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录音用哪个显示器比较好?
1.B& amp;W
1966英国电子通信工程师约翰·鲍尔(John Bower)和他的朋友罗伊·威尔金斯在沃辛共同开了一家音像店,名叫B&;W. John Bower的起源是在这里帮人组装音箱,与B&;W品牌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P1。他们用赚来的钱买一些二手检测仪器。1967推出的P2扬声器,采用离子高音,夹层玻璃锥B&功放,深受好评,成为B&;w第一个出口的号角,B&;如何建立创新的传统?1970 b &;w成立了R&D部门,推出了混合静电和锥盆设计的DM70C音箱。1974年开始研究用杜邦防弹布Kevlar制造喇叭单体,两年后推出第一对成品DM6。至于B&;1977起步的w造型,是革命性的B&;W 801扬声器于1979年在WCES问世,用激光干涉仪测试取得了很大进展。EMI的Abbey Road率先采用801作为监听扬声器,随后德卡和德国宝丽来集团也加入进来。时至今日,Matrix 801的III系列仍然是古典音乐中应用最广泛的监听系统。这对音箱采用30 cm聚合物锥盆低音,凯夫拉振膜的12.6 cm中音和2.6 cm金属高音分别安装在两个箱体内,避免相互干扰。1975年日本Technics推出的SB7000和后来英国KEF推出的105都采用了类似的造型,只有B&: W顽强地活了下来。
1991年,劳伦斯·迪基设计的鹦鹉螺号原型展出,震惊世界。在1994正式上线后,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声音同样非凡。B& amp;为了追求完美的声音,W开发了许多大胆创新的造型,比如一个管状的音箱,一个像胖娃娃一样的蓝色房间。当然,鹦鹉螺是主人。但是鹦鹉螺毕竟太前卫太贵了,所以B&;w把脑筋动到了畅销的801上,推出了全新的鹦鹉螺801,以及更小的鹦鹉螺802、803、805等。我们看到已经有录音棚专用鹦鹉螺801。鹦鹉螺801依然使用2.5cm铝制高音,磁铁改为钕磁铁,扬声器后面增加了金属导管。除了安装相位锥,六英寸凯夫拉振膜的音箱是人造石的。至于低音从12寸改成15寸,振膜是纸纤维和凯夫拉的复合材料,箱体内的机制比较重,低音反射孔朝下。规格方面,新鹦鹉螺801低音扩展只有29Hz-3dB,但不如老鹦鹉螺801。其实根据很多专家的试听,鹦鹉螺801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声音表现都远远优于老款鹦鹉螺801,价格也是一样的。B& amp;w会停在这里吗?当然不是!天朗和KEF
天朗的历史开始得相当早,所以可以说他们是英国音响业的奠基人之一。1926一位名叫盖伊·r·方丹(Guy R. Fou ntain)的无线电工程师在他伦敦家中的车库里研制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整流器,正好适用于当时刚刚起步的收音机,于是盖伊·方丹在三年后创办了天朗公司。天朗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铅合金的缩写,铅合金是两种用于整流器的金属材料。工厂成立后,Guy Fountain开始研究使用DC激励的动圈式扬声器,很快取得了成果,但真正让天朗出名的是他们在1930年接到的一份合同。由伯特伦·米尔斯爵士创立的“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国际”正在积极向外部世界扩展,并计划成为第一个通过铁路旅行的帐篷马戏团。他们需要一个可靠耐用的音响系统,既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又不刺耳,天朗是最佳选择。
