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广州几个区的介绍(经济,文化,治安,环境)
广州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与南海接壤,与港澳隔海相望。广州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珠三角冲击平原。珠江穿过这座城市。
广州地形气候:广州东北高西南低,依山傍水,北部和东北部为山区,南部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鸟语花香。年平均气温22.8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68%,市区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
广州又叫“羊城”。据传说,在周朝期间,五朵彩色祥云从南海飘来,五位仙人骑着五只羊,每只羊载着一串谷穗,献给居民,祝愿该地区丰收而无饥荒,留下五只羊变成了石头。如今,越秀公园有一座以这个传说为主题的“五羊石像”。广州在秦汉时期是一个繁荣的大都市。自汉唐以来,它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
广州历史
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揭开了广州人类历史的开端。据史料记载,在周朝,这里的“百越”人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有过交往,“楚亭”就是为了纪念这种友谊而专门修建的。现在越秀山有“古楚亭”牌楼。“楚庭”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秦平岭、南海南部建番禺城(俗称仁孝城),广州史书有记载,距今2213年。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立了以番禺为都城的南越国,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南汉、南明两个封建王朝也在此建都。
三国时,吴五年(公元226年),孙权迁到东吴,另立广州,即交广分而治之。广州之名取自原胶州府“广”字,后迁至番禺,故名广州。广州又叫羊城,广州。传说古代有五位仙人骑着五色仙羊,手里拿着谷穗,来到“楚亭”把谷穗送给百姓,祝愿这里永远不闹饥荒。今天,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是广州的象征。
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英斗争,有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的辛亥起义(即黄花岗起义),有中国* * *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因此,广州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城市。
广州名人辈出,代代相传。秦朝的任涛,汉代的赵佗,清代的学者屈大均,农民起义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洪秀全、孙中山等,都对广州名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广州古称番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南海、桂林、项三郡,定名为南海卫。仁孝在此建番禺城(俗称仁孝城),是广州历史上有记载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
东汉时期,南海县属交州管辖。三国吴五年(公元226年),孙权为了统治的方便,将合浦以北的广州和合浦以南的胶州一分为二。吕岱被任命为广州历史学家。不久交广重新统一,到了景勇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广又被分而治之,从此成为一种习俗。交广分治后,州由广信(今梧州)迁至番禺,广州之名取广信“广”字。广州的名字由此而来。
广州又称“羊城”、“广州市”。相传古时候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各驮一串谷穗。神仙们把谷穗献给居民,希望这个地方丰收,没有饥荒。神仙飘走后,留下的五只羊变成了石头。因此,后人也称广州为“羊城”、“五羊城”、“仙城”、“广州城”。今天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是广州的象征。
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城市。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汉代,中国的船队就从广州出发,航行到东南亚和东亚。到唐宋时期,广州已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港口,并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市使;明清时期,广州是一个特别开放的港口。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中国唯一的外贸港口城市。
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发祥地,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三元里抗英斗争、黄花岗民主革命运动、广州公社起义等都发生在这里。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此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毛泽东在这里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
