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施20多年来,为我国高技术的起步、发展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2005年期间,国家共投入330亿元,15万多名科研人员承担了该计划的研究任务。约500家研究机构、300多所高校和近千家企业参与了研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共发表论文1.2万余篇,获得国内外专利80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8万余项。通过持续自主创新,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信息网络、深海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天地观测系统、海洋观测与探测、新一代核反应堆、超级杂交水稻、抗虫棉、基因工程等方面。重视高技术集成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晶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围绕国防现代化的需要,中国在发展新型战略威慑手段和新概念“杀手锏”装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目前,“863计划”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特别是高技术研发的一面旗帜。更重要的是,863计划的成果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