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主人公叫保罗(大家应该都知道),出身贫寒。故事从保罗的童年开始...
保罗出身贫寒,年轻时不得不在一家餐馆工作。其间,他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无奈,甚至女工弗洛里亚连自己卖淫的钱都拿不到。年轻的保罗对这一切感到愤愤不平,但却无能为力。他渴望一种能改变这一切的力量,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
与此同时,保罗第一次认识了一名军官的女儿托尼娅。当然,种种限制,他们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保罗对政治一无所知。在战士朱的启发下,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革命生活既温暖又残酷。在此期间,保罗的许多战友都离开了他。在想起一个战友被造反派残酷折磨致死的时候,保罗对人生有了一些思考,那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书中最精彩的一段应该是修铁路的部分。冬天,为了把木材运到后方,红军开始修铁路。各种艰辛和震撼的场景我无法一一描述。正如书中的长官所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次在车站,保罗和托尼娅又相遇了。冬妮娅结婚了。当她看到保罗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时,她很惊讶。托尼娅仍然过着富家女的生活,保罗也认为她很庸俗。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从此形同陌路。
在参加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保罗在医院里受了伤,一只眼睛失明了。但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强了。他曾经喜欢过一个女战友,但是因为内心的种种顾虑,他选择了离开。几年后,她向她表白。她说:“有点晚了,牛虻同志(牛虻是牛虻中的主人公,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这里就不赘述了)。”她结婚了,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虽然保罗很失望,但那只是一瞬间。他不再是那个会被失恋打击的小伙子了。
然而,保罗也有政治上的动摇,托派出现在党内。保罗受其影响,怀疑党的正确性。当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保罗终于认识到,他永远不能离开党,永远不能离开党的正确领导。
曾经和保罗一起为修铁路立下汗马功劳的三木井,最后堕落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的人。看来革命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的。
保罗曾经和他的同事安娜?伯哈特也走了同样的路,却撞上了两个歹徒,最后的结果是有惊无险。但是,保罗还是要反思。当面对歹徒黑洞洞的枪口时,他依然感到无力,需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保罗不是圣人,但他总能反省自己,就是朝朝圣者的方向努力过)。
在修理铁路灯的时候,保罗还遇到了总是欺负他的富家少爷的妹妹内莉。内莉是波兰贵族,相当傲慢无礼。内莉挑衅地问保罗,如果你占领波兰,我们会把它作为情妇吗?保罗说:“像你这样的人免费给我们,我们也不要。什么样的东西!(好!这种人竟然如此轻蔑,否则他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耐莉也不敢对他说什么。
突然,一个坏消息震惊了全国。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去世了。保罗坚信革命事业不会随着领袖的去世而结束。相反,列宁的去世却让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 * *生产党。
后来,保罗去一个木匠家过夜,遇到了木匠的女儿塔尼亚。公平地说,保罗“拒绝”了塔尼亚。因为有一天晚上,塔妮娅悄悄对保罗说,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到我房间来。然后...
保罗和塔妮娅结婚后,保罗的健康每况愈下。几次手术后,保罗说:“我的一部分血已经奉献给了科学,剩下的,让我做点别的吧。”最后,我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自己瘫痪的现实。塔妮娅加入了* * *制作党,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最让保罗痛苦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他将像个废人一样一辈子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那些峥嵘岁月只能是消磨时光的回忆!生命应该用来战斗。幸运的是,保罗仍有健全的头脑。他决定用笔代替枪,用文学来推动革命。
当然,当作家很难(其实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脑海里的画面是那么的生动,但是放到笔里又是那么的平淡无力。然而,经过不懈的努力,风暴的诞生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保罗非常高兴。他回到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上。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主人公不是来自高大全,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正是经过了战争与火的洗礼,革命斗争与人生历练,他才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而且让人感觉很真实,所以更能让人感动,感受到那种火一样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