广州山川秀美,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众多。
1986在羊城过去8个景点的基础上,新增8个羊城景点,分别是云山锦绣、竹水清波、红岭旭日、刘桦玉宇、龙洞麒麟、黄骅齐昊、越秀楼、黄埔云起。
1996广州还评选出十个旅游景点,分别是:百越官祠(陈家祠)、云台花园、五羊仙亭、镇海楼、辛亥之光(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州世界大观、莲花小青(莲花山景区)、东方之旅、留爱(东方乐园)、西关商人。
广州历史名片——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越秀山下的东风路。它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逝世后而设计建造的。设计师是吕彦直。孙中山纪念馆1929年1月开工,193165438年10月竣工。纪念馆原址为清朝监察院,辛亥革命后改为监察院。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当非常大的总统时,曾在此设立总统府,后被陈炯明破坏。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为纪念其丰功伟绩,在总统府旧址上修建了这座纪念馆。纪念馆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1929开工,1931、10完工。孙中山纪念馆为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654.38+0.2万平方米。中央高耸的八角顶,由东西南北重檐支撑。前檐上有孙中山手书的金匾,檐下有彩绘游廊,天花板有马赛克图案。由于力学和声学的巧妙应用,大堂中间有一个30米跨度的钢桁架,内部没有立柱,回声较小。整个建筑装饰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粤剧-粤剧
粤剧又称大剧或广东大剧,起源于南戏,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两广出现。是揉合合唱、乐手演奏音乐、舞台服装、抽象形式等的表演艺术。粤剧的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最初表演的语言是中原音韵,也称为歌剧院普通话。到了清末,文化人为了宣传革命,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让广州人更容易理解。粤剧被列入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又称“广东梆子”、“广东梆子”、“广东戏”,是广东省地方代表剧种之一。它结合了广东当地的民间曲调,吸收了益阳戏、昆山戏、秦腔、徽班等地方剧种的优点,逐渐发展并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粤剧唱腔以梆子和黄儿的板腔为主,曲牌为辅。同时保留了南音、粤语、木鱼、龙舟、榕树等广东民间口音。伴奏设备可分为管弦乐和打击乐。管弦乐主要由高虎、二弦琴和扬琴组成,而打击乐包括沙鼓、占卜鱼、高面鼓和钹。起初粤剧的角色是10行,分别是端、生、丹、纯、丑、洋、小、夫、糊、杂。后来简化为“六柱体系”,即温武生、萧声、尹正花旦、花旦两帮、丑生、武生。粤剧的表演粗糙简单。好演员一般都有空翻、滑索、踏步、眼动、甩发、卷口等绝活。前期粤剧传统剧目中有“江湖十八书”。清朝同治年间,还有《西河会》、《双姻缘》、《复仇》等所谓的“新江湖十八书”。清光绪中期出现了《石林祭塔》、《黛玉葬花》等偏向唱腔的“粤剧静戏”。新中国成立后,被改编的剧目有《莲花灯》、《平桂别窑》、《赵子龙催家》等。关于粤剧的产生和形成,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粤剧在明朝中期开始萌芽,孕育于地方阶级。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佛山、广州等地就建立了琼花会馆。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江西益阳戏、江浙昆曲唱梆黄为特色的粤剧,实际上是益阳戏、昆曲与广东流行的南音、龙舟、木鱼、乐府、咸水歌等民间曲调和广东器乐的结合。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演变成南北结合、中外声乐,用广州话演唱,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粤剧。粤剧区别于外省剧种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属于中国写意戏剧的范畴,而且具有轻快流畅、新颖多变的个性,享有“南方红豆”的美誉。粤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300至400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鼎盛时期,粤剧剧目增多,唱腔多样化,产生了一大批著名歌唱家和流派。同时吸收地方戏曲和北方武术,使粤剧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成熟。要创新舞台艺术和布景,吸引声、光、电、文化等先进科技手段,增加粤剧魅力,使粤剧成为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地方戏,深入千家万户,从岭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珠江三角洲发展到全省及广西、港澳、上海、台湾省讲粤语者聚居的地方,并向美国、加拿大、东南亚传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人才辈出,出现了被称为粤剧的五大流派、四大名家。