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专利

一个富翁自制的衣服,五位国内顶级专家,一份估价24亿人民币的鉴定意见书,今天也露出了本来面目。一个商人,一个头顶收藏家,一个好人等诸多光环的骗子,五位古玩鉴定专家在他的系列骗局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央视《新闻1+1》节目2011于9月6日播出了《为虎作伥》古董鉴定!》,以下是节目实录:

解释:

骗取银行贷款1亿元,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这位前超级富翁今天露出了真面目。

字幕提醒:牛福忠的玉片是买的。目前我帮忙把它打扮成“玉衣”。

评论员白: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直播1+1。

今天我们要来关注一个价值24亿元的离奇案件。但在说这件事之前,先来管一件让你高兴的事,那就是宁夏9个县区的1.9万农村小学生都得到了免费午餐。听听孩子们会如何对待这样的好消息。

记者:

牛肉粉条,你觉得今天的饭好吃吗?

学生1:

好吃。

记者:

平时(在家)能吃吗

学生1:

我不能。

记者:

以前在学校能吃吗?

学生2:

我不能。

记者:

今天是第一次吃饭吗?

学生2:

没错。

记者:

开心吗?

学生2:

激动。

白:

宁夏不是一个富裕的自治区,但人们为解决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的问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其他富裕省市自治区面临同样的问题时,有没有在宁夏这面镜子里反思自己该怎么做?实际上宁夏还会进一步推进这个事情,因为到2012全面铺开需要多少钱?花3亿。一年3亿,可以解决宁夏自治区所有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的问题。这3亿真的很值得花。如果和我们今天接下来要关注的新闻事件对比的话,要列出一个数字,24亿,足够宁夏农村小学生吃八年免费午餐了。然而这24亿元是骗局,有顶级文物鉴定专家参与。来吧,复制品香奈儿手表,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件事。

评论:

东华金塔位于北京广安门胡同,地理位置优越。不像现在,2008年之前还被媒体称为“北京第一烂尾楼”。正是曾经的超级富豪、收藏家、富于同情心的谢根荣,创造了这座“北京第一烂尾楼”。现在他被关押在北京第一看守所。5438年6月+2009年2月,谢根荣被一审认定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目前谢根农的案子还在二审阶段,但是今天的大新闻和这个案子有关,就是这两件谢根荣收藏的,国内五位鉴定专家估价24亿元的金玉衣服,都是原形。旗下十几家公司花了几千万在钓鱼台宾馆租办公室,号称有三辆跑车和一辆劳斯莱斯,光古董就花了十几亿。屈臣氏集团董事局前主席兼总裁谢根荣是知名富豪。自2003年以来,他频繁登上中国各种富豪榜,资产达7亿。现在看来,谢根荣除了出轨,没什么好推荐的发财方法。

《法制晚报》记者付忠:

2000年,他得到了一个名为东华金座的房地产项目。当时他和另一家公司约定的匹配价格是3.2亿元,但由于沃尔森集团本身没有经济实力,注册资本是做出来的,这3.2亿元对他来说是一大笔钱,基本上无法承受。为了实现这个项目,他想到了假贷款。

评论:

向银行借款也是谢根荣行骗的开始。1999年底,为了拿下北京宣武区东华金塔的称号,谢根荣要支付3.2亿元转让费和后续开发资金。2009年9月,谢根荣利用虚假的确认文件,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7家分行签订566份《虚假个人住房借款合同》,* *骗取贷款6.7亿元,目前尚有5.5亿元需要偿还。在此过程中,面对巨额借款无法偿还的现实,北京建设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闫、副行长赵峰参与协助谢根荣进行虚假陈述,并出具4.56亿元承兑汇票。

买豪车、豪宅、赌博、买古董、吃喝玩乐等社交活动,这是谢根荣背负巨额债务后的事业。据他交代,他前后花了近5亿元贷款,大部分都花在了猖獗的个人浪费上。

白:

在这样一个作弊的过程中,有几个角色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个就是要普及常识。那件金缕玉衣是怎么回事?你想想一件金线和一件银线玉衣,加起来估值24亿。来吧,马未都,帮我们普及这个常识。

“古人最高级的丧服是金缕玉衣。在1968,钟山王静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的玉衣是最有名的,这是在家里报警。其中刘胜玉衣服用玉2498件,金线约1100克,斗万衣服用玉2160件,金线约700克,气势磅礴。”

