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玉成的工作事迹

一.教学

薄玉成教授作为一名教师,总是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现承担本科、硕士、博士课程,教学任务繁重。

1,本科教学

薄玉成教授现在每年给本专业本科生讲授专业课《自动机的结构设计》。虽然我对这门课已经非常熟悉,但我仍然坚持备课的习惯,不断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经常把科研、生产、试制、工厂定型试验、国家靶场定型试验、军用试验中的实例及时教给学生。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很受学生欢迎。

2.研究生教学

薄玉成教授向武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和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博士生讲授武器系统设计理论、武器系统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流体力学等专业课,向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研究生讲授高速率发射理论与技术、武器系统概论等课程。在给研究生讲课的过程中,他会给学生讲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科研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会向学生提出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直接接触学科的前沿。

3.研究生培训

对于人才的培养,他更是要求严格。他要求学生加强数学、力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薄玉成教授已培养博士生4人,硕士生20人,现培养博士生3人,硕士生10人。在培训过程中,从学习和科研条件上保证每人一台电脑。随着科研需要,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拿出资金更新高性能计算机,要求所有研究生无课时在研究室学习。师生在一个研究室,方便回答学生的问题,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在他看来,作为导师,要选择研究生的课题和研究方向,科研要贴近学科前沿或新的研究方向,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研究生才能迅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从而为学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现已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承担了重要工作。

4教材的编写

薄玉成教授编写的《自动武器结构》和《专业英语-武器卷》教材,本科生和研究生都用过。2006年,《未来战争与武器概论》被编为全校选修课,正在编写的《自动机结构设计》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教材,预计2008年7月出版。学术论文方面,先后在《兵器工业学报》、《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中北大学学报》、《轻武器》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EI收录。科研团队每年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

第二,科学研究

根据现代战争和国内外转管武器的发展趋势,薄玉成教授在1993率先提出了xx机枪的研究,开辟了轻武器行业转管武器的新领域。

“九五”期间,薄玉成教授作为中北大学的项目负责人,与208所和南京理工大学合作承担了xx发射技术的研究。在此期间,中北大学进行了xx机枪总体方案设计,开展了子弹底火点火时间的试验研究。首次提出xx武器采用微型小功率电机启动,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工程实现。设计了射击控制系统。为xx机枪设计了一种高效缓冲器。该项目获国防科技二等奖。

在九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xx武器系统发射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快速目标跟踪能力的演示验证样机。使xx武器具备有效毁伤装甲输送车、登陆艇等轻型装甲目标和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等空中目标的能力,同时提供对敌掩体和道路要道的火力压制能力。

“十五”期间,中北大学与208所、南京理工大学合作承担了重点预研项目“xx武器关键技术”的研究,208所为组长。根据分工,中北大学为关键技术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开发的样机已经拍摄完毕。目前正在积极准备xx武器的研制。

针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与正在积极准备进入型号研制的847厂合作开展了“xx武器演示验证项目”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工作。

积极与713所合作,研究xx武器关键技术。

科研团队杨震教授设计的7.62mmxx机枪已在296厂完成加工实验,样机已在xx车上得到初步应用。

xx武器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型号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为我国xx武器的系列化发展提供可能,满足多种用途的需求。

在薄玉成教授的努力下,我们与208、713、847、296厂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基地,并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研究团队已经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一个。团队成员中有5人拥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硕士学位。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3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长,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结合。其中3人承担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团队完成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年科研经费达到654.38+0万元以上。在国内高射频发射理论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积极联系和介绍相关专业的院士到学校工作,积极联系行业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为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我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完成省级成果鉴定3项。

作为一名老教师,薄玉成教授每年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全体师生做1-2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第三,学术交流

在研究内传能管机枪的过程中,他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学术交流。邀请俄罗斯著名传管武器设计专家来华讲学;与俄罗斯KBK精密仪器设计局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我们对转管武器的关键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内传能管武器的自主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提高学科梯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博士生、硕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每次他们在外面开会回来,总是把遇到的新成果、新方法、新问题都告诉他们,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让他们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他们面临的问题都是科研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每次外出,他都尽量创造条件带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外出,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行业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回去后,出去的每个人都要做一个调研报告,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坚持团队定期学术交流。在交流会上,所有的老师、博士生、硕士生都会讲自己过去一周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新知识,看了什么文献,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另外,每次会指定一两个人做报告。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有压力,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薄玉成教授认真修改青年教师的各类申请书和申请报告。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要发表的论文,从立论依据到结论,从格式到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

五、严谨治学

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否则薄玉成教授每天都坚持学习。他说,他还有很多知识要学,这为梯队中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薄玉成教授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年轻人。他认为,要学习,首先要做人,要正直。博教授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团结同志,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模范地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品德。近年来,为教学、科研和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保持* *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评为优秀* * *党员。

薄玉成教授以高尚的师德影响着学生和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各方面都起到了老教师的表率作用,深受师生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