五派是由有着“全能老人”美誉的薛觉先开创的魅力经久不衰的“薛强”;名丑马师曾首创的“马腔”是“乞丐的喉咙”;被称为“小生王”的白驹荣,开创了“白腔”;丑学生廖夏怀创造了辽戏,金牌武术家桂杨明创造了桂戏。丹麦四大名宿是当时在港澳很有名气的上海妹子谭岚清、谭玉兰、魏少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冼女红、方燕芬、褚、郎、、等著名艺术家相继涌现。文武学员有(女)、罗品超、吕、何、新大师曾等。小军校生有荆绍佳、梁、陆,青年军校生有,丑军校生有温觉非、。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一代杰出的中青年粤剧演员包括卢秋萍、林锦屏、倪惠英、丁凡、梁耀安和郭凤女。他们都是杰出的粤剧艺术家,为粤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优秀的粤剧有《白金龙》、《胡不归》、《大嫂劫》、《爱僧盗去潇湘馆》、《昭君出塞》、《秦香莲》、《寻访书院》、《关汉卿》、《刘一传》等。冼妮红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在歌舞方面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十几岁在澳门出道以来,她已红遍珠江两岸、整个岭南、港澳及东南亚。1957《荔枝颂》获匈牙利世界青年学生节一等奖。她和马师曾创作了《寻访学园》、《关汉卿》等优秀剧目,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的粤剧艺人,被誉为“国宝”。毛泽东总统称她为“劳动人民的辛努洪”。
广州花卉市场
广州地处亚热带,夏季漫长,冬季温暖。草和水一年四季常绿,花开频繁。它一直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送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到南越,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房子的前后,大厅和房间都摆满了花,他称赞这里的人是“五彩缤纷的花”。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引进了各种海外花卉。到了唐代,广州的花已经名扬全国。著名诗人孟郊曾这样描述广州冬天遍地花草的奇景:“冬天的海花野草,遍地没有家和园。”这一时期,茉莉、指甲花、茉莉等外国花卉的种植在海外非常普遍,花卉市场开始出现。当时,广州的卖花姑娘戴着各种带彩绳的花出售,吸引了中外游客。清代中叶,广州已成为中国第一个“迎春花市”,闻名中外。每年除夕前三天,在广州市中心的藩司前(现北京路金融部前)一带形成花市。这里有数英里长的街道,挤满了人,广州“花城”的美誉名副其实。在国内城市中,这个外号和名声是广州独有的。花市已经持续了200多年。近年来,广州的迎春花市越办越大,分别在八个市辖区举办,形成了总长数十里、百万人结伴出游的花街壮观景象。“年三十晚上,满街都是花,满街都是春花。红色的花是新鲜的,黄色的花是大的,成千上万的花是丑陋的。奶奶笑,爸爸开心,人也开心快乐……”这首广州儿童歌谣《花街》,生动地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逛春节花市的盛况。
团圆饭之后,大陆人的节目恐怕基本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央视的春晚。广州人举家游花街,在这里人们置身于一个花的欢乐世界,赏花、品花、买花,徜徉在花街,享受每年一次和方群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难怪很多外地人放弃了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广州过年。许多人远道而来,一睹广州花街的美丽。
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广州花街的:“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入彩门。疑是层层采蜜,便成百万赏花人。”
广州有个区叫“芳村”,区里有条街叫“花地”。芳村以花闻名,被誉为“岭南第一花乡”。如今,芳村仍是中国著名的花卉产地和著名的花卉集散地。
广州人爱花、养花、赏花、送花的传统和情趣。直接促进了广州的花卉产业。目前,广州花卉种植面积近654.38+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的65.438+05%以上,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国家。广州是中国最大的花卉产地,中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和供应中心,中国花卉的主要集散地和进入日本的花卉的调度中心。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之首。广州鲜花价格影响全国价格。芳村花卉博览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毛巾心是中国最著名的花卉市场。
"羊城的世界是花的,也是买花花的时间."要领略花城的特色,首先要去芳村凌晨5点的花市天光市场。然后去曾南路,沿路看几十个园艺园、花卉博览园;参观白云山云台花园,西苑盆景园,兰园,各公园花展。每年春天,木棉花开的时候,一江绿,两岸木棉红,十尺木棉烂漫,珊瑚红满天,看到花的世界,看到红海,很惊艳。每年春节举办的迎春花市是花城独有的,一定要去看看。秋天的菊花展和大年初一的花车游行也颇有特色。
广州经济
