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晶体管是什么时候研制出来的?

威廉姆·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在贝尔实验室成功制造出第一个晶体管。

1950:威廉·沙克尔利(William Shackley)开发了双极结型晶体管,这是现在的标准晶体管。

1953:第一个使用晶体管的商用器件投入市场,即助听器。

1954 10 6月18:第一款晶体管radio Regency TR1投入市场,其中仅包含四个锗晶体管。

1961 4月25日:第一项集成电路专利授予罗伯特·诺伊斯。最初的晶体管对于收音机和电话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新的电子设备需要更小的晶体管,也就是集成电路。

1965:摩尔定律诞生了。当时,戈登·摩尔预言未来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大致每年翻一番(10年后每两年修订一次),摩尔定律发表在《电子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

7月1968: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从飞兆半导体公司辞职,创办了一家新企业,即英特尔公司,英文名为“integrated electronics”的缩写。

1969:英特尔成功研发出首款PMOS硅栅晶体管技术。这些晶体管继续使用传统的二氧化硅栅介质,但引入了新的多晶硅栅电极。

1971年:英特尔发布首款微处理器4004。4004的规格为1/8英寸x 1/16英寸,仅包含2000多个晶体管,采用Intel 10微米PMOS工艺生产。

1978:英特尔象征性地将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出售给IBM新的个人电脑部门,武装IBM新产品IBM PC的中枢大脑。16位8088处理器包含29000个晶体管,运行频率为5MHz、8MHz和10MHz。8088的成功将英特尔推上了Forture) 500强榜单,《财富》杂志将英特尔评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

1982: 286微处理器(又称80286)推出,成为英特尔第一款16位处理器,可以运行为英特尔上一代产品编写的所有软件。286处理器采用13400晶体管,工作频率为6MHz、8MHz、10MHz和12.5MHz。

1985:英特尔386 6?微处理器问世,包含275,000个晶体管,比原来的4004个晶体管多65,438+000倍。386是32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即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1993: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出来了,包含300万个晶体管,采用英特尔0.8微米制程技术生产。

1999二月:英特尔发布奔腾?III处理器。奔腾III是1x1平方硅,包含950万个晶体管,采用英特尔0.25微米制程技术生产。

2002年6月5日至10月5日: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发布,使高性能台式计算机每秒执行22亿次循环。它采用英特尔0.13微米工艺技术生产,包含5500万个晶体管。

2002年8月13日:英特尔披露了90纳米制程技术的一些技术突破,包括高性能和低功率晶体管、应变硅、高速铜接头和新的低k电介质材料。这是业内首次在生产中使用应变硅。

2003年3月12日:英特尔笔记本电脑?迅驰?移动技术平台诞生了,包括英特尔最新的移动处理器“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全新的移动优化微架构,采用英特尔0.13微米制程技术生产,包含7700万个晶体管。

2005年5月26日:英特尔第一款主流双核处理器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诞生,该处理器包含2.3亿个晶体管,采用英特尔领先的90nm制程技术生产。

2006年7月18:英特尔?安腾?2双核处理器发布,采用全球最复杂的产品设计,包含654.38+0.72亿个晶体管。处理器采用英特尔90纳米制程技术生产。

2006年7月27日:英特尔?核心?6?42双核处理器诞生了。该处理器包含超过2.9亿个晶体管,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中使用英特尔65纳米工艺技术生产。

2006年9月26日:Intel宣布超过15种45nm制程产品正在开发中,瞄准台式机、笔记本和企业计算市场。R&D密码彭林是英特尔的?核心?6?4微架构。

2007年6月5438+10月8日:为了扩大四核PC对主流买家的销售,英特尔发布了针对台式电脑的65纳米工艺。核心?6?42个四核处理器和另外两个四核服务器处理器。英特尔?核心?6?四核处理器包含超过5.8亿个晶体管。

2007年6月5438+10月29日:英特尔宣布采用突破性的晶体管材料,即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英特尔将在公司的下一代处理器中使用这些材料——英特尔?核心?6?42双核,英特尔?核心?6?四核处理器和英特尔?至强?用几亿个串联多核处理器的45nm晶体管或微动开关来建造绝缘“墙”和开关“门”,开发出了代码Penryn。凭借这些先进的晶体管,英特尔45纳米微处理器应运而生。

中国在哪里?我没有介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