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工业化:改革开放的弱化版本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传说。苏联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工业化国家。但是,稍微懂一点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系统化的东西都要有一个“主人”。武术需要可靠的武术指导;画画需要一个靠谱的美术老师;行业也需要配套的工程指导。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看着苏联人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帝国。苏联工业化的起源在哪里?坚实的基础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苏联和中国一样,在旧社会什么都没有。但是,工业数据告诉我们,一战前的俄罗斯绝不穷。相反,俄罗斯是当时世界五大工业强国。诚然,俄罗斯比不上英法德这样的老牌强国,更比不上新兴的美国。但放眼全球,能与俄罗斯并肩的国家屈指可数。当然,一战和内战极大地伤害了俄罗斯的工业,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俄罗斯的成就与斯托雷平总理有直接关系。斯托里平担任总理期间,主张高瞻远瞩的土地改革,希望通过提高农民的法律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在斯托雷平总理任内的改革下,俄罗斯粮食产量增加,新增富农成为中产阶级,受教育人口增加。俄罗斯人认为他的伟大仍在斯大林之上。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土地私有化,从地主或贵族手中交给农民。在以前的村社制下,农民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一半以上的劳动成果都要转给别人。只有当农民知道劳动成果将属于他时,他才能焕发生产热情,并愿意投资于土地。在旧的土地制度下,劳动成果的分配无助于奖励勤奋者和惩罚懒惰者,因为无论他们是懒惰还是勤奋,分配结果都是一样的。互相攀比,抵消积极性,必然导致整体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俄罗斯需要农民致富,因为国家的福祉也取决于人民的富裕程度。"我们应该知道,人民的财富创造了国家的繁荣."在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位沙皇斯托雷平总理的改革下,取得了如下成就:粮食产量增长30%,达到1913,农业产值增长2%,居世界第一;工业产值增长5%,增速居世界第一;人口增长率为1.5%,欧洲第一。国民总收入6543.8+064亿卢布,增速世界第四;国民生产总值为6521万卢布,增长率居世界第五位。基辅的斯托雷平雕像,虽然这些成就大多毁于一战和内战。但是,工业可以被摧毁,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在;农业可以被摧毁,但生产组织不一定。斯托雷平对俄罗斯未来的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资本主义的投资列宁有句名言,“资本家会卖给我们绳索上吊。”这种说法被用来描述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经济模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吸收外资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6)和工业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时期(1927-1937)。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这一时期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方式主要有租界制度、苏外合资、国际贷款和招聘外国技术人员。苏联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特许权制度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一种经济契约形式。1920,11年6月,苏联颁布了租界制度法。1921-1926、苏联与资本家签订了144租界合同,一年后租赁了73家企业。到1927年底,苏联从租界企业获得1611万卢布。通过特许权制度,苏联成功地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因此,在1927年,大量引进了西方社会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也许是老天的眷顾,资本主义世界恰逢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生产过热使大量员工失业,大量设备因无利可图而废弃。苏联巧妙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大量购买了这些过剩的产品和人才。大萧条不会饿死美国人,但会让美国人失业。1929苏联最高国家经济委员会下设中央对外咨询局,负责领导引进和利用外国技术力量。到1929年底,苏联已同外国签订了70多项技术援助和咨询协议,涉及机械、冶金、石油化工、交通等许多重要经济部门。到1931年初,接受技术援助的苏联项目增加到124个,总投资8300万卢布。大萧条是西方的噩梦,却是苏联的福音,对引进设备热情极高。根据出口报告,苏联人购买的工业设备数量居世界首位。有些设备甚至由苏联人“担保”。1928-1931年,苏联人从西方购买了67.1%的切割机、52.6%的涡轮机和69%的拖拉机。这些设备在苏联工业化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发电量是工业的重要指标。从西方进口的发电机占苏联发动机的89%,蒸汽机也占苏联发动机的87%。苏联人在为自己的建设自豪的同时,可能忘记了所有的生产线都是西方的。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人和苏联迷引以为豪的军工产业也是由外资“起家”的。苏联还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公司签署了飞机、军舰和潜艇等军事工业领域的技术援助协议。例如,自20世纪30年代初以来,美国已有20多家公司向苏联提供设计、设备、专利或派遣工程师,帮助苏联制造飞机发动机、轰炸机、战斗机和商用运输机,使原本是空白点的航空工业到40年代初跃居世界前列。苏联军队建设基本上是在与西方合作下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两大宿敌德国和美国,此时是苏联最大的投资者。一五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帮助下完成的。苏联的三大钢厂,即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厂、库兹涅茨克钢厂和扎波罗热钢厂,都是在美国和德国的援助下建成的。在西方专家的帮助下,苏联三大汽车厂用西方设备更新了设备。四家拖拉机厂大多是德国等国援助的新厂,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就是在美国近80家工厂的帮助下建成的。第聂伯电站是1930年代最大的电站,其他大型电站都是在英国、德国和美国提供的设备帮助下建成的。斯大林对此称赞道:“苏联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建造或援助的。”谁也没有想到,最早的主人后来成了敌人,但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他们的付出也需要得到回报,这让苏联背负了永远的骂名,也给今天的东欧局势增添了许多变数。什么代价这么重?下次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