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八十一怪是什么?
凡是戴帽子的,都是把头用凹面朝地扣着,而花腰傣的帽子是弯在凹面上的,挡住了太阳,接收了雨水,让原本水灵的姑娘越来越灵动。
2.女生四季戴花(全省)
因为四季花开不败,所以女生只有四季有花穿;把花插在身上,戴在身上,姑娘就会一年四季如花,变成花姑娘。
3.同季穿(全省)
一方面,同时,人穿四季的衣服,也就是“一日穿四季”;另一方面,在一年中,司机可以穿同样的衣服,也就是“没有四季可穿。”
4.大姑娘不用带(傣区)
一块花布首尾相连,形成筒状,罩住下体,三折两裹,紧紧掖在腰间,既显腰,又便于穿脱。
5.年轻时花,老了穿红色外套(昆明地区)
年轻的时候,我穿得很漂亮,但是老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年的美好,所以就把红色的外套当外套,鲜艳夺目。
6、裙子套外(省内)
裙子展现女性的美丽,裤子展现女性的勤奋;裙子套在裤子外面,美丽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的。
7.衣服后面摇尾巴(红河等地)
尾部装饰。学者说,这是猿猴变成人,尾巴消失的记忆;姑娘们说她们走路摇摇摆摆的,头尾很好看。
8.鞋后多一件(全省)
鞋子后面有一块绣花布。首先是实用,是一个永远跟着鞋子走的鞋拔。然后就是装饰效果,好看。
9.脚趾常年露在外面(全省)
老式布鞋剪裁宽大,穿上后能看到中间两三个脚趾的后跟,既通风散热,又省布。
食品
10,巴巴叫饵块(全省)
几乎所有粮食做成的碟状食物都可以叫粑粑,但是云南把大米做成的食物叫做饵块,饵块也是碟状的,和粑粑差不多。
11.豆腐烧卖(全省)
其实就是豆腐,加上干湿调料,酥脆绵软。十个人看见九个人,一个睡着了,梦见豆腐摊。
12,花为菜(全省)
看花穿花还不够,吃花就行。你吃的东西补充你吃的东西。花很好吃,人也好看。不仅作为一道菜,还可以美容,还可以入药,一举多得。据说云南的食用花卉有160多种。
13,青菜投诉(全省)
云南人所说的苦菜,在外省人眼里是青菜,但吃起来略苦。苦草是菊苣,是菊科植物。野生苦菜生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过去常常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用来救荒,被誉为“救命菜”。
14、蚂蚱作为一种小吃我们应该有吗(滇西等地)
还有类似的说法“牛粪拱(屎壳郎)当开胃菜”;"水蛭也是一种开胃菜."
15,红薯当菜卖(全省)
红薯和云南人称之为“地瓜”,从土里挖出来,去皮当水果吃,而切片炒肉则是一道别具风味的菜肴。相反,萝卜是蔬菜,云南人是当水果生吃。在街上,老太太们经常卖腌萝卜片,在上面放一些辣酱,这是孩子们和女孩的零食。所以说“萝卜也当水果卖”。
16,石煮苔(西双版纳)
版纳河中生长着一种苔藓(滑苔)。秋冬水浅的时候,妇孺都喜欢为之潜水。洗干净晾干可以存放,比如干紫菜,市面上经常有卖。苔藓可以炒,煮汤更好;加入姜、葱、蒜、辣椒、水、油、盐,将清洗干净的鹅卵石放入苔汤盆中燃烧,将水烧开。
17,家果和野果难分(全省)
在植物界,果实很多,但很多都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栽培,没有成为商品。想尝的话,只能去当地,马上吃。曾经有一首顺口溜,说的是云南人经常吃的,大街小巷常见的水果。全文* * *,共有69句话,提到了58种水果,其中很多都是“野果”,如珍稀水果、火炬果、鸡子、多果、酸木瓜、葛根、大枣、锁梅、酸角、桑葚、火麻仁等。
18,友春炒菜锅为主菜(全省)
锅和炉是一体的,用铜制成。栗子炭火放在空心圆筒里,食物在身边,边煮边吃。野餐携带使用方便,保暖。
19,过桥米线人人爱(全省)
不炒,不煮,生肉,生菜,米粉在热鸡汤里煮着吃。所以也有“过桥米线烧生菜”的说法。
20.香蕉炸了卖(全省)
上世纪90年代初,昆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云南十九怪”的食品。事实上,香蕉是被晒干和油炸的。