从那时起,天朗就以生产高质量的PA扬声器和录音室监听音箱而闻名。天朗产品被英国议会和联合国大楼采用后,相当于给他们挂了个保证书。20世纪50年代,天朗在通信设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随着立体声的发展,天朗开始进入国内市场。这时,天朗推出了第一批同轴扬声器。目前天朗还是以同轴单体为主,系统215 MKII是天朗监听音箱的顶级型号。低音38 cm,同轴单体38 cm,听起来和天朗的国产音箱很不一样,声音轻盈清晰,表达直接,动感十足。天朗的监听音箱已经从英国进入世界市场。制作扩音机的大卫·曼利(David Manley)从天朗购买了25 cm同轴单体,设计了一款带有曼利实验室(Manley Laboratories)品牌的监听音箱,得到了小号花老板Dung Sax的支持。可见天朗单体也是很强大的。
KEF成立于1961,以生产单体起家,几乎所有的英国喇叭厂都向其采购过单体。著名的BBC LS 3/5A早期的15 ohm版本使用了KEF的单体。20世纪70年代,KEF的工厂发生火灾,生产线被毁。据说LS 3/5A改为11 Ohm以获得更好的线性度,但也有人说KEF无法再供应旧单体。不管什么是真的,至少我们可以看到KEF在英国音响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KEF研发的椭圆低音单体B-139更是划时代的贡献。凭借其较小的振膜面积,它将低音扩展降至约30Hz,这也显示了KEF设计单体的能力。很多音箱套件挂了KEF logo后几乎等于质量保证。KEF在专业领域的名气比成品多。KEF自制音箱从1973到104开始建立口碑。在LP时代,很多人都陶醉于KEF音箱的宽广音域和动感表现。KEF自制的喇叭速度不快。1976才推出,后来又改进到105/2,掀起了市场的又一次热潮。1979年,KEF开发了S-Stop技术,并于1984年推出了采用耦合Caviy技术的104/2扬声器。其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低频表现当然引起了不少惊呼。同年,KEF工程师发布了高低音同轴技术,成为与天朗的唯一竞争对手。1989年,KEF进一步改进设计,推出了名为UNI-Q的同轴单体,第二年105/3同时采用了腔体耦合和Uni-Q同轴技术,其优异的性能震惊了四座。不过目前KEF的旗舰还是1992年推出的采用三音设计、主动低频均衡的107/2。前几年英国市场极度低迷,香港财团资金开始介入KEF的运营。相信KEF会走向更大众化的路线。
2.Genelec
来自芬兰的Genelec成立于1978,主要生产有源监听音箱,越来越多的录音棚加入Genelec。Genelec采用传统的锥盆单体,中高音安装在具有喇叭扩散效果的面板上,被厂家称为“直接率控制波导”,可以有效控制指向性和相位特性。所有单体的可调电平和分频斜率是Genelec音箱的另一个特点。通过这些微调,可以在不同的录音棚达到理想的效果。每个单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有源放大器,这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接通后可以得到逼真、硬朗、直白、高分辨率的声音,黑色的身影给人一种雄壮有力的感觉,不愧是正统的监听喇叭。
3.先锋和西湖
先锋的顶级产品一般都用独家品牌,音箱也是。使用TAD(Technical audivise)单体专属音箱,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出众,但是买起来很热。TAD的低音采用特殊的铸造方式,整个框架一体成型,可以发出低沉的声音。带有铍金属振膜的高音驱动器,加上不对称的木制喇叭,使这款专属扬声器非常强大。它的音域不是特别宽,但是速度快,中频丰富,能量十足。此外,超高效率也是它的优势之一。台湾省俊进也用TAD单体设计了一系列音箱,质量不输国外产品。使用Luxman的小型真空管机可以产生非常大的震撼效果,当然它的价格也很惊人。
