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数学娱乐活动,让数学变得有趣。
所有科目中,最枯燥的知识大概就是数字了。一个女孩子很难天天宠着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宝宝,总是要为他们付出努力。说实话,对他们来说很难。那么数学老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孩子的大脑欲望呢?一般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娱乐活动。如:歌曲、故事、游戏、玩数学等活动,我来说说我的做法:
1,“数学娱乐”进课堂。
先根据知识改编成歌曲。比如学习《方位与图形》这一课的时候,教材很简单,就是一张主题图,两个问题。其实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真的分不清东西南北,甚至分不清太阳在那里升起落下。如果说白了,恐怕对某些同学来说只是过眼云烟,很难留下印象。于是,结合主题图第一张图的情况,我编了一首歌,用在课堂上。推开门窗看到太阳,孩子不要睡懒觉,哦哦!赶紧学习锻炼吧。孩子们的热情突然高涨起来。同时,为了加深对夕阳西下的印象,我引入了微山湖的主题曲。请看:太阳即将西沉,我们班的同学即将离校。拿着那个包回家吧。你不可以在马路上乱跑。再比如“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恰好是3月5日。一开课,我就让孩子听这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共创绿色生活,拾遗不忘根。我们都是新时代的青年郎。哎,我们都是新时代的青年郎!
第二,设置数学电脑游戏。为什么这么多孩子迷恋电脑游戏?主要是因为游戏很刺激,通过突破关卡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所以在电脑上设置了数学游戏。
2.引入“玩数学”。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把数学知识包装在“玩”里,一定会让学生更感兴趣,所以在“玩”字上做文章。
第一,打牌。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无论数学理论多么清晰,真正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孩子错误率的存在和做题速度慢都是存在的事实,所以我们采取“隔一定时间不定题”或每节课“不定题”的训练,引入扑克牌加强口算,学生边讲边练,效果很好。
第二,拼图形。在学习平面图形这一课的前一天,我们让孩子做了如下准备:(1)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一个正方体盒子,一个圆柱体盒子,用硬纸板把盒子的每一面都粘上。(2)一次贴一面,不要贴的太紧,要能轻易剥离。在课堂上,我给了一些反馈,让三组合作,把自己带来的物体表面脱下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未被覆盖的表面的图形是什么?(2)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最后,我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来制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当小组拼写好时,老师给他们的作品拍照。孩子们争着让我拍照。这样,既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调动了孩子的思考欲望。
第三,购物。在研究了对人民币的理解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购物问题(39页第五题)。先按照问题中的人民币张数给每组提供一张假钱,然后按照以下三个要求合作购物。(1)每组只能选择购买一样东西。(2)把需要的钱拿出来。(3)解释清楚所需硬币的数量。学完人民币的计算,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购物问题。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知识,思考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第四,用图形表达算术。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为了巩固算术,提高孩子的兴趣。我们让孩子们用图形来表达算术。这种方法对孩子理解困难的进位和退位算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很好。
3.让数学走进生活。
为了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我们经常把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
第一,与正规教育相衔接。放学后,学生们很容易在安全通道里一起散步。因为在老师的视线之外,总有几个不安分的分子在一起开玩笑玩耍,所以在学会方向和位置后,让孩子在队伍中边走边说儿歌。比如北路队离校时,边走边说:放学回家面朝北,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西路队说:从学校朝西回家,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当然,东路队和南路队也有相应的童谣。孩子们的手、脚、嘴都被占了,没时间管这些,也锻炼了他们的方位感。
第二,写一篇“数学作文”。作文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数学也可以用来写作文。但是,我们要求写的数学作文都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描述。学生不仅不讨厌,而且很感兴趣。比如,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和父母去商场购物,要求自己结账,写下购物感受。
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一些学生也玩了起来。下面是张逛街后编的一首童谣:
珍惜人民币
人民币,人民币,
120元50分,
大家一定要珍惜。
没有书写,没有绘画,没有折叠,
人民币,人民币,
国家不能没有你!
数学娱乐活动的引入,确实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用脑思考的欲望,就像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我听过,但我忘了。我见过。我知道。我做到了。我明白。只有真正让孩子“做”数学,数学才会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