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胶囊R&D团队

纳米硒的发明者之一:张劲松。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化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

英国食品研究所访问学者

荣誉

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

共青团中央和科技部授予“第三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

主要科研成果

从事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获得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成功发现纳米硒,改变了硒研究中的教条式认识。2009年受美国FDA邀请出版了纳米硒专著。

65438-0996-2002主持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项目“纳米硒的合成及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已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组织的鉴定,认为在硒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巨大和潜在的市场和经济价值。主持发明专利授权、保健食品审批和国家级新产品。

2002年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纳米硒产业化,纳米硒产品“王喜胶囊”全国上市。

2009年,受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邀请,编辑了《纳米毒理学》一书“食品和药物的纳米毒理学评价:纳米硒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一章,这表明张劲松博士处于纳米硒研究的前沿。(历史上很少有该机构邀请的中国学者)。

纳米硒的发明者之一高雪云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技术博士后;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生物技术博士后;

荣誉

2003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7年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百人计划”召回,获得250万元科研经费。

主要研究成果

1992 ~ 1996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重点项目“叶蛋白(1,5-rubp羧化酶)的结晶提取及应用”。获得了一项专利技术,并转让了上述产业化技术。经安徽省科委组织专家评审,认为“叶蛋白产业化技术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5 ~ 2000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项目“活性红色元素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产品开发”。获得了一项专利技术,并基于这项专利技术开发了一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硒胶囊”,获得了卫生部的批准。转让上述工业化技术和产品。经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专家评审,认为“相关研究在国际上未见报道,打破了学术界认为元素硒无生物活性的传统观点,活性红色元素硒的生物特性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2001至2003年,我参加了国家“973”纳米材料研究项目,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纳米材料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第一作者在《先进材料》和《材料化学杂志》发表研究文章。此外,作为合作者在生物因子,应用物理材料科学& amp;Processing、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 chemistr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d matter各发一篇研究文章。

2004-2005年,作为博士后,参与了美国能源部的项目。利用生物技术、生物矿化技术和纳米技术,合成特定结构的肽分子自组织形成纳米线和纳米管的有序阵列,并在肽纳米阵列表面进一步矿化半导体,最终得到半导体纳米线和纳米管的有序阵列。研究了这些阵列在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和纳米器件中的应用。受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先进材料》发表综述文章,对基于肽纳米线和纳米管的生物纳米技术及其在国际上的应用进行了回顾、评论和展望。此外,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先进材料》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并以生物结合化学合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纳米材料的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