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协会一看就上瘾的智能手表是怎么设计的?

随着易用性的提升,智能手表已经慢慢开始从装饰大于使用的时代转变。好的智能手表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唤醒,提高即时效率。并且在功能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终端的数据互联,也就是所谓的“生态”。

自建生态的好处是设备之间的联动可以产生1+1 > 2的效率,在吸引新用户加入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老用户的粘性。为此,很多厂商已经开始布局,让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形成闭环。

Vivo也打算这么做,最近推出了首款智能手表——vivo watch。“第一段”更有意义,因为它会为后续的产品定下基调,包括设计和布局。

作为一款智能手表,无论是方的还是圆的,总会有自己的用户群体。暂且不谈哪种形式更好。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只要UI适配不出错,两者没有明显区别。

Vivo WATCH有42mm和46mm两个版本,均为圆形表盘,屏幕嵌入表圈下方,减少与物体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两款都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喷砂后实现了旧料的新体验,手感相当细腻。

另外,表盘的设计也是两条不同的设计路线。简化的设计让42mm版本更符合智能手表的概念。从表圈到底壳,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元素,唯一能察觉到的就是右上方表冠的拉丝处理。虽然两个版本的表冠形式不同,但实际按压的反馈是一致的。

这个版本给了表带更多的装饰任务。高精度的缝制和动态配色,对腕表本身的复杂程度和色彩产生了震撼。即使承担日常佩戴装饰品的任务,也没有问题。

46mm版本将装饰任务回归腕表本身,解构设计的陶瓷表圈蚀刻金属拉丝纹理,充满魅力向传统致敬。跨度为5的数字也对应秒针,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

虽然没有官方解释,但46mm版本的设计显然更偏向于运动场景,表壳更加扁平,按键接近运动手表的风格,大表盘也更有利于运动时快速获取信息。5ATM级别的防水性能搭配防污氟橡胶表带,即使去游泳也能跳,即使在水下也能操作表盘。

除了这些固定的设计,可更换表盘的逻辑为vivo WATCH带来了更多的可玩性。手机上“运动健康APP”里的表盘商城提供了多种样式,即点即换。

按住拨号盘进行快速切换。

功能方面,vivo WATCH的方向是健康和运动。它不仅能帮你记录,还能提供相应的建议。而且这些数据会同时上账云,不会因为更换设备而丢失。

Vivo也迎合大环境,推出连续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一个一个滑动就能找到,学习成本极低。作为日常参考,实时变化的数据应该更直观。如果出了问题,表盘会及时提醒,但我还没有触发这种情况。希望没人能用。

这些功能的实现几乎是不敏感的,比如心率检测,无论是呼出还是后台静音都可以实时记录,实现全天候心率检测,并且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和预览。

通过对心率的分析,vivo开发了一套相应的功能来监测每天的压力值。平日里压力大到无以复加的我,下班后瞬间释放。但是在家里玩了游戏之后,作为键盘侠的我就火了。

压力过大时,呼吸调节功能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面对老板的训斥

挠耳挠头也想不出方案

打游戏1V3,但是队友集体受伤。

得益于精准的心率检测,vivo WATCH的运动模式也是主动识别的,不需要手动选择。匹配心跳频率和动作算法后,表盘会弹出相应的提示,点击启动。

和大多数功能一样,运动模式也可以通过Jovi语音助手调出,或者通过右下角的表冠快速选择。品类包含户外跑步、骑行、登山、游泳等11运动模式,领先同级装备。

它还会对你的运动过程进行评估,通过运动负荷计算出其有效性,并给出相应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专业指导也无非如此。

手表内部还有一定的存储空间,可以存储上百首音乐。有了无线蓝牙耳机,它就是你运动时的随身听。

与目前绝大多数设备以砍掉功能来换取长续航的做法不同,vivo WATCH在实现18天续航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功能性。同时,超长的续航时间也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相应的数据在夜间依然可以监测到。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您做以下事情:

AOD总是开着,指示是举起手表、放下手表还是看手表。

不解锁手机可以查看消息吗?你可以在vivo WATCH上轻松实现这些。

说一句“Hi,Jovi”,就可以实现手表上的大部分功能,查看手机上的预定信息。

无论是门禁还是支付,谁能一转手腕就搞定?

Vivo并没有因为是第一台设备而踮着脚,而是做了相当深入的尝试。精致细腻的材质设计,赋予了它一目了然的享受能力,这对于一个腕饰来说更为重要。同时以主动唤醒的方式展现几乎无感知的功能,对于体积有限的智能手表来说,这才是合理的使用逻辑。

而且vivo尽可能的把vivo WATCH和自己的设备互联起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于vivo用户来说,这款智能手表可能是你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