由Glenn Phoenix于1970年创建的西湖在早期与JBL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使用了JBL制造的各种单体。由于格伦·菲尼克斯原本就是美国西海岸录音界的名人,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标准设计的音箱很快就出名了。Westlake的大监听音箱和Exlus IV类似,都采用木质喇叭和大口径低音,而五声道SM-1则比Exlus IV豪华很多。笔者曾经在格伦菲尼克斯设计的空间里欣赏过多套Jadis JA-200后推SM-1,播放过迈克尔杰克逊在西湖录音室制作的专辑。就像被打了一巴掌,听完很刺激。但近几年西湖逐渐发展为直立式喇叭,也放弃了喇叭设计(除了旗舰的塔和小一点的塔12),比如BBSM12VNF,小Lc6.75W/N,或者卧式BBSM4F等。,其中也有很高的评价。
4.电声和JBL
美国老店,成立于1927,屹立于JBL和Altec之上,但电音在国内市场涉足较少,所以关注度不高。多年来,电音坚持喇叭高音和锥盆低音混合的设计,经常遇到效率不匹配的问题,但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旗舰格鲁吉亚(第三代格鲁吉亚IIB已经推出)甚至使用了46厘米的巨大低音单元,中音也是一个30厘米的巨大家伙。对他们来说,用两个高音喇叭组成的喇叭工作并不容易。电音还具有效率高、灵敏度超过95dB、使用方便、速度快、细节丰富、动态性大等优点,都被人们所称道。
JBL公司由J.B. Lansing于1946正式成立。当时的目的是做一个可以媲美监听音箱的家用系统。没想到,JBL自己也进入了专业市场想分一杯羹。JBL早期代表作,如奥林巴斯、哈兹菲尔德、Paragon等。,不仅造型豪华,结构特殊,而且声音迷人,至今仍是玩家的收藏对象。Paragon更像是优雅的古董家具。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生产的哈兹菲尔德,多用于剧院等大型场合。几年前,一些粉丝将其复活,形成了一段佳话。马克·维斯和约翰·沃尔夫,两位来自密歇根州的发烧友,组成了一个经典的音频复制,并用更新的技术和单体制作了一个新的哈茨菲尔德。因为加入了超高频扩展,所以对分音器进行了改进,自然和老款的哈茨菲尔德有所区别。然而,优雅而巨大的外观和轻松自然的魅力令人难忘。哈茨菲尔德建议放在角落里,但与角落里的Klipschorn的结构不同,Klipschorn将墙壁作为低音折叠喇叭的延伸,没有墙壁其低频会受到影响;哈兹菲尔德基本上是为了方便而设计的。有趣的是,两人后来都设计了翼形篮板,方便出弯时需要设置。
就像电音一样,JBL的大型监听喇叭主要由喇叭高音和锥盆低音组成。1989引入的项目K2 S95 00使用两个低音包夹住喇叭。由于新材料的大量使用(玻璃喇叭、人造石底座等。),S9500焕然一新。另一方面,JBL设计的小型监听音箱也很受欢迎。1971推出的L-100是原点。近几年的4312MKII,最新的4325MKII,甚至为了庆祝五十周年而推出的世纪金纪念音箱都采用了类似的思路。这些音箱个性很强,感觉非常适合演绎流行音乐或者作为家庭影院的音箱。他们细致入微的表情,强烈的动态和生动的瞬间反应正是让JBL出名的原因。JBL的另一个专业品牌叫Urei,很多大型录音棚都用了Urei 815,这是一个主动设计的产品,分离器和功放都装在一起。Urei的模块化概念非常新颖。所有系列的扬声器都使用相同规格的JBL单体,扬声器只是大小不同。结构和维护都很容易,但其实调整起来还是要花点心思的。
5.PMC和空中交通管制
PMC(专业班长Com。)是1990年崛起的英国制造商。设计师Peter Thomas和Adrian Loader根据传输线扬声器的原理制作了一系列用于录音棚监听的扬声器。从最大的BB5/XBD开始,依次有MB-1、IB-1、AB-1、LB-1等产品。把PMC和ATC放在一起介绍就是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大MB-1和BB5,高音部分简直就是ATC的翻版。高音单体为法国Audax或Vifa产品,馒头中音为ATC研发。低音是不同的型号和不同的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都采用了传输线扬声器设计,所以可以在很小的体积内达到理想的低音扩展效果。PMC和ATC相比,中低频和重量感同样厚重,密度感极佳,尤其是全中频,能承受大功率(也必须是大功率驱动),做出很大的动态。不过PMC在低频方面比同尺寸的ATC音箱要低,速度也不算太慢,所以还是挺适合后期制作工艺的。