这是对过去的广博知识,下面是极其现实的。请注意,这是马未都写的。“从此,金缕玉衣就一直为百姓所享用。几十年来,我见过各种各样的玉衣,每一个持有者说话都很精彩,看起来都不怕断头。不批准发表,持证人就说某专家出了证。国家培养了一辈子的专家还能误入歧途?”那我就来说说马未都先生的最后一句话“误解”。如果很多专家都不介意,只想赚钱,那么误解一定是肯定的。

在这样一个陷阱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景象。在现在的法律环境下,混小骗子确实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骗子就想,那我还不如把自己变成一个大骗子,而且把假的变成真的也不容易,因为假的说到底就是假的,所以真的会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比如一些真的很有道理的古董鉴定师会参加这个活动。看看这些著名的名字。施叔青先生于2007年去世。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是著名的玉器专家。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文祥。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福旭。你怎么想呢?这个名字够响亮吗?当这样的牌子放在我眼前,我总觉得随便在路上捡一块石头,告诉我它值一个亿,我就会相信。当然,我相信没有那么多迫害,银行相信更麻烦。这件事的一个转折点是,银行已经意识到创业者有问题,于是银行负责人直接去找创业者谈情况。没想到这位企业家谈了一圈后,领着他们看了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然后把这五位专家的名字给了他们,说已经鉴定过了,价值24亿。银行立马信以为真,于是给了他们5000万+4.5亿的贷款,而这些专家又得到了多少?几十万。如你所见,几十万个人在我口袋里,但最后国家的总损失是5000万+4.5亿,这是一个不能划等号的重大公式。好吧,让我们停止这个过程。

评论: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石述卿。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是著名的玉器专家。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文祥。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福旭。正是这五位知名专家,隔着玻璃,把两件自制的所谓金缕玉衣估价为24亿元。

在北京市国家检察院第一分院的起诉书中,我们看到了证人牛福忠的证言。“‘玉衣’是牛富忠跟谢根荣送给他的一串玉衣,也不值钱。谢根荣不停地找专家鉴定评估‘余一’,牛富忠找王文祥,王文祥找杨伯达、杨福旭等人。后来,这五位专家给《余一》写信,澄清评估价格是24亿英镑。谢根荣给了专家几十万的评估费。”全国五大顶级专家怎么可能看上一件人造的金玉礼服?就是这个鉴定,至今仍有争议,但实际上是它赞助谢根荣从银行获得了巨额贷款。

(电话采访)

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著名玉器专家杨伯达:

240亿,这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过了几分钟,我走来走去看了看,没有从玻璃柜里拿出来。

记者:

你不是要求拿出来看看吗?

杨伯达:

我也不要求这个事件,因为隔着玻璃看不方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之后要签字,签字,吃个饭就走。

白:

他是专家,也很配。当时所有东西都放在这样的玻璃柜里,然后几个专家在很短的时间内转了一大圈,然后就是一些细节。比如李劲松在接受采访时说,大权威石老(石叔青)说这个值很高,石老说的话很尊重。然后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福旭说,石叔清是公认的老大,石老说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然后都在价值24亿元的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就像刚才专家说的,他们吃了饭,然后就走了。但是这样一个故事的结果是很严重的。后来很多人问,你没仔细看吗?看着其中两个回答,杨福旭说:“不是我不能反驳,而是我没有考虑反驳...体面……”李劲松说:“他(石述卿)是有声望的。我一直以为我们的观点只是参考,不承担法律责任。”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细节。五位顶级评估师中,只有一位已经过世,那就是石叔清老先生。所以在面试的时候,其他四位专家都把责任推给了石老,所以马未都也觉得有点不厚道,怎么会去那里推呢?