21,牛奶制成块出售(滇西)
液态奶制成固体扇形奶片,云南人称之为“奶扇”。吃煮熟的或生的;咸、甜、淡。
22、土豆、玉米卖前街(本省)
逛遍昆明的大排档、大排档,只见土豆(土豆)一个个削好皮、团团圆圆或炸成串,黄灿灿的好吃,时尚男女围坐一圈,吃得津津有味。玉米(玉米)上市的时候,大街小巷的人一般都是撑着一个火锅,一口大锅现煮现卖,热气腾腾。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买一个当零食,边走边吃。
23.哈尼在街上吃东西(元阳省)
元阳哈尼族春节期间的“昂玛图”节,是他们祭拜村神、祈雨的日子。到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40多种民族菜,每家凑一两桌,扛到村中心的小街上。它有700多米长,非常壮观。当地人称之为“长龙宴”或“街酒”,堪称中国第一长龙宴。开幕式上,全村数千人“冲”出来,围坐在桌前。主持人“龙头”被推出来坐首席。他先尝了所有的菜,然后拿出一些,堆在一起。他把它们分发给所有的桌子,表示齐新齐心协力,不分彼此。然后所有的人都举起他们的酒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吃喝玩乐,聊天欢笑,唱歌跳舞,晚上青年男女谈恋爱。这么大的盛宴,要三天三夜才能停下来。
24、严昊菜系野菜数量(全省)
山国云南,可食用的花草数不胜数。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肉吃腻了。如果他们想吃些奇怪的、清淡的、漂亮的东西,就会把目光投向山茂的野菜。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无化肥,无农药,无废气废水污染。常见的如水芹菜、水蕨菜、断耳根、杉松尖、树花、树蝴蝶(也叫蛙皮)、灰挑菜、鹅肠等。昆明的一些国际酒店、餐厅都把这些山里红的野菜请到了豪华的宴席上,或炒、或炖、或凉拌(因此有“花草拌凉菜”之说)。
25、竹筒作烟斗(本省)
云南是竹子的时候,用来煮饭,烧烤,酿酒,盛水,但是在竹筒里抽烟就很奇怪了。含有尼古丁的烟雾被水过滤后进入肺部,这是竹烟囱的主要作用。除了嘴巴和鼻子,用手、眼睛和耳朵来享受是多功能的。
26、烟囱酒出售(本省)
近年来,云南许多酒厂开发了一种“烟囱卖酒”的专利产品。标签上写着“为了体现民族特色,我们用云南十八怪之一的水烟来装酒。一物多用。喝完酒,盖上底部的空心盖,包装可以用来吸烟,装饰工艺品。
27.零食是咸菜(全省)
在夜市里,经常会有大席的咸菜。主食就一碗粥,还有二三十碟咸菜。什么韭菜,茄子,大头菜,卤腐,太和豆豉,腌萝卜,腌菜,腌蒜,骨头,猪肝,腌香菇,大头菜丁,炒鸡枞...可以说全在滇池了。这么丰盛的咸菜宴只要65438人民币+0元人民币,真的很划算。
住宅类别
28、泥当瓦盖(怒江、金沙江等峡谷)
夯土砌墙,顶上抹灰,就地取材,冬暖夏凉。平屋顶成了山区特有的晒粮场和活动院子。这叫“土账房”。*山吃山,扁平的石片像“千层饼”一样一层层从石板上剥下来。瓦当屋顶用,安全有保障,但也是头重脚轻,所以也有“石板当瓦盖”之说。
29、建筑木材基地(滇西等地)
全木砌成墙,四面木墙呈“井”字形形成一个房间,加上屋顶就成了家。俗称“木室”,学名“井干”建筑。
30、房屋屋顶(热带潮湿地区)
立柱悬挂建造房屋,被认为是由筑巢演变而来。据说通风防水防动物。下面养牲畜,堆杂物,上面住人,各就各位。
31,泥土地基为砖(全省)
稻草、头发等。被添加到泥浆中,然后用木架模板移除。干燥后成为“泥砖”,俗称“土基”。
32.石墙是真实的(大理地区)
大理有三宝,其一是“鹅卵石墙不会倒”。从地基到墙体,屋檐都是石头做的,从院子到村巷、水井的高低隔墙也是石头做的。
旅行舱
33.火车没有汽车快(全省)
一辆善于在直路上疾驰的列车,到了山高坡陡的云南,只能焦虑。桥隧道多,弯也多。怎样才能快速起床?灵活的车领先也是合理的。
34.袖珍小马有能力(全省)
一方水土养一方马,云南的车马个头小,重心低,擅长爬坡和下栏。山地交通远在重马之上。