ATC由比利·伍德曼于1974创立,参与B&;W 801,并从中汲取灵感完成了1986单片机系列的设计。比利·伍德曼(BILLY WOODMAN)提出了大磁铁、大音圈、短冲程单体的独特理论,尤其是在低音部分,其单体往往是专门定制的,一个涂有阻尼材料的纸浆振膜是独一无二的。比利·伍德曼的另一项成就是设计了7.5 cm凸球面中音单体,使ATC扬声器的中频表现极富线性,承受大功率,声音饱满而坚定。从SCM-100开始,有SCM-200,也有巨无霸的SCM-400。如果不是主动设计车型,ATC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前后扩张器,解决推广难的问题。ATC推出的最小的产品SCM-50、SCM-20、SCM-10、A7,几乎都是家用的,声音走向大致相似,扩机所需成本也是一样的。
6.雅马哈和DIATONE
雅马哈的音频部门是从制造功放开始的。金字塔形1974的B-1后级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一个发言人是1973的NS-690,很快就被遗忘了。NS型号代表雅马哈宣传的NATURE SOUND,广泛用于近场监听的NS-10M诞生于1977。3.5cm的球形高音和18cm的白色振膜低音可以吸引很多人,成为录音棚必备的小音箱之一(因为也很便宜)。NS-10M后来多次重新设计,1987年推出NS-10M PRO。1993年,防磁MX型号上市。此外,还有卧式的10M演播室、低音炮的NS-10M和NS-10MT。一个喇叭如此受欢迎,生命周期如此之长,也是一个特例。除了这款监听音箱,雅马哈唯一一款由YST技术制造的低音炮傲视群雄,其他音箱几乎全军覆没,就连1986年制造的弘扬国威的旗舰音箱NSX-1000也难逃此命运。
以制造磁铁起家的DIATONE是三菱电机的子公司,从二战前就开始制造单体。大名鼎鼎的2S205和2S305都是按照NHK广播技术规范制造的,这让它们在监听音箱领域稳坐宝座。后来DIATONE在国内市场打拼,在专业领域继续钻研。在号之前,2S是专业用途,DS是家用产品。与欧美厂商不同的是,DIATONE在单一材料的改进上花了很多功夫,多年来尝试了很多新材料,比如比音速快一倍的LCP振膜。从1988的DS-V9000开始,DIATONE和NHK***合作开发的硼振膜(B4C)高音正式上市,延伸性很好。中音和低音单体具有由三条线交织而成的蜂窝结构,再加上它们被称为ADMC的磁体结构,它们构成了当今大多数全音阶扬声器的基础。DIATONE监听音箱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析能力强。从最小音量到最强音的变化可以听得很清楚,但也有人觉得味道太淡了,好像喝的是白开水。
7.罗杰斯、哈贝斯、斯彭多尔
这三家英国厂商与BBC关系密切,他们的总监或设计师都曾先后供职于BBC,后又从独立门户中走出来,所以从他们的产品中,我们隐约可以听出他们有着相同的血统和个性。从65438年到0947年,吉姆·罗杰斯在汉普斯特德创立了罗杰斯公司。最早他只生产过威廉姆斯真空管膨胀机,还帮一家公司制造过海上通讯设备。直到1954公司搬到伍尔维奇,罗杰斯才开始生产音箱。20世纪70年代初,罗杰斯开始与BBC合作。1974推出的LS3/5,采用了KEF T-27高音和B-110低音炮,开始给低音炮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罗杰斯也因为第一个生产LS3/5而载入史册。此后,罗杰斯又陆续推出了LS5/8、LS5/9等几款BBC音箱,并在设计师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S)的带领下开发了许多精彩的家居产品。后来理查德去世后,罗杰斯几经易手。现在幕后老板是跨国集团。他们打算把罗杰斯提升为英国的BOSE,但目前还没有取得成效。
