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在哪里?
二。大连交通大学简介1956,学校为适应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行业发展需要而创办,当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移交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学校有沙河口校区和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94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654.38+0.2503万册,电子图书654.38+0.43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27万余种。
学校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大学。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辽宁省高校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29个。
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大连)、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高校、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有18个二级教学单位,47个本科专业和10个五年制双学位专业,工商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拥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2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国际化试点改革专业、5个应用型转化试点专业、2个应用型转化示范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以上优秀本科35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在辽宁省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56人,其中本科生14655人,博士生17065438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2人,其中教授157人,副教授322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左右。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国家优秀教师1,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得者1。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7人,“十万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1人,省部级人选82人,“辽宁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省高校创新人才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8人,省教学名师6.55万人。
2015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科研项目74项,省部级项目464项,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3项;国家授权专利904项,其中发明专利205项;发表学术论文2294篇,其中869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出版学术专著106部。签订横向合同681份,合同金额超过1.8亿元。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美展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百千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教育部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554项。
学校是辽宁省先进产学研合作单位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CRRC公司、广西玉柴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辽宁轨道交通行业校企联盟”。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招生机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80多所大学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大连中日友好人才培训中心已经成立,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项目。
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大部分就业于轨道交通行业,部分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 * * * *,学校以此为引领,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等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双一流”建设,大力推进校党代会确定的“五大战略”,凝聚发展力量,坚定不移地立足特色高水平研究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