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科研成果

动物胚胎生物技术

承担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农业部948重大科技项目、安徽省十五计划等。开展体细胞和胚胎异种核移植、异种克隆胚胎传代克隆、克隆胚胎超微结构、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克隆胚胎核质关系、卵母细胞发育和体外成熟机理、动物性别控制及牛羊胚胎工程产业化技术等研究。,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动物生殖生理和内分泌

开展跨学科研究,将内分泌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动物生殖调控和兽医临床;研究动物生殖内分泌轴和生长轴的作用机制,生殖与营养和生长的关系,拓宽了生殖内分泌的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殖免疫学和生殖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立了固相孕酮放射免疫分析法,用于监测奶牛卵巢功能,指导人工受精和不孕症诊断,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

*瘦素受体基因和阿片肽基因表达的研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0)。

*激素免疫去势和促生长的研究发现GnRH免疫与生长激素分泌的相关性;研制出一种家畜免疫去势增重剂,具有明显的去势和促生长效果,获得发明专利。

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利用安徽丰富的畜禽种质资源,应用遗传标记、胚胎移植等技术,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改良和培育畜禽新品种。

*“安徽省羽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998)、“优良种羊基因引进利用研究”(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皖南花猪种质及其遗传改良”(1998)、“皖西白鹅的保种与综合利用”(2002)、“淮南麻黄鸡新品系——江淮一号的选育”(2004)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遗传标记选育奶牛和肉牛,并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和群体鉴定;*皖西白鹅新品系初见成效;*紧跟国际畜牧业研究前沿,开展肉质遗传机理和育种研究,强调遗传、营养和环境的作用。“基于淮猪的不同基因型猪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分子遗传育种研究

对家蚕的分子遗传育种进行了研究。

*开展了家蚕卵黄蛋白原基因分析研究,分析了4种中国家蚕卵黄蛋白原基因序列,并将不同蚕的卵巢相互移植,在国内外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蚕卵形成的机理;*开展了家蚕遗传资源及利用研究,检测了柞蚕、天蚕、蓖麻蚕、天蚕的完整cDNA序列,并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还利用天蚕品种资源开展了家蚕新品种选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家蚕和蜜蜂的遗传育种和繁殖研究

利用安徽省的蚕蜂品种资源,培育新的蚕蜂品种。

* 80年代育成几对家蚕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为我国蚕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安徽省地方优良蜂种的品种资源、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和繁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掌握了其品种资源、生活特性和繁殖规律;*引进意大利蜜蜂,利用皖南中蜂资源,培育新品种,初见成效;*以蜂胶、蜂王浆、花粉等蜂产品为原料,进行安全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发。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多年来,它一直在开展动物营养原理、饲料资源开发、饲料生物技术、营养素和畜禽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研究。

*根据动物营养学原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的原则,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无公害畜禽配合饲料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安徽省二等奖;

*低能离子束在选育高产益生菌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酶益生菌菌株的N+注入选育及其机理研究”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研究畜禽营养成分与胴体品质的关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加工技术研究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项目“安徽省现代乳品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研究”、“十五”重大科技项目“乳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生态猪与安全猪肉生产技术”、“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等科技项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乳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高效工厂化养鸡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起草《国家农业标准“十五”发展规划》、《无公害畜禽肉安全卫生质量》、《无公害畜禽肉环境原产地要求》等国家标准、《安徽省基层检疫监管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饲料生产标准》等地方标准。

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先后承担了家禽新城疫核酸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家禽常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研发、畜禽重大疾病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控等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

*四种禽病毒同时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获发明专利,获教育部科技二等奖。

*草鱼、甲鱼主要免疫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兽药的开发

*研究与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需要密切相关的新兽药。百里香生物合成、兽用复方呋塞米注射液、兽用复方柴胡注射液、兽用复方穿心莲注射液等兽药获得发明专利;抗猪血清y-球蛋白注射液、Entertaine(微龄血粉)、抗ND-IBD高免卵黄抗体、抗禽霍乱高免血清(新型生物制剂)、禽霍乱多价灭活疫苗(改良疫苗)分别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积极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

*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已在年产中广泛应用,在良种牛羊的引进和繁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牛羊同期发情、早孕诊断、免疫去势和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新药如宫康德、助孕灵、天花粉胶囊等已在动物生产中推广应用。

*江淮ⅰ号,地方特色明显的肉鸡新品系,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