35.火车不经过中国和国外(云南南部)
20世纪初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唯一的铁路,也是一条“国际铁路”。修路的目的是掠夺资源,自然只能通过国外。
36.绳子比船快(怒江峡谷)
两座山之间拉一根绳子,人挂在上面,偷偷摸摸。这大概是最原始的“桥”了。两点一线直走。船的速度怎么比?
37.大篷车在山里响(全省)
商队是一种原始的交通方式。对于山高谷深的云南来说,大篷车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说是马,其实是骡子,没有繁殖力,有耐力。山路崎岖狭窄,有时面临万丈深渊。如果有对手商队过来,是不可能让路的。所以,当你听到远处的钟声响起时,你应该早点做好让路的打算。
38.新马泰(全省)出国旅游
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开始,云南人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东南亚和云南的人文地理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是有联系的。二是地理位置接近;第三,成本比较低,所以有“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云南人在曼谷”的笑话。
-用东西-39。树上的松散毛发被扭曲并出售(全省)
云南山区松树多,松针散落满山。它们聚集在一起,拧成一根麻花串,便于携带和交易。点燃一串松散的毛就能产生易燃的火,烧烤的食物闻起来很香。
40.蚕豆按数量出售(全省)
一则蚕豆大,二则没有用秤的习惯,二则买卖双方时间充裕,慢慢数一、五、十。
41,鸡蛋捆绑出售(全省)
还有同类的“串柿卖”:把新鲜的柿子榨成汁,风干成饼,串起来,挂起来存放,在街上买卖方便,按串价交易,一目了然。类似于“卖鸡蛋绑”。
42.提筐头带(全省)
篮子背在背上,带子系在额头上,这样力就放在脖子上了。多山的云南坡坎多;篮子重,拿起来放下都伤腰;我得腾出手来搓线,所以很自然。
43。推荐作为铺垫的草(全省)
草推荐是草做的床垫,防潮,隔热,透气。在没有棉花的地区,草的推荐是“棉絮”
44、吃饭不用碗和筷子(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傣族的“手抓饭”黏黏糊糊的,用碗和筷子都不方便。反而省去了碗筷,更有趣,减少了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45、草帽当锅盖(省)
稻草锅盖看起来就像一顶草帽,不仅具备锅盖的所有品质,而且稻草锅盖下的食物还特别香。
46.牛屎晾在墙上(藏区)
饼状的牛粪糊在墙上风干,风干后的牛粪是很好的燃料。这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清洁环境。
-风俗-47、背着娃娃谈恋爱(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第一,先结婚再谈恋爱;第二,结婚后可以再谈恋爱;第三,你背着嫂子谈恋爱。简而言之,就是关于一些民族的婚恋习俗的终极陈述。
48、有话不说歌以代代(本省)
没说过的话不好唱,不会说的话经常被唱。把词换成歌更好听,更好听,更持久。
49、水火作为神来崇拜(本省)
敬水敬火,才会有生命和希望,才会有光明和温暖;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水和火的恐惧,灾难就会降临。
50、男背娃娃抓大街(本省)
他还说:“娃娃和男人出去。”好妻子不一定是女人,男人才是好妻子。在汉族人看来,这是一种角色的颠倒,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性别平等。云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仅安全可靠,还能彰显男人本色。
