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环境包括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商业环境模型
1,新加坡:法治优先模式
新加坡拥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健全公正的司法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人才、保护劳动者权益、鼓励移民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公正司法审判制度,健全企业纠纷解决渠道,促进市场秩序的完善。
其《竞争法》通过禁止某些限制市场竞争的商业行为来促进健康的市场竞争。同时,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IMD世界竞争力报告)。主要法律有专利法、商标法、注册商标设计法和版权法。
2.中国与香港:国际优先模式。
中国内地和香港优质的营商环境得益于高度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交流、经贸投资往来、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国际水准较高。众多的各国领事馆,便捷的国际航线和航班,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体系,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使香港成为高水平的国际政治文化交流中心。
国际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简单低税制和国际金融人才的聚集,促进了香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繁荣,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香港成为便捷宜居的国际现代化城市。
3.中国深圳:效率优先模式
深圳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深圳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了审批环节的“减法”和审批效率的“加法”,各单位充分利用大厅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平台优势。
根据窗口业务特点,打破部门界限,加强单位间横向业务协作,建立多层次横向联动机制,促进审批业务无缝衔接,提升一体化程度。前海e站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念。前海局法制机构实行服务人员企业化运行管理机制,成为深圳重视效率、法治、服务的重要体现。
4.中国天津:便利优先模式。
天津滨海新区以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集聚、合法经营规范、监管透明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为核心和大方向,探索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设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减少和取消审批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服务便利化;
通过扩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开放领域,对外资首先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制度创新,加快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依靠“一线自由化”便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