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特色数据库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规划、论证、收集、整理、加工、分类、网页建设和维护,还包括一些技术问题。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中,首先要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即在数据库建设之初的规划论证阶段就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全面了解特色数据库建设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报告。
1,选题要严谨。
目前,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特色、更新慢的现象相当普遍。作为大学图书馆,要明确范围,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建设符合大学特色的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数据库。因此,开发特色数据库,首先要选对选题,并做好项目的论证。应在认真调查国内外数据库信息资源分布的基础上,根据馆藏特点、重点学科设置、用户需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学科范围或文献类型范围。不要一味的求“大”和“全”,要求“精”和“专”,也就是说内容不要太复杂。不要太宽泛,专注于某个领域,尽可能的收录这个领域有价值的东西,以体现数据库的主题性和唯一性。
2.应该全面收集数据来源。
数据是数据库的核心,数据质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数据库的质量。因此,数据采集是数据库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所收集信息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合理的采集范围,包括学科范围、时限范围、地域范围、语言范围等。
(2)确定信息来源的类型,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集、论文、专利文献、产品说明、科技报告和网上信息;
(3)确定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图片、动画、音乐和多媒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