51.男人被赶出家门(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女人继承家业,共同生活,所以男人要黄昏离家,新娘婚后回娘家。男人结婚却无家可归是一种古老的习俗。
52.这个女孩被称为老太太(在云南中部)
“老太太”其实是“大姨妈”、“大姨妈”;“老”是一个昵称,意思是“萧劳”。和北方的“大嫂”、“小姑”、“小姨”的意思差不多。
53、两斤当作一斤买(昆明等地)
大部分地方的市场价都是以公斤为单位,云南有的地方是以公斤为单位。新人误以为价格高,其实是两斤的价格。
54.敢上敢下(怒江地区)
“敢于赴汤蹈火,敢于冲锋陷阵”常用于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忠诚或决心,却不知真的发生在民间。每年二月初八,举行“刀杆节”。在两个20多米高的直树干之间,绑上36、72把锋利的钢刀做成刀梯,英雄们一双赤手、一双赤脚爬楼梯。去“刀山”之前或之后,依然是“去火海”。在一堆烧得通红的炭火前,下“海”的人在火堆里光着脚冲刺、跳跃、打滚,甚至用手中的炭火“洗眼皮”。“上山下火海”的成功在于手脚不受伤,说明一个人勇敢天真的习俗和活动有500多年的历史。
—环境类别—55。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全省)
水往下流,说明水本来就在高处。高水在云南,水有山高那么长,所以日本人说云南是“亚洲的水塔”。
56.石头长在天空之外(石林县)
云南石像树一样种在地上,高耸入云,形成森林。其实是大自然的风雨把石林塑造成了一把切肉刀。
57-(全省)四季花开不败
适合多种花卉的生长。于是,你让我吐槽,你刚凋谢我就绽放,花与花之间形成了默契的“开花接力”。
58.一年四季(全省)都产好瓜好菜
花不败,自然有好瓜好菜。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蔬果,一年四季不断。云南人从来没尝过好吃的。
59、外来花卉和在家种植的外来花卉(本省)
“春城花开”不仅在山野、公园,也在人们家中的小庭院和阳台。云南人爱花,各地都有在家养花的传统。无论是去办公室还是工作单位,还是踏入僻静的住所,都能看到各种鲜花或者盆景。比如昆明人说:“有城无花,人心狭隘,有城无树,人心燥怒”;保山别称“兰城”;大理以“浪漫的风景”而闻名。丽江家家养花,一推门马上就能看到。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建水贾珠园。此园为清末滇军朱、所建。整个花园占地20000多平方米,有42个天井。有戏水台,花厅绣楼,假山荷塘,花架,浓荫花木遍布。知道它是“滇南大观园”也不为过。
60、煮鸡蛋用热海“蒸人”(腾冲县)
全国温泉数云南,云南温泉数腾冲。腾冲有很多火山和温泉。在县城西南约24公里的黄瓜青地热区,一个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山谷里,有80多处温泉在沸腾。最大的一个直径6米多,1.5米深,水温高达97℃。水没日没夜地涌出翻滚,一口“大滚国风景名胜区”(当地语言)活灵活现。传说有一次一个黄牛掉进水里,一瞬间只剩下一副骨架。鸡蛋被放进在一旁挖的一个小沟里,几分钟就熟了。当地人长期使用这种热海水来治疗疾病。每年春节前后,这一带都盖满了稻草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在热气腾腾的地面上铺上细沙石子、松散的羊毛和草席,做成一张“热气腾腾的床”。他们躺在床上蒸半个小时,然后起床洗漱。如果这样坚持十天半月,可以“来的时候坐轿子拐杖带,走的时候挺胸稳腿”。
61,百县难一县赛(罗平县)
罗平是云南的一个县,但一个县之内,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九寨沟风光、黄山云海、鲁南石林、版纳森林、腾冲温泉、九香洞、天府油田等87种景观(不包括人文),可以说一县涵盖百县,云南是旅游的世界。
62.风吹石打头(大理)
“下关风,上官花”,大理的下关城因风优而被誉为“风城”。洱海出水口形成的风可上可下,石头斗不过风,头就要遭殃。
