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除草的底子是什么农药残留?
不育除草剂
也就是对植物没有选择性,‘见绿就杀’可以让所有接触到这种药的植物都受害死亡。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百草枯是一种速效接触毒物,毒性中等。接触这种药物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和光合作用会被迅速破坏,2-3小时后就会变色。这种药物只作用于植物的绿色组织,没有传导和内部吸收,只能伤害与药物接触的部位,栓塞后无法穿透树皮。一旦与土壤接触,它将被吸收和钝化,不会伤害植物的根和土壤。
(2)敌草快(利农)是一种速效除草剂,毒性中等,稍有传导性,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染病部位发黄。与百草枯相似,不能穿透木栓皮,对地下根茎基本无破坏作用,与土壤接触后迅速失去活力,对土壤中的种子无害,适用于除草阔叶杂草,也可作为种子植物的干燥剂,加速枯萎处理。玉米、大米和小麦成熟时,其谷粒中的水分含量很高。这种药物(每亩20-40克有效成分和15-20公斤水)喷洒,3-4天后收获。种子含水量比不施农药时降低30%左右。
(3)草甘膦是一种低毒、内吸性、传导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酶导致植物死亡。它不仅可以通过茎和叶传导到地下根,还可以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分蘖期传导,尤其对长期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具有破坏性。也可根据需要用于涂抹高大杂草和灌木或用树木注射器注射到非目标树种,均可达到理想效果。药物的吸收和传导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很大。低温低浓度时传导较慢,一般需要10-15天才能起效,高温时可达3-7天。
(4)甲嘧磺隆(森草净)是一种低毒、活性强的芽前和芽后除草剂,具有内吸性。药液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后,体内氨基酸合成受阻,根生长端细胞分裂被破坏,植株生长受阻,继而植株明显紫红色、无绿色、坏死。除草灌溉具有广谱、高活性,能彻底杀死杂草的根、茎、叶。该药物还可以发挥其发芽前活性,并在渗入土壤后抑制杂草种子的发芽。根据土壤类型,每亩杂草和灌木施用25-50g有效成分,残效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因此常用于林地、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采伐后清理林地、休闲非耕地和路边荒地的除草灌溉。发现有些针叶树能将这种药物代谢成无活性的糖苷,具有选择性。因此,它可以是一些针叶树苗圃和幼林的最佳选择性农药,也可以对其他植物造成药害。
选择性除草剂
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植物有选择性,只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除草剂。除草剂种类繁多,应用复杂。除草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与当地的土壤质量、温度、草期和作物生长等密切相关。因此,这类除草剂的使用必须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各品种的不同功能特性进行复配试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当地耕作制度的最佳品种、最佳用量、最佳使用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根据这类除草剂的主要作用特点,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芽前选择性除草剂;二、发芽(幼苗)后选择性除草剂。有的品种有发芽前和苗后除草的功能,有的品种除了苗后还有发芽前除草的功能。只能按其主要功能来划分。由于对其产品特点了解不全面,不一定很准确科学,仅供参考。
(1)芽前除草剂是指播种前或播种后施于地面的除草剂,故又称为土壤处理剂,其主要防治对象是随种子萌发的一年生杂草。其中乙草胺(Hennessy)、丁草胺(Machete)、甲草胺(Lasso)、异丙甲草胺(Dor)、二甲戊乐灵(石天Bu)、萘普生(Dipropamide)、丁草胺、广灭灵(clomazone)和除草剂是防治禾本科杂草的主要品种。防除阔叶杂草的主要品种有:乙氧氟草醚(GOR)斯麻净、喜草净、莠去津(阿特拉津)、苄嘧磺隆、七氯(艾格)、噁草酮、莠灭净(氟马酮)等。
(2)苗后选择性除草剂是指杂草出土成苗后,用药液处理时,对作物无害的除草剂。其中,有两种除草剂,即茎叶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禾本科杂草:甲炔草酯、甲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防除阔叶杂草的主要品种有:2.4丁、2-甲基-4-氯钠盐、灭草松(扑草净)、双氯芬酸(阔叶枯)、氟马酮(氯芬脲)、除草剂(高泰克)、氯嘧磺隆、磺隆、苯磺隆(超星)、甲磺隆、唑草酮。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能够调节植物生理功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按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长促进剂,主要品种有赤霉素吲哚乙酸、硝基酚铵、硝基酚钠、油菜素内酯等;另一类是生长抑制剂,主要品种有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种调节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植物的作用会有所不同。