很大的原因是船上的领导在危机时刻没有“逃离”,做出了表率。这种模范作用产生了吸引力,使人们追随。
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美国、欧洲、香港、台湾省和大陆近十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人类文明:世界上第一艘也是最大的船沉没了,但人类的美德、人文情怀、人类的善良没有沉没,它在这场世纪浩劫中放射出光芒!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在当今高科技的现代社会,这种文明价值因为更加稀缺而显得更加珍贵。于是,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观众,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银幕下,感叹、缅怀、向往那个时代,那个文明的梦想,那个伟大的男女,那个永恒不沉的人性光辉。
上帝会擦去他们所有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会有悲伤或死亡,也不会有更多的痛苦,因为过去的世界已经过去。
上帝擦去了他们所有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伤,不再有生死离别,不再有痛苦,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