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谁最先制造了轮子?

根据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的研究结论,大约在4500年到3500年前,中国出现了第一辆汽车——西重子。《左传》中提到,车是夏初西仲发明的。如果记录属实,那是四千年前的事了。考古学家还在殷代(距今3000多年)的文物中发现了人祭车辆。当时的交通工具由车厢、轴和两个轮子组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交通工具。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黄帝轩辕氏在一个圆轮的中心插上木头使其运转,从而造成车辆。但鉴于有这么多发明归功于黄帝,我们不能轻易把这种说法当真。有一天,刮起了大风,人们发现光滑的石头或圆木在风的作用下比其他东西滚得快。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很大的启示。人们用石斧切割圆木,在两端的圆木中间凿一个圆洞,然后在洞里插一根细木棒把它们连接起来。就这样,一个滚轴雪橇被成功制造出来,拖东西比过去的轻型雪橇轻多了。这种滚筒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种滚轮用于运输太重的物品时会断裂,于是后来人们想到在这种轮子上套上铜箍或铁箍。相传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亚地区就开始使用轮式车辆,但当时发达的埃及并不知道现在还在用滚筒运货。公元前1600年,北方的希克索斯用马拉战车进攻埃及,令埃及人大吃一惊。此后,埃及人也开始使用轮式汽车。首先,辐条和轮辋用于加强车轮。不过,那时候都是木头做的。后来随着钢的出现,木制车轮发展成钢制车轮,橡胶轮胎充入空气,车轮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