但反过来说,先不说推不推都不厚道。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是不能反驳,而是面子被当成了一种回避性的发言。我觉得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日常生活中的潜规则拿出来好像是一个真实的意思,一个规则,甚至是一个可以推卸责任的东西。潜规则就是潜规则,我们不喜欢。把他们的爱好变成明确的规则就更蹩脚了。说到爱面子,其实我们有时候也会面对老人。这五位老先生中年龄最小的今年已经70多岁了。按理说我们不应该说很多很严厉的话,但是面对这样荒谬的事情,我们想说有点不尊重老人。这种“尊重”是学术的尊严,是每个人作为学者应有的尊严。另外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

但他们的立场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看看这两天他们在采访中都说了些什么。李劲松说:“我觉得银行也很困惑。怎么会这么容易相信他?哎,这件事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我很难过。”王文祥说:“我们(相关专家)没有危险,因为黄金有价,玉石无价。我们不知道他会拿这个东西去贷款。”杨福旭道:“谁说是假的?现在谁能对此(金线玉衣)下结论?”施叔青遗孀说:“鉴定是一个科学认识、逐步认识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十年前根据当时控制的文献和技术认为是真的,十年后会有新的意识。”不过这件金玉衣和银玉衣最后还是买了一些玉片串起来的。到了24亿恐怕就可笑了。这些老先生们可以说是权威的准专家师爷砸了自己徒弟徒弟的饭碗,因为你犯了这么荒唐的事,剩下的徒弟徒弟也不能相信别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在我们的古玩鉴定过程中,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么荒唐的现象,大家都一无所知。

但是,我来的时候就在想。我刚刚告诉你一个细节。当时银行就起了疑心,来找他谈话。然后他拿出这样一件金玉外衣和鉴定证书,开始借钱给他。这些老先生在整个骗贷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应该承担一些法律义务?来听听法律专家怎么说。

(电话采访)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徐锡龙: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事先并不太了解谢会把评价言论作为骗取贷款的工具,所以专家当时并不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守法的目标,所以你也不能说他犯了什么罪。我觉得不违法就不应该承担这个刑事责任。这是专家的职业道德。如果你以1亿元或者30亿元来评估他,这恐怕是在专家的斟酌范围之内,因为没有同样的市场尺度来权衡。

白:

听了专家的话,我的心有点凉,意思是只能在道德层面上来点口水让几位老专家好受一点,但我怕过去了就过去了。那么这个东西真的能过吗?目前在我们的古玩文物鉴定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荒唐事。来吧,让我们继续深入下去。

评论:

让我们暂时把这件可笑的金玉良缘分开,看看我们身边还流行着多少昂贵的假货。目前,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正受到严厉质疑。一些专家鉴定它为一级文物,而另一些专家则声称它是赝品。

(DV拍摄)

南宋官窑博物馆讲解员荣石:

你根本找不到这么大规模的长沙窑壶。

记者:

罕见。

荣石:

对,所以明王胡,你说是不是?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

我们推断应该是90年代以后的仿古制作。

评论:

宝物还是赝品。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普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等四位专家被学术界尊为祖师。另一位专家是冯,他和怀疑论者一样来自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

我当时没签,可能事后需要证明,然后找几个人,跟我没关系。

评论:

珍品也好,假货也好,口水战的背后应该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目前,一方面是日益高涨的收藏热,另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专家。中国的文物鉴定是真真假假,是凭眼光和见识,还是凭资质和胆量?

中国著名瓷器研究专家:

目前基本都是找三五个专家一起去看,然后正常的长辈要先(鉴定)。一般来说,是由我们这个行业的这个权限级别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老师说(是)对,个别学生也说(是)对,就是这样。同组的专家很少,少之又少。

评论:

科学权威,人文鉴定,为什么在鉴定行业可以很好客?为什么顶尖专家通过看、摸、感、学,就能成为鉴定界的规则?在这方面,就连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廖茂林也吃了大亏。

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廖茂林:

专家说的没错,我就按这个标准接受。这时候专家终于回来了(再看),我自己的研究是假的,比较假,现在几百万没了。

评论:

中国作为文物大国,文物鉴定资质认证体系尚未建立,但很多鉴定专家已经从一场又一场的鉴定运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司司长谭平:

由于鉴定资格认证和鉴定行为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许多所谓的鉴定机构和专家为了谋取非法经济利益,随便出具不负责任的鉴定证书。

如果节日:

有人在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文物的身份验证真的这么难吗?为什么暖发光、化学成分分析等各种科学测试事实上很难普及?为什么大量的假货能在收藏市场混为一谈?为什么鉴定界能出现一件自制金线玉衣能估值24亿的怪现象?

