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扩展到四个重点领域。

8月23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马作政府工作报告。

来看看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什么。

与房地产建设相关的主要改进:

深入开展火车站、北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拆除所有临时建筑和违法建筑,京广东街北隧道建成通车,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

石煤机、石药中润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动态维护方案向社会公示,打造宜居社区新模式。

房地产遗留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63个“难申请”项目全部办理了相关证件。大力推进“烂尾楼”改造,公示了三批28个项目的解决方案,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四横五纵一环”主街景观提升、1123小街综合整治、民心河综合整治工程、民族路综合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展顺利。

三环路和建华街南延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绕城高速以内高速公路取消收费有序推进,省道新增4个港口收费站全面开工建设。

全面开展违建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顽疾,违法建设乱象得到彻底遏制。

全省20项民生工程和全市10惠民工程加快实施,64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598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

12主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华汇学院与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移交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三院创伤救治中心、无极县医院建设加快推进。

-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

以正定高新区为基础,建设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以鹿泉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升级版现代生物医药园;并将在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力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形成引领效应。力争到2025年建成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滹沱河城区段,布局现代新兴产业和服务功能,打造产城融合、开放包容、低碳生活的高水平生态经济带,打造引领和支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主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消城市西北部水源保护区,开拓城市西北部发展空间。

二环内做“减法”,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加强新建住宅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控制,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做好二环外“乘法”,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加快鹿泉、藁城、栾城、机场组团扩容提质,强化外围园区和重点镇的多点支撑,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外围延伸,促进人流、物流、车流向外围流动。

聘请世界顶级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对产业布局、城市特色、景观、建筑进行高标准、高水平的设计,建设一批新的城市地标地段,塑造优美的天际线、山线。

加快石雄、石横仓港城际铁路建设,推进衡西高速、石新高速、卫青高速建设,推进绕城新源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境内路段市政改造,力争轨道交通二期开工建设,两年内打通现有规划断头路。

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城市客厅,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国际酒店、文化中心,建设一批更高标准的街区、商业区,建设一批集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果蔬店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使“15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

今后,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步行道、健身步道都将采用柔性透水材料,让广大市民从踩上去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公厕升级和小街小巷整治,加快市政道路、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区“中心角落”5座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扩大海绵城市覆盖面,彻底消除城市内涝,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发展石岗、华药、常山纺织等工业遗产,将和平路打造成集文创、旅游、科研、养生为一体的创业园,形成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的特色产业带。

推动裕华路、中山路、体育街、中华街、二环路等“四横五纵一环”以及民心河景观、环城水系全方位、高标准提升。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保持违法建设和违章建筑的高压态势,大力整治各种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使城市更加规范、顺畅、有序。

每个县(市、区)每年建设两栋特色建筑。深化正定古城保护成果,创建国家5A级景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稳步推进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解决、烂尾楼整治等工作,切实做好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改扩建公办园,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区300个,新改扩建中小学278所,在二环外新建普通高中8所。

建设京津冀蓝领教育培训基地,引进更多河北工业大学、东软教育集团等高等院校在石家庄建设科研教育基地,争取石家庄大学成功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级,培养本地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工作回顾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和目标任务

三。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第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稳中有进,综合实力继续增强。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科技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城乡建设全面加强,形象质量逐步提升。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有了更好的质量。

今年的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分区域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科学调整防控策略,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以实际成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保到位”活动,全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经济运行形势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秩序加快改善。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和改善。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同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和“团结就是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三强四创新五优化”活动和“抓住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推进“六大专项行动”,营造“石家庄在行动”浓厚氛围,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则意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CPPCC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今后五年形势、目标和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国* * *产党石家庄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对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办实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做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和美丽河北的排头兵、领头雁”的奋斗目标。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政府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以人为本性,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开创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面对未来五年的形势

从我市来看,正处于疫情后经济恢复期、结构调整转型期、污染治理攻坚期。它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要素的紧约束、环境的容量约束,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交织。

奋斗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省会意识,围绕“七大跨越”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标准,确保目标可考量、可评估,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前30名。

首先是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5个超千亿产业集群。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产业比重超过42%。

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全市范围的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4%以上。

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城市建设现代化。

河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实现5G全球覆盖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中央商务区和城市客厅基本建成。

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城市管理有序,建筑风格精致美观,市容整洁。

主城区主次干道每平方米粉尘残留量控制在5克以下。

三是社会事业现代化。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以上,街道(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到100%,每千人拥有4.5个以上婴幼儿照料设施。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社会组织数量反映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走向现代化。

——加快建设国际化省会城市。以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质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首先是商业环境的国际化。

到2025年底,以企业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企业相关事项在线可用率达到100%。

对外经济合作开放度、投资贸易便利度、服务业国际化、国际影响力等评价指标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

二是推进功能质量国际化。

区域性双语或多语标识实现全市覆盖,引进建设30家以上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学校。

布局100多家免税店和进口商品精品店。

正定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200万人次。

2000年,我国(境)外岩石数量达到20多万块。

三是推进贸易流通国际化。

引进50家以上全球前20大金融机构和全球500强跨国企业设立分支机构。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经济外向度超过25%,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四是推进开放合作的国际化

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增加到18以上。

每年参加或举办100以上的国际展览。

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加快建设美丽省会城市。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首先是充分展示自然生态之美。

到2025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大幅改善,PM2.5浓度稳定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65%以上。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43%以上,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9%。

二是充分展示城乡之美。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98%以上。

新能源汽车在新车注册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中心城区机动车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65%以上。

三是充分展示人文和谐之美。

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每654.38+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超过3万人。

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1册以上。

万名律师比例达到7.5。

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面对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开拓创新、勇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新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围绕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重点建立和实施三大机制:

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究机制。

建立中央创新区公共服务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经纪人”机制。

(二)实施产业蝶跃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核心支撑。

重点实施三项专项行动:

工程建设战斗行动。

数字技术授权行动。

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三)实施城市能级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坚持高标准规划。

坚持高质量建设。

坚持高层管理。

坚持高效管理。

(四)实施县域腾飞战略,夯实区域发展基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现实路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淘汰低效产能。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加强县城建设。

(五)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现代种业升级工程。

农业节水示范工程。

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六)实施环境优化升级战略,增强区域竞争潜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努力营造有利于民、方便企业的政务环境。

努力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园区环境。

努力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

着力营造有利于创业、集聚人才的人文环境。

(七)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优质资源。

实施开放载体推进行动。

实施对外投资和外贸援助行动。

实施国际合作和拓展行动。

实施消费扩大和升级行动。

(八)实施民生优先发展战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奋进动力。

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教育。

扎实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深化社会治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