广交会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别称。创办于1957,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它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参会客商最多、交易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届广交会都吸引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广州,交流商务信息,增进友谊,效果良好。广交会每年春季在当年4月举行,秋季在当年6月举行。每年分春秋两期举办。具体展会时间为:春交会:一期:4月15 -20,二期:4月25 -30,秋交会:一期:10,15 -20,二期:10,25 -30。
广州饮食
做汤是广东人的专利,这是不争的事实。与其湿热的区域气候有相当大的关系。它传入北方归功于粤菜的流行。记得当时去粤菜馆喝日常的汤是一种时尚的象征。朋友见面,把‘吃饭了吗’改成‘今天喝酒了吗’,很奇怪。甚至在粤菜每况愈下的时候,老火汤的气候不降反升。趋势是一方面,汤的真实效果大概是最关键的。老火汤的滋补状态与汤料和气候成正比。在这个沙尘暴肆虐,空气中的水分都快被吹干的季节,应该选择“干菜炖猪肺”、“银耳木瓜炖排骨”、无花果粉葛根炖红肉,润肺解渴,气血双补。如果你的身体充满了愤怒,你可以尝试甜而凉的汤材料,如“鸡骨草配老鸡”和“凉瓜配红豆配龙骨”;如果身体太冷,可以选择一些热汤,比如“鲜人参炖鸭”、“冬虫夏草炖乳鸽”,但是要记住,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不适合做汤,即使是秋冬季节,这些滋补壮阳的汤也要慎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单纯从美容的角度来看,选择多在炖品,如“桂圆红枣炖莲子”、“人参雪耳炖燕窝”、“银耳杏仁炖百合”等。,而且要选择质地细腻的砂锅。现在用锅炒菜比较时尚,至于炖菜,自然是选炖菜。
和汤相比,炖肉更隆重。所谓三锅四炖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汤一般要三个小时,炖至少要四个小时。在操作上,做汤其实很简单。只要原料搭配合理,将原料放入锅中,烧开后再小火慢炖。火候由汤汁控制,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广东人习惯饭前喝汤。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减肥方式。老火汤的脂肪含量很少,都是取自鸟兽精华。随着烹调时间的进程,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已经全部包含在汤中,可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有了胃底的汤,自然其他食物就少吃了。我想那些肥胖的广东人大概不爱喝汤吧。广东的女人以做汤闻名。以前如果你说一个广东女人不会煲汤,那不亚于对她人格的侮辱。从某种意义上说,煲汤是女人留住男人的法宝。时代变了,观念进步了,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爱人宠着自己。当男人为心爱的女人煮一杯美味的阴美颜汤时,女人应该是什么感受?这种半边天的独享,由内而外的滋养,由内而外的满足,不仅停在了心里,还清晰的传到了眼角。有人把爱情比作煲汤的过程,感觉很奇妙。只有耐心、细心、体贴的呵护,才能做出好汤,浓稠而“润泽”,用嘴慢慢滑入胃中,这是一种爱的升华。
珠江旅游
珠江夜游是一个具有南方特色的旅游项目。珠江包括东江、西江、北江等支流,在广州汇合,景色非常美丽。夜晚灯火通明,旅游船“珠江之珠”载着游客从人民桥附近的西递码头出发,向东,经过解放桥、海珠桥、江湾桥、海印桥、广州桥、河东桥,然后返回。沿途有珠海单鑫、东湖肖春、黄埔云眠、鹅潭夜月等“羊城八景”,还有南楼、爱群楼、广州大酒店、华夏酒店、江湾酒店、二沙海珠广场花园、白天鹅宾馆、沙面楼。旅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珠江传说与“三石”:相传古代有一位阿拉伯商人到广州经商。有一天,他一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一边欣赏着手中一颗理智的珍珠。突然,宝珠飞出了商人的手掌,跳进了河里,发出了光芒。后来变成了一个大礁石,矗立在今天的爱群楼和省总工会附近的河里。人们称之为“海珠石”。在这颗宝珠所在的河流上,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珠江。虽然这是一个神话,但珠江中曾经有一个海珠岛,岛上建有瓷都寺。这里以前是羊城老八景?《珠江秋色》和《珠江碧清》。直到1931才修建了新的堤防与北岸相连。河边静海路上的一棵老榕树,据说是海珠岛的遗迹。此外,珠江上还有海印石和浮山石。海印石位于大沙头的东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座“海印亭”,清代称为观景楼,清末才与陆地相连。丘福石在中山路7号入口处的石港街附近。它曾经是一个大礁石,还有丘福庙。石下有一口珊瑚井,相传是晋代方士葛洪炼丹之地。“丘福单晶”也是古代羊城八景之一。珠江,包括东江、西江、北江和其他支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和广东省。西江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嘴山,全长2214公里。其长度和流域面积居全国河流第三位,年流量居全国第二位。珠江的风和光是广州旅游景观的亮点。1985广州制定了珠江河段重点岸线景观控制规划,分八期整治两岸。仅设立该银行的投资就已超过30亿元,使17 km长的银行成为广州的标志性景观。珠江水与两岸景观相得益彰,动静结合,“白天看珠江,晚上看灯火”成为珠江游的特色之一。登船码头叫西堤码头。在西递码头,还可以乘船去莲花山、黄埔军校、半月岛等地,客船旅游分公司也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