原来在NEC工作的ALAN SHOW在1986买下了W Harwood创办的HARBETH公司。W Harwood原本是BBC研究中心的主任,他领导了LS5/5、LS3/5A、LS3/7、LS5/8等各种BBC音箱的开发。哈伍德是第一个使用塑料纸盆的设计师,他率先将其应用于LS3/4和LS5/5。20世纪70年代初,他获得了多元脂肪化合物的专利,并将其出售给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后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所有使用多元脂肪材料制造单体的制造商提出了一项有趣的索赔。离开BBC后,w·哈伍德发现了一家法国公司生产的TPX材料,这是最轻的热塑料。他在HL COMPACT和HL-5等扬声器上使用它来获得一流的声音。ALAN SHOW接手以来一直在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推出了HL-P3ES代替LS3/5A和广受欢迎的HL COMPACT 7,现在又加入了LS5/12A的制造阵容。
哈伍德以前的同事CUGHES SPENDOR大约在同一时间成立了SPENDOR公司。著名的SP-1,在斯宾德早期主要用于生产BBC标准音箱,受到很多人的青睐。然而,斯彭多尔去世后,他的儿子德里克·休斯(DEREK HUGHES)并不擅长管理,将公司卖给了SOUNDTRACK Group。德里克全权负责设计,G-1000来自他。SPENDOR的产品并不多。除了LS5/12A,还有一款SA350,最初是为德国广播公司设计的,外形酷似斯宾德G-450。
8.丹拿迪奥
丹拿音响其母公司是丹拿,丹麦最著名的单一制造商。丹拿推出旗舰Consensus from 1989之后,他们在成品音箱的制造上确立了自己的声誉。第二年,英国著名监听音箱设计师安迪·芒罗(ANDY MUNRO)与丹拿合作成立了丹拿音响公司,专门为录音棚生产音箱。总公司位于伦敦,两家公司关系密切但独立运营。当然丹拿声学的音箱会用丹拿的单体,而且是顶级的。包括丹拿著名的馒头中音,最大的M3用了两个中音和两个低音。因为这些单体不好推,结构又和ATC相似,所以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奇怪的是,丹拿声学和丹拿用的是同一个单体,但声音却明显不同。前者直白有力,后者纤薄通透轻盈。丹拿的音箱分为自信、轮廓、听众几个主要系列。此外,还有独立的模型,如FACETTE,CRAF FT和美光。BBC规格的LS 5/12A也是丹拿出品。无论是哪个型号,丹拿音箱给人的感觉都是经常吃不饱饭,功放的电流好像被挤出来了,不容易发出好的声音。为此,丹拿推出了价格惊人的前后舞台放大器,设计和驱动力无敌。但是这么好的放大机,难道只能推共识之类的音箱吗?可惜了,所以丹拿准备推出一对超级旗舰EVIDENCE,本来叫“一级方程式”(FORMULA ONE)。它有两米高,一面有八个单体。扬声器和声音分离器极其豪华。
9.hivi扬声器
在中国大陆,目前正在努力对发言者进行监听。2009年,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品牌hivi Speaker推出了普通民用监听音箱H4,引起了广泛争议。毕竟2000元左右的盒子怎么叫显示器争议很大。不过真的是因为这个性价比,hivi的H4才适应了一般初级监听音箱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hivi的H4的初衷。2010年初,hivi推出专业级X4,这次比H4进步更大。没有直线的扬声器充满了不真实的曲线。箱体应用更多弧形腔体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圆形箱体最符合电声。在这样的箱体中,没有任何两个面是相对水平的,反相声波可以在圆形箱体中迅速开始不规则反射,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箱体中驻波对音质的影响。至此,世界监听音箱史上,出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声音。
目前Genelec是专业录音棚广泛使用的监听音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