仲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张琰琰:

专家说我说是宋代的,有人说是明代的,有人说是清代的。这取决于专家们自己。

白:

在很多新闻事件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最后都有自己的特色脸,但有时候仅仅为了这样一张脸,我们都守不住自己的学术底线,最后都会非正常的丢面子。我觉得这五个人中有四个还活着,这恐怕对他们的学术生活来说是一件非常非常丢脸的事情,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警示,但是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我无法理解。比如一位参与其中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用了“学术自由”这个词,我认为这是对“学术自由”这个词最大的打击

另外,在这样被采访的过程中,以及事情出来之后,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真实性。有的专家说只收了三五千,有的专家说收了一万,有的专家说他收的最多。事实上,当我们回头看这些专家时,我们仍然引用马未都的一段话,“我们的专家大多依赖于单位。单位的名气越大,专家的价值就越大。离开官位后,很多专家都是平头老百姓,所以专家介绍上说是某某博物馆专家,不是某某专家。这个透支了公司多年信用的专家,今天还在四处游荡。他帮不了多少,也帮不了别人,所以能得到吃喝和尊重。这个‘尊重’要引用。过去,专家最可贵的尊严不是技术,中国文人始终恪守这一准则;今天交几千元鉴定费,专家,专家,唉!”

这一点也应该与马未都先生讨论。现在有时候不只是几千块钱,可能只是几万块钱,等等。良心带着欣赏到底值不值?来,听听我们行业的专家对这样一个奇怪现象的评价。

(电话采访)

文物领域资深观察家龙灿:

为什么我国所谓的鉴别君子的专家和专家总是不愿意正式提出这个问题?目前在国内,尤其是故宫,尤其是很多所谓的大型博物馆,仪器鉴定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我们花了很多钱在这样的仪器上,现在连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库都没有。因为这些大师,他紧紧攥住了自己的话语权,因为如果仪器大量使用,好好研究,大量使用就失去了市场话语权。失去市场话语权意味着什么?比如他们现在走一个洞就能赚几万甚至几十万。以后涉及大量仪器,资本很低的时候,你说鉴定一件才几千块钱,人家“忽悠”实际情况。谁愿意再麻烦专家,而且不是百分百有保障?

白:

还有两个细节需要提供。第一,专家说文物或者古董在鉴定过程中,所谓的专家按照最终估价1%或者5%收钱。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是鼓励很多专家把这个东西的价值评估的越高,但是你得到的钱越多,你就越自私。比如这个东西是假的,可能只有100块钱,他就赚不到钱。如果你要说这个东西好,那就是昧良心,20万,拿5%,多少,很多,那这个就挺吓人的。还有,其实现在就像在市场上走了一个坑。有时候为了鉴定一个东西,找一个所谓的业内专家。他把几个老哥们叫在一起,把钱拿走,可能还有很多人忘记的东西,所以这个真的很可怕。

来看看我们微博里的一些朋友在上面写些什么。魏英杰对这件事,“文物专家拿个人名誉当儿戏,专家的作用还不如机器。”没错,当初大家都提倡用更科学的东西来做这种鉴定,但如果真的迷信,人的饭碗不就砸了吗?但我们必须打碎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饭碗,否则社会诚信的饭碗就会被打碎。“同行评价是学术界最严格的标准。如果同行评论沦为友情评价,相关行业只能更多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我国关于文物、古玩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目前,鉴定和保险行业的重要不足是没有完善的法律对专家鉴定进行‘再鉴定’。古董从来没有造假过,制假售假应该有专家参与。”换句话说,他提出了在法律层面采取一些预防措施的希望。

在今天节目的最后,我可以做另一个假设。其实这个假设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时候,我就觉得浑身发冷出汗,然后就出现了。如果这个企业家没有挥霍无度,用了这样的骗局,最后从银行的这些专家那里贷到了款,生意非常好,最终成为了一个埋葬了自己所有不良过去的人。难道现在他连这种官方肯定都有了,还能拿到市场上的各种奖项?然后我们会想,真的有一些被我们欺骗的原罪吗?还会发生其他类似事件吗?今天到这里。

分享到:欢迎评论,我要评论。

由微博选出|今日微博热门(责任编辑:SN047)

相关主题文章:

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的儿子驾驶w宝马车撞了邢炬

中企动力因涉嫌超范围经营被工信部罚款。

父亲用电线把女儿绑起来,倒挂在阳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