63.小湖叫海(全省)。
云南的山离海很远,但大大小小的湖都叫“海”和“海子”。这种现象不仅在云南有,在北京也有,比如“北海”、“什刹海”。据方家考证,这与元代蒙古人进入中原有关。蒙古人生活在内陆,所以他们把水叫做“海子”和“河”。元朝定都北京后,自然被打上了其文化的烙印,湖成了“海”,后又简化为“海”。云南是一个移民社会,所以把湖叫做海是很自然的。奇怪的是,这在北京是个“正统”的儿子,在云南却成了“奇恶”。
64.东部下雨,西部晒太阳(全省)
高山立体气候,形成了“十里不同天”、“一山四季”的独特景观,热带、温带、寒带一应俱全。所以“这边下雨那边晒”“山顶下雪[1J脚晒”也就不足为奇了。
65、塔树相拥相亲相爱(滇南)
滇南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植物容易生长。岱寨宝塔竞相长大树。不知是风还是鸟嘴,树种在塔身的缝隙中慢慢生长,最后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形成树包塔,或塔包树,相拥相爱,蔚为奇观。
66.童渊赏花如海(昆)
二、三月间,童渊上千株日本樱花和垂枝海棠竞相开放,被称为“童渊花潮”。童渊赏花是清代昆明的一项民俗活动。
67.红嘴鸥,来城市(昆明)
从1985开始,昆明的冬天又多了一幅工厂景象:大量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栖息在滇池、大观楼、翠湖等水面,深受市民喜爱。
68、三蚊一菜(热带地区)
云南一年没有四季,但干湿季节分明,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湿热,不透气,就成了“疔疮之气”。为什么蚊子苍蝇不多?当然,不是今天早上。这是对过去的夸大。
69.街道的面貌变得很快(全省)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各地特别是昆明加快旧城改造,改善交通,绿化美化。抓住机会,举办几次大的节日和盛大的活动,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土著”居民有时会迷路。
70、麻袋里的四只竹鼠(在某些地区)
竹鼠,生活在竹林间,吃竹笋,比较胖,其中一只有1-1.5斤。捕捉用于烹饪是一种美味,也是保护竹子的一种方式。
-其他-71,“馒头腔”吃酸辣菜(全省)
云南方言属于北方语系。由于云南的汉族基本都是省外移民(尤其是江淮、华北),又因为地处西南一隅,无法与中原汉语的演变完全同步,所以音韵、词汇方面的“古迹”还是很多的。比如昆明南郊叫“哥”为“高高”(音),就是把“街”“鞋”读成“这个”“孩子”的古义,是中古音。再如“贱”字为“鹊薄”,来源于明清小说中的白话俚语,如《西游记》的例子:“此猴王可为鹊薄”;《永远》《从前》写成“一”,出自元明清戏曲,如《冰封苏秦》。比如“要想富,就在土里干”;“吃”的诅咒是“吃”,《纪云》解释:“吃不便宜”;膀胱称为“哮鸣”,在《仓颉》中有解释:“哮鸣亦为憋尿者也”。诸如此类,看似土,实则古。据说保山回民首领杜文秀曾向土敬诉苦,被北京官员误认为是京华诉讼人。原因是他说一口“小北京话”。所以至今保山人爱自嘲:“吃酸辣菜说馒头腔”,全省普遍。
72.“捷乐高捷”缺席(瑞丽地区)
姐勒是瑞丽县的一个区,这里有著名的姐勒金塔。高捷是云南的“天涯海角”,位于缅甸的阿呆村。“姐”在傣语中是“镇”的意思,不是姐妹。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很多地名都是根据民族语言由汉语音标而来。如果按照汉字的本义去理解它们,很容易看文意,与它相差甚远,造成误解和笑话。
3.东寺塔不在东寺街(昆明)
昆明市区有四座塔,远远望去,遥遥相对。北塔相距仅27米,均在华东路上段东侧。南二塔,东寺塔,位于林纾街,而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两个街区之外。本地人视而不见,外地人不禁纳闷。原来,南诏时期修建的两座宝塔,即“觉昭寺塔”(或“长乐寺塔”)和“慧光寺塔”,因分家而被庶人以物冠之。东寺塔在清道光年间被地震推倒,后在原塔址以东重建。这就是为什么东寺塔不在东寺街,也没有寺庙的原因。'
74.大理有一条“洋人”街(大理方城)
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景观,大理古城二招附近是外地人最喜欢待的地方。这里到处都是西餐厅和酒吧,墙上贴满了外国水的招牌和广告。外国人或坐或卧,三三两两看书或聊天,其乐融融。有的甚至在这里安家落户,有的因为这里山好水好,不怕远离万里,经常来来往往,可见大理的巨大魅力。
75.金马碧鸡排街(昆明)
昆明市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两侧有“金马”和“碧鸡”两座牌楼。始于明代,屡毁屡建。我们今天看到的是1999年建造的。传说在每个甲子(也就是秋分和中秋重合的那一天),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阳运行角度的关系,太阳和月亮(两个正方形的倒影)会在下午五六点钟在这里相遇。因此,民间流传桑松的话:“奇怪,奇怪,奇怪,两条牌楼一字排开。金玉辉煌灿烂,日月争辉六十年。”
76.阿诗玛会说“谷德白”(石林县)
石林景区外是商业区,各种民族手工艺品和土特产琳琅满目。大多数当地的撒尼妇女做生意。在长期“外贸”的影响下,他们也懂得用外语讨价还价。有些“阿诗玛”甚至在昆明饭店门前甚至国外做生意。
77.湖里没有鱼(在华宁、澄江和江川县)
澄江抚仙湖与江川星云湖相连,连接处名为海门。自古以来,两湖的鱼都是“老死不相往来”。原因是抚仙湖有100米深,清澈冰冷,而星云湖有几米深,水又浑又肥又润。所以两个湖的鱼种类不一样,习性也不一样。各守各的地盘,“井水不犯河水。”
78、老母猪武装带(省)
就像牧羊养马一样,猪也是放养在山里的,未必跑得过狗和羊。在他身上绑一根带子,无非是为了绑,控制。
79、霓虹灯下的对歌来(昆明)
据说广西有一个刘三姐。事实上,云南有许多民歌。据有关部门统计,* * *已超过110000。“我最想唱的曲子,三天三夜没唱完一个牛耳。前有十八包,后有九凸坡。”云南,号称“歌舞之乡”,不用说,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擅长歌舞。就连省城的汉人“人人都会哼山歌,人人都是风流”。不仅旧时代有“赶马曲”、“求雨曲”、“猜调”,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也有。弹歌耍把戏和“歪灯笼”从田野里径直向市中心行进,与高楼大厦和彩灯交相辉映。是“城中村”,是歌舞的集贸市场,是集市。
80、东巴文化很有名(丽江)
纳西族创造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东巴经、象形文字、东巴舞和古乐。东巴经典有1000多卷,涵盖了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医药、动植物等人类智慧的诸多方面。记录经典和舞谱的东巴,是一种至今仍“活”(用)在世界上的象形文字。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学术交流一直延续至今。部分纳西古乐保存了中原唐宋宫廷音乐和道教洞经的精华,堪称音乐的“活化石”。其悠远、古老、典雅、婉约的魅力受到了中外宾客的青睐,古乐队多次受邀飞往国外讲学。
81,“八国联军”召集(全省)
云南人民作风淳朴,羞于谈生意。很多高寒山区生活环境恶劣,只有努力工作。滇中富饶,气候温和,更容易谋生。奇怪的是,穷人和富人都很“安静”,大部分都很平和,退休了。同时也形成了保守,懒惰,缺乏冒险精神,不努力,不愿意起诉诉讼。所以在提倡竞争的今天,很多商家往往节节败退,被江浙沪川等外地人占领,比如菜摊、发廊、服装店、修鞋店、建筑工地等等。无奈之下,云南人也只好开个玩笑,但一旦意识到这一点,能吃苦的云南人就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